查看原文
其他

三天两夜公益游学之旅 | 实务学堂

科蚪实务学堂 实务学堂 2021-12-03

写在前面


我们之前拜访过一些公司:快手、转转、华睿泰、思科、光涧实验室。这次,为了深入了解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了解机构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我们决定在7月8日-7月10日之间去拜访部分公益机构。

 

利智康复中心是一所主要为15岁以上的心智障碍者提供多元化、专业化服务的非营利机构。自然之友注册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致力于守护珍贵的生态环境,推动越来越多的绿色公民的出现和成长。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项目是由清华大学博士后石嫣博士创建的一个致力于研究、推广社区健康食物体系的项目。


作者:王艺璇

摄影:曹雕、孙瑞卿、刘露

 


Day1:利智康复中心


 

我们从学堂出发去利智康复中心,从昌平到丰台,地铁倒公交,需要3个小时。大家没有抱怨距离远,一切进行都很顺利。12:00到达利智门口,张东来老师带着我们到教室吃午饭,午饭是“心青年”做的,心智障碍者喜欢别人叫他们心青年。

 

我们坐的椅子的平面是倾斜的,专门为心智障碍者设计的,可以缓解焦虑。我们就不太适应,因为坐这个椅子显得矮,而且很难看到同一排的其他同学。同学们开玩笑说,这个椅子会让我们越来越焦虑。


我们坐在能缓解焦虑的倾斜椅子上(摄影:张东来)


利智的负责人冯璐老师当天有个重要的会议,专门抽出吃饭休息的时间来给我们介绍利智。利智现在只服务于16-35岁的成年心智障碍者,在之前他们也服务小孩子。但后来他们发现小孩子的家长还对小孩有很多关注,能在小孩身上投入很多精力,希望把小孩完全治好;成年后的心智障碍者的家长才逐渐接受现实,反而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时常控制者他们的生活,只要吃饱、有人管就好。

 

利智负责人冯璐老师


社会上针对幼儿心智障碍者的康复机构很多,而针对成人的机构就那么几家,类似于托管所。利智认为,人多多少少会有障碍,比如说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说话走路、有人近视看不清东西...而心智障碍者就是这样的啊,他们不应该被区别对待,也有选择自己想要过什么生活的权利。他们应当被当作普通人,应当得到尊重。

 

事实证明,心智障碍者也是有梦想的,他们会为了达成目标会做选择。其中有一个心青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旅行家,利智的工作人员会帮他们一起写出“旅游的前提是什么”“需要存多少钱”“去哪个地方”...有了这些后,他会想办法挣钱,攒空的塑料瓶卖钱,为康复中心拖地...最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们去了很多地方。工作人员也会觉得,跟他出去,完完全全不觉得他是一个有障碍的人。

 

利智主要做的事情是支持性教育、支持性就业和支持性社区生活。心青年是独立的个体,而利智主要工作是支持他们,而不是替他们做选择。心青年的障碍程度不同,最后发展的方向也会不同,有的心青年可以就业、可以在社区生活;而一部分就留在利智中心里再教育,培养他们做选择的能力。

 

我们还参观了利智的“小作坊”,制作二手肥皂的。一些酒店将客人用不完的香皂运过来,心青年们再将这些香皂处理、称重、切块、融合、压成一块肥皂,肥皂不太漂亮,因为混合在一起有不同的颜色,表面坑坑洼洼的。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每一个制作步骤都有图片和文字贴在墙上。他们不会作假,是多少就是多少,很严格按照要求去做;利智餐厅主要也是由心青年负责,土豆要切几厘米都会明确。


像做肥皂这样单一、重复性很高的工作目的是让他们有点事情做、是支持性教育的一项内容。最后肥皂的用处就是送人,因为不太好看、又是二手的,买的人不多。利智也不能开个专门卖肥皂的店,就像之前烘培坊一般,他们竞争不过人家,收入不理想。

 

离开利智康复中心的时候,张东来老师还让我们带走了一些肥皂,有同学用纸包成了糖果的形状,大家都很开心。后来,有同学说,之前认为心智障碍者什么也干不了,后来听说有很多“心青年”就业、住到社区里,有不少的“心青年”能为自己的想做的事情付出努力。他们也能做很多事情,和普通人没有区别。正常人也有不会做的事情啊,只是心青年他们有天生的障碍导致他们做不了的事情更多一点而已。

 

我们的社会包容性也在增加,比如我们之前会用“残废”“残疾”和“残障”定义这样的人。因为之前大家普遍认为有智力障碍的人基本就是废掉了,到后来再认为这是一种病,最后觉着这只是一种障碍。现在,由于他们做事情很认真,不希望别人区别对待他们,我们叫他们是“心青年”。


 

Day2: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起关于保护绿孔雀的诉讼。

 

孔雀有两种,蓝孔雀和绿孔雀。蓝孔雀颈上的毛是亮蓝色的,看起来很顺滑;绿孔雀的脖子上像覆盖了一层鳞片。蓝孔雀有簇形羽冠,绿孔雀有漂亮的扇形羽冠。我们在动物园里见到的孔雀都是蓝孔雀,绿孔雀是野生的、很大一只。全国绿孔雀的数量不到500,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图片来源:自然之友


2017年,有人在云南省境内红河的一片河谷附近修建水电站。恰好,那片地区是我国绿孔雀栖息的家园。如果水电站建成,水位上涨,就会淹没很大一片绿孔雀的家园,绿孔雀将无处可去。

 

自然之友发现这件事情后,立马去调查取证。看看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存在,水电站是不是真的会影响绿孔雀的数量。结果,他们在山上不仅找到了绿孔雀生活的痕迹(排泄物、羽毛),而且还发现了苏铁——一种极危植物;以及十几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植物,山顶还有长臂猿。这更加证明了这是一个好的生态系统,怎么能允许有人破坏呢?

 

于是他们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为“无告的大自然”发声,大自然不会说话,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她,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受到损害的不仅仅是大自然,还有我们人类自己。

 

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老师讲绿孔雀的案子


伯驹老师告诉我们,他们为了这个官司,经常出入法院是“扶着墙进,扶着墙出”。法庭上没有电视剧里演的那么慷慨激昂,要按着程序走——证据交换、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他们通常要列出很多证据说服法官,讲明证据的真实可靠,绿孔雀、水电站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听得我们倒是慷慨激昂,就好像我们也经历了一般。目前这个水电站还在搁置,没有进展,但据说水电公司已经投了10个亿的资金。我们既担心工人们的利益受损,又害怕自然之友败诉、水电站重新动工。

 

同学们问,如果官司失败了怎么办。伯驹老师回答,不揣测判决,会持续上诉。之前自然之友有一起诉讼败诉了,要承担巨额的诉讼费。通过开会讨论,他们决定宁可借钱,也坚决不筹款,伯驹老师说,这是自然之友所要承担的风险。

 

回顾这个案子,无论谁赢,都有人受害。一边是工人们的利益,一边是绿孔雀、人类的利益。所以,当初要在红河边建水电站的方案,是怎么在有关的审批部门通过的呢?

 

除了伯驹老师向我们介绍的“绿孔雀”的诉讼案以外,泰山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盖娅小花园,本来是一楼的小院,被改造成了花园。地下的水泥路被拆了下来,铺满了石子,剩下的水泥块围成了小花池;废旧的马桶也被利用起来,里面装着肥料,把盖合上还能当椅子。还有神奇的雨水收集系统,房顶上雨水流进一只大桶里,大桶的下面有一个水龙头,可以用来浇花。


泰山老师带我们参观盖娅生态花园

 

大桶装满,雨水溢出来怎么办?不会的,因为雨水收集系统还连着室内,叫低碳展馆。一部分当作厕所用水,一部分沿着房子里的“石头墙”流在小水池里。馆内有一面墙是用石头做的,相当于纯天然的加湿器,也没多少小虫子,因为都被池里的小鱼吃掉了。房子里还有很多体现环保理念的小物件:木头做的电风扇、能手摇的发动机、双层隔热玻璃......

 

特别棒的地方在于,小花园和低碳展馆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有很多怀着共同理念的朋友在一起出点子、然后执行。同样,自然之友盖娅设计工作室在设计一个社区绿化的时候,他们会号召人们共同参加,人们对社区有期待,能贡献点子,一起执行,共同维护。等花园成型的时候,样子是使用者们期待的,也是使用者们创造的,他们对于维护小花园就有一种责任感。我发现,只要有很多人的参与,无论是花园还是学校,都会变得更人性化,人们间的关系也会更紧密。

 

在低碳展馆里的合影



Day3:分享收获农场

 


前两天我们在小棉袄爱老驿站和木兰花开社区中心寄住,没有返校,两天的体验都很好,游学最后一天去分享收获农场却下了大雨。拜访自然之友时,伯驹老师才说了几种破坏环境导致的后果,我们刚好就碰到了城市内涝,我和刘露老师只好淌着及脚踝的水出门买伞。

 

早上七点半出发,穿球鞋的同学光着脚踩在水里走,不光脚的同学还抽空买个饼子吃,好不容易人齐了坐公交,才发现我们顺着人流坐反了车,一下就耽误了半个小时。接下来就顺利多了,坐车时间长,买了早餐的同学给其他同学分早餐,有的同学累得睡觉,嘴上说着下雨不想出门,最后没一个人抱怨。


顺义的天气很好,没有雨,鞋子也干的差不多了。终点站下了车,周围静悄悄、空旷得很。我们在旁边的村子里洗脸冲脚,10点半左右到达农场,许印老师带着我们参观。

 

农场坚持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农药。农场的运营方式也特别,他们先联系买家,再种植,最后由农场配送给每个家庭。农场和各个中小型农业结成联盟,帮助他们卖产品。产品包括有机蜂蜜、有机沙琪玛、有机洗洁精......


同学在观察油葵

 

进了农场我们先是看到很多玉米和油葵,路上还能看到养殖的几只兔子。玉米看起来很散漫,玉米叶也是弯弯曲曲的,和家乡里的不同。许印老师解释,这是因为玉米间的间距很大,它可以自然的生长,虽然产出的量很少,但是成熟后的玉米也会更好吃。我们走进西红柿大棚,许印老师顺手把西红柿摘下来,擦一擦让我们尝尝。西红柿里面的沙瓤的,偏甜,平常讨厌吃西红柿的我,也吃了大半个。黄瓜棚里的黄瓜也不像市面上那么涩,把刺去一去吃起来特别香脆。


掰开沙瓤的西红柿


说是个农场,其实是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农场里种着蔬菜、养着牛羊,动物的粪便用来给土地施肥。由于长期不使用化肥,土地很软,同一片土地每个季度会种不同蔬菜,土地周围有时还会种点草,给予土地营养,不让土地透支。

 

中午我们在大食堂里吃了用有机蔬菜做的菜,单从味道上区分不出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的区别。不过,长期吃有机蔬菜的人看起来会更有精神,也更健康。我们最享受的是洗碗的过程,抓一小撮麦麸放进碗里一搓,油垢瞬间就不见了,用水一冲干干净净的。用过的麦麸,进到猪的肚子里,最后变成粪便,进到土地里,蔬菜汲取营养,最后进到我们的肚子里。


 

午饭过后,农场的“掌柜”石嫣老师来和我们聊天。我很好奇农场都不打农药,蔬菜是怎么存活下来的。石嫣老师说,不同的虫子吃不同的蔬菜,而每块地每个季度种的菜不同,相应地里的虫子也不同,以及农场里还会种一些草让虫子吃。


“掌柜”石嫣老师

 

下午,许印老师带我们参观梨园公社,很大的一块地,种了很多梨,还有核桃树。圈了一片地方养鸡,我们走过去,鸡就聚集在我们面前,叫一嗓子,就会有更多的鸡飞奔过来,大概觉得我们是要喂食吧。

 

逛了一圈后,我们拿起锄头、铁锹、耙子去干活,我们负责将这小块地翻一翻,然后将黑土撒进去。我们分工合作,有人翻土,有人耙地,有人用小推车拉黑土。这些工作也需要技术含量,翻土的时候,铁锹要垂直插进土里,这样翻得足够深;小推车控制不好还会“翻车”。之前在老家干农活的同学觉得又找回了感觉,只不过这里的土地比家乡里的土地软,比较好翻不太费力。

 

认真翻土的童鞋


运土的童鞋


农场有五个部门,生产部负责种菜,物运部负责和消费者沟通,配菜房负责采摘、给菜分类包装,市场部负责卖东西,还有一部分人负责后勤工作。农场的人力成本很高,蔬菜的价格也会很高,普通的蔬菜一般在15元/斤。

 

问题来了,在我们看来,公益机构是“非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机构,要靠社会的支持才能运转,有时甚至还要亏钱。为什么分享收获农场卖这么高的价格也叫公益机构呢?难道“解决社会问题”是公益机构?那医院是不是?肯德基是不是?

 

欧阳老师解释,解决“少数”、“弱势”和“边缘”的事情是公益机构。

 

掌柜“石嫣”老师是看到了现在农村种植的现状:过度使用农药、过度使用土地,一亩土地超负荷产出蔬菜。农场希望能带动一些人种出健康的蔬菜,保护我们的土地;帮助那些偏远地区卖出他们的产品。在建立买卖关系的同时,又建立了信任。买家信任卖家,卖家也会遵守“规则”,不打农药。

 

在分享收获农场合影


三天的公益游学之旅,充实而又快乐,我们看到了很多人为了这个社会做出贡献。为了帮助心智障碍者就业、为了“无告的大自然”发声、为了重建人与土地的联系...


这不仅仅是某个公益机构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心智障碍者,可以不乱丢垃圾,少使用塑料垃圾,把我们知道的、对社会有利的信息传递出去,一起营造一个更好、更多元的社会。



致谢


利智康复中心

自然之友

分享收获农场


小棉袄爱老驿站

木兰花开社区活动中心




2018年3月创立于北京昌平,

是一个面向15-18岁农民工子女的

全日制、非学历职业教育公益项目。

使命和愿景是:

探索打工子弟职业发展新路径,

为好的社会培养“珍贵的普通人”。

我们正在寻找事业合伙人

面向全国招生

咨询请加微信:ouzhou1283

捐赠支持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