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层层涟漪堆起知识的殿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 / Thomas Heatherwick

Offset建筑偏移 Offset建筑偏移
2024-08-31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由赫斯维克工作室设计的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教育的新地标,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是学校校园更新计划的一部分,提供了一系列的多功能场所,可供33000 名大学生使用。不同以往的是,学习中心呈现为一个交织着社交和学习功能空间的建筑,创造出一种动态的环境,有助于非正式的以及偶然的学生与教授间的交流与互动。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定位不再是“Center”(中心),而是“Hub”(枢纽),单一中心的大学学习空间被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多中心的、自治与开放的学术交流与分享平台。在资讯时代,校园里最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人们相互连结的社交空间,让学生们或教职员们有更多认识、相遇、交流、共同学习的可能。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十二个塔楼,逐渐向底部收拢,非常明确有序的环绕在中部巨大的中庭空间,内部设有56间椭圆型的教室,像这样没有明显角落及直角的空间,有助于协作式的学习。灵活的体量形式使得教授可以更容易接近学生,并促进个体之间更紧密的合作。而面向中庭的开放空间则规划阳台、花园与露天走廊,是教室之外,非正式的社交场所,有助于不同科系领域的学生及教职员们沟通及互动。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Kris Provoost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Learning Hub © Hufton + Crow


Learning Hub © Joe Almond


Learning Hub © Joe Almond


Learning Hub © Joe Almond



Learning Hub © Heatherwick Studio


Learning Hub © Heatherwick Studio


Learning Hub © Heatherwick Studio

Learning Hub © Heatherwick Studio




关于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


Thomas Heatherwick


Heatherwick Studio是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其创始人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是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当代达芬奇”的设计界奇才,他创立的Heatherwick Studio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诸多著名建筑作品,如:最具影响力的有2010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等。


The Vessel ©  Michael Moran


“赫斯维克式”的设计总是别出心裁、令人惊喜,正如有人评论他设计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火炬的那样:“……是那种似乎太自知聪明的设计,谁也不能否认它的美丽,它展示出来的那一刻令人叹为观止”。


2012 London Olympics Cauldron © Heatherwick Studio


赫斯维克像是当代的查尔斯 · 伊姆斯(Charles Eames)在跨领域的设计中如鱼得水,重视科技和沟通在设计中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相信切实创造事物和以新方式利用材料的意义。


1000 Trees © qingyan zhu


UK Pavilion, Shanghai Expo 2010 © Heatherwick Studio


Spun Seats © Heatherwick Studio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会“呼吸”的未来汽车?Heatherwick工作室设计的Airo原型车在古德伍德速度节发布!


2021澳大利亚MPavilion展亭设计方案公布!花园里的“城市灯塔”


城市中的“三朵蘑菇”?伊东丰雄也来设计公厕啦!


静默如谜 / 彼得·卒姆托:挪威山谷里的锌矿博物馆


铁轨之上轻盈的两个环,DS+R新作“公园联合桥”


历时八年,耗资近3亿!详解设计鬼才Heatherwick的纽约“飘浮小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Offset建筑偏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