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家兴丨阿特湖畔马勒作曲小屋面面观丨当听到湖的倾诉,作曲灵感便容易涌现

2016-04-20 许家兴 每晚一张音乐CD



许家兴作品

编者注:许家兴,笔名静介(也是微博和博客的名称),1960年生于大连,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进出口贸易从业者,爱乐人。许老师漫游欧洲,这次来到了阿特湖畔马勒作曲小屋,就让我们跟随他的目光,来观看一下令人神往的马勒作曲“圣地”。2014年,许老师出版了其古典音乐评论《虚静声希》(刘雪枫主编“京师爱乐丛书”之一),收录了《阿巴多北京马勒双听记》、《卡姆的有形有色》、《开普爱乐的一场露天音乐会》、《霍伦斯坦的马勒心曲》、《纽曼的天鹅之歌》、《老者对先哲的崇敬》、《天地四季,咫尺天涯》、《马勒维也纳故居拜谒记》、《魏玛的李斯特小楼》等文章。本文【】内文字为编者为方便读者理解而添加,特此说明。


许家兴丨奥匈行记12丨阿特湖畔马勒作曲小屋面面观

瓦尔特【Bruno Walter,1876-1962】第一次见到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是在1894年6月29日的德国魏玛,那是马勒《第一交响曲》在1889年布达佩斯首演和1893年汉堡演出均告失败、马勒重新改编之后在“全德意志音乐节”上的第一次演出,当时名字还是布鲁诺·施莱辛格(Bruno Schlesinger)的瓦尔特只有18岁,他坐在魏玛国家剧院的座位上目睹了毁誉参半的演出过程,他渴望了解身为指挥家的作曲家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自此之后,瓦尔特走上了一条崇拜的道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149pzkitc&width=500&height=375&auto=0马勒《第一交响曲》,杜达梅尔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

编者注:《D大调第一交响曲》,是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一部交响曲作品。该作品创作于1884年到1888年之间,最初的版本被命名为“巨人”交响诗。该作品在1889年在布达佩斯首演,反响不佳,但现在已名列马勒最受欢迎的作品。首演时所发表的曲目,并不是交响曲,而是两篇交响诗。原来的详细曲目一直被沿用到1892年后,才标以简单的标题“巨人”(或“泰坦”)


MAHLER: Symphony No.1"Titan" Bernard Haitink演绎

马勒与瓦尔特

从1893年夏天开始,马勒连续四年选择在离萨尔茨堡不远的萨尔茨卡莫古特(Salzkammergut)的施坦因巴赫(Steinbach)度假的目的除了避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只有大自然可以逃避现实忘却烦恼,躲开那些音乐界里反对犹太人的乐评人。


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Salzkammergut) 位于萨尔茨堡州、上奥地利州和施泰尔马克州的交界处,其名称源自德语的“Salz”(盐)和“Kammergut”(皇家领地),指的是特劳恩湖 (Traunsee)和哈尔斯塔特(Hallstatt)盐矿区。这里原是皇家领地,盐矿为哈布斯堡皇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山峦重 叠,湖泊星罗棋布。优美的自然风景,曾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和文人墨客,也曾是电影《音乐之声》的背景舞台。如今,这里清新的空气、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名胜古迹和完善的运动设施,构成了人们理 想的度假胜地。以上图片为编者配图。



施坦因巴赫是阿特湖(Attersee)东南岸的一个弧形的小镇,在路边有一家霍伦山老客栈(Der alte Gasthof zum),现在的名称是弗廷格尔酒店(F. Fottinger Gasthof),在楼墙最左侧有一个牌子,记载马勒的生卒年代和在这里写作第二、第三交响曲的时间。当时马勒为他的妹妹和弟弟以及女友娜塔莉·鲍尔-莱西娜租了5间房,马勒在这家客栈里把他的交响诗改编成后缀以“巨人”副标题的《第一交响曲》,7月25日,又在这里完成了《第二交响曲》第二到第四乐章的管弦乐总谱和第五乐章的草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51qkejoc&width=500&height=375&auto=0

布列兹八十大寿,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第二乐章

马勒第二交响曲,又名《复活》交响曲,创作费时六年,到1894年7月25日完成。完成时马勒时年三十四岁。1895年5月4日,在理察斯特劳斯指挥下,于柏林首演了前三个乐章,但反应不佳,乐评几乎全是抨击和谩骂。12月13日,马勒亲自指挥演奏全曲五个乐章,不少乐评人亦拒不出席。马勒演出当天身体不适,演出后便晕倒,但反应却很成功。事实上,马勒费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为终章寻找适当的歌词,思考它的音乐和结构,他曾博览群书,细读整本圣经,后来他崇拜的指挥家毕罗去世,马勒前往汉堡参加葬礼,在安息礼拜中聆听到克罗斯托克(KLOPSTOCK)作词的《复活颂歌》(AUFERSTEHEN/RESURRECTION ODE),深受感动,并决定拿这诗篇写作第二交响曲的终乐章。至于第二、三、四等三个乐章,则以间奏曲的感觉创作,因此,全曲的重心也就在首尾两个乐章上。



1895年,马勒第三次到这里避暑的时候,已经深为马勒折服并写出“马勒慑人的人格魅力实在是难以形容,我只能说这股力量对我这么一个年轻的音乐家所产生的影响,是整个人生观都为之改变”【蓝色字体为编者为强调而添加】的瓦尔特与马勒一家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他的第一间“作曲小屋”已经在阿特湖边建成,从老客栈步行五六分钟就来到这里,小屋是建在草坪上的,三面有窗一面是门,从后来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小屋周围并不像现在这样拥挤。小屋里只有一个火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最重要的作曲器物就是蓓森朵夫(Bosenderfer)小钢琴。


世界上最名贵的钢琴——蓓森朵芙蓓森朵芙钢琴诞生于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钢琴品牌。蓓森朵芙一直坚持着手工制造工艺,琴身及琴健都是手工制造。一部钢琴制作完成要用七八年时间,木材的收集就要花去5年时间,制作过程也要花去近两年时间。1794年,依格纳茨·蓓森朵芙(Ignaz Bosendorfer)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木匠家庭。19 岁时,他开始给当地的一位乐器制造商当学徒工,逐渐展现出在钢琴制造方面的天赋。1828 年,舒伯特长眠于贝多芬的墓边,也正是在这一年,依格纳茨在这个举世闻名的音乐之都创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钢琴品牌——蓓森朵芙(Bosendorfer)。在建厂之初,依格纳茨就奉行“革新精神加完美技术”的原则,很快就将“法式钢琴”和“维也纳击弦机”结合在一起,成功研制出音乐更美妙、音响更洪亮的蓓森朵芙钢琴。蓓森朵芙的音质独具一格。与斯坦威(Steinway&Sons) 的清脆、开朗相比,蓓森朵芙表现出更为沉稳、扎实、直接入侵人类心灵的直觉反应。蓓森朵芙的琴键除了88 键、92 键之外,最多可达97 键,而且所有增加的键都是往低音发展,因此需要更大的共鸣空间来表现这么低沉的音域。除了庞大的琴身,最重要的是所有结构、质料都必须非常纯净、稳固,才能负荷如此震撼的声响。它的灵敏度非常高,所有手指达不到、没训练好的缺点都会被放大几十倍,但是弹奏的当下还是会沉浸在它萦绕的美好声响当中。


小屋的建筑师Franz Losch后来回忆道,“马勒常对我说:湖本身会说话 ,湖会对我说话。从客栈上面,他听不到湖对他说什么,这是他为什么必须在湖边建小屋的原因。当他听到湖对他说话,作曲的灵感便容易涌现出来。”马勒每天早晨七点左右便从客栈来到小屋关上屋门,看着窗外的湖景与山色构思他的《第三交响曲》,有时候会写到下午一两点,偶尔晚上也会再来补写,而当他回到客栈剥开金色锡纸卷裹的雪茄,他的妹妹就知道他这一天上午的写作如鱼得水,因为作为一个性情中人,进展的顺利与否都写在他的脸上。

马勒的《第三交响曲》,D小调,作于1893-1896年,表现的是马勒的自然观。马勒原定此曲标题为《夏日正午之梦》。马勒根据他“交响曲必须如同整个世界一般,包含一切”的原则,在其中的第三交响曲尝试定义自然中所有声音。可想而知,湖滨小屋的作曲环境,恰如马勒所说的“当他听到湖对他说话,作曲的灵感便容易涌现出来”的作曲观。以及“交响曲必须如同整个世界一般,包含一切”的音乐观,这充分体现在了马勒给每个乐章所起的标题上。但这些标题在1898年出版交响曲时被予以删除。原订出现之第七标题“小孩跟我说”,却于其后被删去,但后来又出现于第四号交响曲当中并作为最终乐章。还好少了一个乐章,不然整个作品演奏下来得两个多小时,不过换成切利比达克指挥,还是超过了两个小时。

第一部分

1.引子,潘神醒了。

第一乐章:夏天进行曲,“牧神苏醒,夏季昂首阔步地迈进”

第二部分

第二乐章:草地上的鲜花告诉我什么。

第三乐章:森林的动物告诉我什么。

第四乐章:人类告诉我什么。

第五乐章:天使告诉我什么。

第六乐章:爱情告诉我什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85r2faye&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马勒第三交响曲》


1896年的7月17日,也就是整整115年之前的今天,瓦尔特再一次来到作曲小屋拜访马勒,瓦尔特听马勒用钢琴弹出了几段写好的旋律。这一年的8月6日,《第三交响曲》在阿特湖畔的作曲小屋完稿,虽然并不是1902年由马勒亲自指挥的最终定稿的首演版本(也有另一种说法1896年12月就曾做过首演),但不管是最初的七个乐章抑或是后来的六个乐章,马勒把他在小屋里环视到的一切景象和联想的所有感觉都浑然天成,这是马勒的自然观,更是他感知大自然最直接的宣言。


当我站在作曲小屋窗前背对湖水看着对面的阿尔卑斯山脉的支脉,听着小屋墙角上方极小的音箱里传来的第一乐章8支圆号的齐奏,才知道正是1896年夏天湖岸与山峦之间的最有况味的空旷,才能飘荡出山水之间酝酿已久却有史以来第一次被马勒永恒下来的回声,这些回声是上午在小屋里笔走如飞下午在山间小路骑自行车和山野漫步时天人合一的百感交集。2011年6月20日在维也纳音乐厅听阿明【又译作阿米恩·约丹(Armin Jordan)】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奏第一乐章的时候,当时我没有任何直感,第二天的6月21日驱车来到作曲小屋的时候小音箱的音量也只是作为一次提示,7月16日在国家大剧院听夏巴多指挥的现场,是我从小屋回来之后所听到的第一次最亲近也最有回味的复述。




Armin Jordan出生于瑞士卢塞恩,是法国指挥家,长期在法国和瑞士的法语区指挥,曾担任苏黎世歌剧院音乐总监、洛桑室内乐团音乐总监等职位。Armin Jordan所指挥的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是瑞士最负盛名的交响乐团之一。乐团由瑞士历史悠久的巴塞尔交响乐团和巴塞尔广播交响乐团合并而成,拥有126名音乐家,是瑞士演奏阵容最强大的交响乐团。


1896年夏天,霍伦山老客栈的新店主提高了马勒租房的价格,马勒从此以后就永远地离开了施坦因巴赫。当喜欢听马勒的人专程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不再热衷于马勒与客栈店主之间的争执与不悦的细节,唯一希望一睹为快的是那件小屋。小屋平时总是挂着一把铜锁,去小屋之前,需要首先向弗廷格尔酒店的前台说明来意,然后就会从女店员微笑的表情中取到钥匙,拿着钥匙出了旅馆正门向左转往酒店的后身,可以看见数量众多的房车有序地拥挤在一起,数量不多的穿行的小车载来到这里度假的人们,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有一个木牌指向小屋的方位。与老照片比起来,小屋的周围增添了很多大屋,小屋窗外面向湖边的几棵树木已经荡然无存,而小屋能够保留下来实在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个幸运,尽管内饰早已物去人非,我们最需要看到的是只是象征。


奥地利著名的瓦格纳女高音Anna von Mildenburg



虽然我们从瓦尔特后来的文字中无法得知马勒当时弹奏的是哪几个乐章,但肯定有马勒后来写给与他发生过恋情的瓦格纳女高音米登伯格【Anna von Mildenburg】的信中所写的“整个自然界在里面得到了一种声音,讲述了人们也许在梦中才能见到的那样深深的秘密。”瓦尔特在《古斯塔夫·马勒》一书中记述了他当时的感受,他说他看到马勒还从来没有如此自由自在,“音乐语言的力量和新颖简直令我眩晕,也使我无法左右自己,从他的演奏中能感受到创作的激情与崇高,作品就是由此中产生的。”


下面我们就跟着许家兴老师正式进入阿特湖畔马勒作曲小屋


前往弗廷格尔(Fottinger)酒店的途中看到的施坦因巴赫小镇。


马勒和他的妹妹弟弟女友以及瓦尔特住过的霍伦山老客栈(Der alte Gasthof zum),现名弗廷格尔酒店(F.Fottinger Gasthof)。



弗廷格尔酒店网页上的酒店外观

酒店的前厅

前台摆放的纪念品,询问这位闻声赶来的好像厨师的店员,他以为来的是日客,笑说一个带有马勒头像的茶杯只要200日元,玩笑的言外之意我理解为非卖品。


酒店外墙左侧的铭牌


从酒店左转,前往作曲小屋


酒店的另一面,从窗口可以看到阿特湖

路边停放了众多度假的房车


 这棵大树上钉着一块指向马勒作曲小屋的木牌


房车与小屋

山水之间的作曲小屋


小屋的门,门口的两柱植物应该是近几年摆放的


小屋墙上的铭牌

小屋窗外的湖景


小屋的左右两侧


小屋左侧的建筑很丑陋

小屋的右侧原来只是木栅栏,现在围起了绿墙,并特意留下一个开口,这位奥嫂摘下太阳镜用英语问:Mahler Fans?

沃尔夫冈·施雷博《马勒》书中当时的小屋外景,面向湖边的窗户可以看见三棵树。


国际马勒协会小册子上的马勒小屋图片,当时小屋门边一侧只是木栅栏,
小屋也显得十分朴素,我十分喜欢如此未经美化的形态。


另外一张我翻拍的作曲小屋,面向湖面的窗户有一棵树,现如今已无踪影,原因不详。

窗前还有树时的小屋模样


弗廷格尔酒店网页上的马勒作曲小屋


这张转用的照片显示,彼时还有一棵树

弗廷格尔酒店网页上的作曲小屋及酒店当时的外观


马勒在奥地利的施坦因巴赫的阿特湖畔作曲小屋、迈尔尼格山林中作曲小屋
和紧邻的意大利境内托布拉赫的作曲小屋位置图。

平时挂锁的屋门,以及从弗廷格尔酒店拿到的钥匙。



打开门后看到的小屋内景

小屋内的钢琴。小屋后来有多种用途,此琴标识并非蓓森朵夫,因而也就不是马勒当时作曲及弹奏给瓦尔特时所用的钢琴。

钢琴前的两面窗

显然,这把椅子不是当时的遗物而是故意做旧

选择窗户的十字架角度看到的窗外虚像,当时,马勒还是犹太教徒,尚未改信天主教。

 小屋从1896年之后就失去了作曲的意义,现在视野前的房车严重干扰了对于山峦的感知。据说第三乐章里邮号的旋律(阿尔卑斯号)就是马勒从山峦方向听到的。

小屋墙面和展柜中的有关手稿和出版物及照片

在这间小屋里写作第三交响曲时,马勒尚未认识爱尔玛,照片左侧的图片是迈尔尼格湖畔别墅以及迈尔尼格树林中最著名的作曲小屋,左下是马勒与他的小女儿安娜以及爱尔玛的单人照片。


上方右侧的照片是托布拉赫的作曲小屋,下方中间是格林津公墓里的马勒墓碑。

1902年《第三交响曲》在Krefeld首演时的节目单


第二交响曲手稿,右下部分是第五乐章合唱的开头部分


墙上挂的马勒照片


 马勒手迹


 马勒信笺

各种马勒出版物,其中包括马勒与理查施特劳斯、马勒与始终都未发展成为恋爱关系的女友莱辛娜。


瓦尔特《古斯塔夫·马勒》1957年版


瓦尔特手迹


瓦尔特指挥《第二交响曲》的LP封套


 门上的蜘蛛网

拿到钥匙大约五分钟之后,通过墙角的小音箱,旅馆的店员就会从第一乐章开始播放马勒的《第三交响曲》。(全文完,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许家兴老师的博客)

海涛老师推荐的马勒第三版本




《第三交响曲》乐章简介


第一乐章,D小调,指示“强有力而决然地”,扩大的奏鸣曲式。8把圆号有力地表现第一主题,铜管与打击乐以进行曲节奏加强,加入小号的信号曲动机,表示夏天接 近森林。圆号再表现由第一主题动机发展而成的第二主题,小号承接,圆号反复后,进入第三主题部,表现拒绝苏醒的牧神。牧神的苏醒在大自然类似小鸟、动物的 叫声衬托下非常动人。然后单簧管奏第四主题,小提琴承接它趋于平静进入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以圆号表现的第二主题开始,加入小号的信号曲动机,平静之后由 长号移自英国管,在平静中进行第三主题。然后再出现第四主题与第三主题的重合,回到进行曲风格,平静下来后双簧管再奏第三主题,紧接着与经过部旋律的第一 主题作对位性结合,达到辉煌顶点后进入再现部。再现部比呈示部缩小很多,按顺序再现各主题后,圆号出现第一主题,进入呈示部一样的小结尾,造成高潮。

第二乐章
,小步舞曲速度,A大调,优雅的洛可可风格,扩大的三段体,即把中段出现两次。以双簧管表现主要主题,各件乐器一一发展。第一中段是升 F小调,长笛与中提琴奏乡愁感的主旋律。第二中段由双簧管与单簧管开始,然后长笛与中提琴第三次再现主题,最后以泛音的高音和弦来结束。

第三乐章
,悠闲的谐谑曲,C小调,指示为“不急速地”。这一乐章据《少年的魔角》中的《夏末》的歌词而作,歌词大意为:“杜鹃掉进柳树的洞穴里死了,夜莺在翠 绿的枝头啼啭,将让我们快乐……”自由的三段体,先由单簧管奏出主麒其它木管乐器奏出如小鸟啼叫一样的音形。天色大亮,小提琴以新的动机加入。在经过短暂 的经过句后,小号奏出信号型旋律,邮号承接,营造出神秘的森林气氛。再一次缓慢地奏出主要主题后,突然变成华丽的氛围,传来奥地利军队的旋律,然后又以邮 号来引向宁静。

第四乐章,
D大调,“极为缓慢、神秘地”。在平静的演奏后,女低音独唱,歌词为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醉歌后查拉图斯特拉的轮唱。歌词大意是:“啊,人类,请注意,深夜说了些什么,我睡着了,从深沉的睡梦中醒来,世界比白天所想的更为深沉,啊,人类,非常的深沉,苦恼是非常的深沉,快乐比伤心更 为深沉,苦恼说灭亡吧,然而所有的快乐,却企求深远的永恒。”

第五乐章
,F大调,指示为“以活泼的速度,表现要大胆。” 先以童声合唱模仿钟声而反复“宾、邦”,然后女声合唱、女声独唱,歌词为《少年的魔角》中《3个天使在唱快乐的歌》。歌词大意为:“3个天使在唱快乐的 歌,在天上,那是快乐而幸福的音响,于是他们快乐地欢笑,说彼得无罪,主耶稣就坐在餐桌旁,与12圣徒一起享用最后的晚餐,耶稣说,你在干什么,我看到, 你在流泪,难道我不该流泪,你慈悲的上帝,我已犯了十诫,我跚跚独行泪湿衣衫,你不该哭,啊,来吧,请怜悯我,如果你犯了十诫,快跪下向上帝祈祷,只爱永 恒的上帝,这样你才能懂得天国的欢乐,天国之域已为你彼得做了准备,通过基督,为了拯救所有的人。”最后,以女声与童声一起合唱“宾、邦”而结束。

第六乐章,
D大调,指示为“缓慢、平静、充满感情地”,自由的回旋曲式。开始以弦乐幽静地表现主要主题,对位极为优美。加入木管后以小调表现副主题,以新的对 位,由小提琴再现主要主题,加上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动机,形成高潮。然后主题又宁静地再现,加强力度后加上第一乐章小结尾动机,达到雄壮的高潮。再以铜管出 现主要主题,纠缠着副主题而发展,最后以光明而结尾。这个乐章像是从对天使的凝视开始,最后是讴歌爱而结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