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是个筐,垃圾和疫情都能装

科蚪实务学堂 实务学堂 2021-12-03



写 在 前 面
受疫情影响,实务学堂的春季学期只能在线上开展课程。本期文章是学堂的志愿者Sophie老师写的电影课总结,她在学堂教过电影欣赏和即兴戏剧。下面是她的自我介绍和文章。



2020年的春季学期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恐怕都历史级别的纪念吧。

很多意料之外,计划不如变化。这学期原定的戏剧课,也变身成为了「线上电影课」。

我记得第一节电影课后,一个学生找到我问:“老师,电影课不是带大家看电影的么?”

我暗自翻译了一下这个可爱的问题,“为啥电影课没放电影,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啊?”


说起来我这一代人,对电影课的印象大概就是:
一个良辰吉日,考试尚远,一个体贴的老师(也可能只是懒惰)善意大发,于是给大家放了电影看。这样突如其来的幸福,确实还在记忆里保留了很久哈哈。

但是在学堂的电影课,万万不能只是这个程度。无论是戏剧课还是电影课,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艺术只是手段和工具,为了能够更好的,传达一些信息/达到一些教育目标/实现一些能力提高。从课堂形式上,看电影是同学们课下去完成的,课上的宝贵时间则进行相应主题的任务。

英国的电影艺术教育,从电影讨论小组到学生自己负责运营的电影节,非常丰富


⊙计划不如变化


以电影课为例,其实我们是一场关于疫情的电影课,全名【以影像看疫情】

1月底2月初疫情爆发的时候,虽然我们每个人都被大量的沉浸在疫情相关的信息和新闻中,但是,很多信息浮于表面,很多与此相关有价值讨论的延展话题却缺乏讨论的机会,例如:公共防疫与国际组织的作用、网络信息与网络暴力等等。

那个时候我想,如果挑选合适主题的影片,以疫情为题做一场电影课如何?和欧阳、金玉两位老师讨论过很多次,知道了欧阳的信息素养课也准备了大量的疫情相关的新闻报道。于是设计这个学期的电影课主要内容:


正如前文所说,网课,计划不如变化。网课对于这种高互动性的课堂来说,最冲击的感觉就是:你不知道学生的反应是什么。看完这个片段是否被冲击?有人有什么想法?是否有不同意见?以往一个眼神就是解决的,现在只能弱弱的问一下:大家在么......


每次一个小时的课堂,加上前后耽误几分钟,几次下来评估一下学生们上网课的状态,确实需要对内容进行改变。改变的重点就是:减少难度、合并内容、突出重点。最终电影课的呈现是:


这是一版「原定目标 + 网课实际进度 + 学生状态」 共同产出的新计划。突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的网络暴力问题,补充了他们处于知识盲点的国际组织议题。对于报道较多的病毒特性等问题做了删减。



学堂学生对“网络暴力”的头脑风暴关键词

而学期中间的未成年人性侵案,不得不说《信笺故事》作为导演真人经历改编而成的电影,真的是对理解受害者最好的诠释。学堂一直有性教育课程,在和金玉老师商量之后,也在电影课上临时添加了这一环节的内容。


⊙感谢各国UP主


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一部主题电影,主题电影的挑选上要比较注意。很多电影在故事简介的程度上似乎都符合要求,但是真正看下来,高低立现。

以第一单元的主题电影《传染病》和相关推荐《流感》为例,韩国电影《流感》基本作为一个反面案例呈现。从电影质量上,《流感》充斥着渲染的快节奏情节和气氛,是商业片的经典套路而无有价值的输出。



相比《传染病》非常令人惊喜,这部在疫情之前评分不高,关注者寥寥的影片,同学们最一致的反馈是:太像了!跟真实的疫情太像了。在疫情传播链条上,以时间顺序和倒叙的方式力求一个情感克制而细节到位的还原。

最难得的是,对于疫情下,政府官员、新闻媒体、投机分子、无知群众等等人物的刻画,非常用心到位,几个简单的情节,不同人的位置、思考和利益都能以电影的方式,直白的呈现出来。真的是疫情主题电影课的开场好选择。


仿照第一财经的疫情时间线,同学们制作自己的疫情时间线

对于课程用电影的选择,这里建议:
不贪多:同主题影片大范围观看后,选择一部最符合课程目标的,开头定基调。
◆ 关注人物胜于关注情节:课堂毕竟不是电影院,不是追求影像的视听觉刺激为主。好好讲故事、好好塑造人物的影片,往往背后深意与价值观更有含金量。这也是对同学们审美水平的提高。
◆ 把握尺度:在国际组织单元里,其实有更能揭露国际组织运作问题的影片,但过于追求暴力效果。并不是说任何与敏感话题相关的电影都不能出现于课堂,《信笺故事》就是以未成年人性侵为题的敏感题材。综合学生情况和影片质量,做一个整体的判断。推荐网站IMBD,可以在上面查到影片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级信息,以此做一个参考指标。
大量的观看是最好的积累:不限种类和内容,商业片、文艺片、纪录片甚至动画片,长片短片、实验影像......这样积累出来的影片库,一定比通过公众号和小视频得来的信息更有价值。

主题影片是课下同学们的作业,课上主题的讨论真的要特别感谢B站了。

当疫情正处在国际爆发的阶段,新闻媒体的报道很难深入到那么多的角落和真实的生活中。而B站上各国的up主,却能非常及时、真实的分享他们当时的一手经验。在课上,特别是关于韩国和日本疫情的发展,我们真的看了很多up「现身说法」。


一部分使用的疫情相关素材

一方面影像、短视频、自媒体,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摄入信息的方式,以及商业世界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虽然饱受争议,但是自媒体也是普通人去建立影响力的有效方式

学堂有一句话「成为珍贵的普通人」普通人也能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对别人产生影响力和帮助这也是通过电影课,非常希望能传递给同学们的。

针对自媒体,向学堂学生的调查。虽然有信息有误的地方,但是同学们也有自己直观的观察和发现

除了疫情相关素材,网络舆论环境中社会心理学部分介绍到“旁观者效应”等内容,也使用了B站上的心理学实验还原动画;国际组织介绍时,还给同学们看了联合国实习生拍的「一日上班vlog」等等。这些「亲民」素材确实很好的帮助我们去探讨相关的话题。


⊙电影课的N种可能性


其实在学堂的电影课,这并不是第一次。2018年就和学堂的同学们一起体验过一次「垃圾主题」的电影工作坊。
当时通过垃圾主题相关的影片、一个简单的垃圾展览,我们了解了关于垃圾产业的事实,重新看待那些我们制造出来的垃圾。


 


学堂同学们现场制作的垃圾展览,为学堂的开放性点个赞

从这个角度上,电影是个筐,垃圾和疫情都能装。

我们可能记不住太多的大道理和说教,但是一个镜头带来的冲击力,却能保持很久。这也符合心理学上,记忆和认识的运作方式,人类是通过形成种种复杂的「图式」来理解和记忆这个世界的。图式中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甚至气味和光,结合在一起帮助我们编码解码。

电影在这一点上,往往很适合开场理解议题、创造讨论的氛围

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议题,往往很难建立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影像却能很好的达成。国际组织单元中,《卢旺达饭店》的故事把一场离我们很远的种族灭绝悲剧拉到眼前,当所有人寄希望的维和部队到达后,却只能保护外籍人士时,到底「国际正义」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怎么会思考的问题,影像让它重要起来。

这大概也是电影的魅力之一吧。

▼ 2020春季学期【以影像看疫情】课程回顾 


▼ 最后分享几位同学的电影剪辑作品

by 颜学润同学



by 王台归同学



by 周光明同学

by 李燕群同学



排版「林楚虹」  制图「邢雨默」

                           

往 期 回 顾

老师:网课上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只有我们把孩子当成珍贵的人对待,Ta才会成为珍贵的人

摄影课故事接龙:由网课开始的故事

实务学堂」2020年招生
了解招生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捐赠支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2018年3月创立于北京昌平一个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全日制、非学历职业教育公益项目使命和愿景:「 探索打工子弟职业发展新路径,为好的社会培养“珍贵的普通人”」招收16-18岁农民(工)子女报名咨询:ouzhou1283(欧阳)捐赠支持 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