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丨爱的大团圆是对普契尼最大的误读丨真正的主角是谁?丨既不是图兰朵,也不是卡拉夫,而是柳儿

2016-04-21 逝如整理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53x4t4ge&width=500&height=375&auto=0



1998年,《图兰朵》在历史背景深远、气势磅礡北京紫禁城太庙隆重登场,这出歌剧由张艺谋,祖宾·梅塔连决合作。演出事后褒贬不一……




张大导演选择了明清皇帝祭祖的太庙作为演出场地,舞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底层是廊桥,站有合唱和乐队,主要舞台用两个运动楼阁分层。在张大导演习惯性思维的喧天的锣鼓声中演出开始了,在舞台中央大大的一个“旨”字中蹦出一个身着鲜红衣服的武生,不是主角也不是其中的角色,他只是一个象征——没有猜出谜的人将要杀头。张导演以人海战术在其中穿插了大量的歌舞和京剧,令我惊讶的是京剧配舞服装考究却没有勾脸。当三个大臣回想自己的家乡湖南时,两个楼阁以屏风的形式呈现了剪影般的荷叶舞。我想,对于歌词和音乐,我们是有感悟能力的。为了配合这明清风格的建筑,为了中国公主归家得体面圆满不被中国人笑话,张导演执著的把原有的不成体系的服装全部撤掉。舞美设计曾力带领苏州市剧装戏剧厂600名手艺精湛的艺人,奋战了数月,制成了670套古装。每套古装都仿照明朝样式,经手工刺绣缝,这样的服装式样复杂的每件要花1000多美元,就是最简单的每件也至少要花250美元。服装的最终支出惊人的达到了33万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歌剧不是戏曲,不是以歌舞演故事,而是以歌见长,一气呵成和谐整一,大气雄浑也不失细腻。与太庙版《图兰朵》相对应且形成鲜明对比的的是在埃及按埃及实景搭建舞台的《阿依达》,舞美与歌剧相互映衬。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阿依达》的舞台风格是统一的,整体的,不像《图兰朵》这样琐碎,不断穿插群舞和文化元素。石像金字塔静静的呆着我们一眼就能感受到埃及的厚重和历史。而锣鼓,屏风,京剧过多的参与叙事,不免把表现手段当成了目的,而变现目的却被当成了手段,形式喧宾夺主,使得音乐淡化,演员的表演空间减少,合唱也成了一种摆设。张氏的东方舞美没有和歌剧很好的结合。


    图兰朵是个中国姑娘,甚至是位中国公主,但图兰朵的根在中国吗?我想我们只能说魏明伦的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的根在中国,而不能轻易的说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的根在中国。且不说图兰朵的故事来源的说法是多么的五花八门,也不说普切尼压根就没有来过中国 。究其本身的创作就完全是西方的。歌剧是一门成熟的独立的艺术,不可能轻易的变成另外一种艺术,与其他艺术和文化的交流,并不是一种历史细节的杂糅就可以实现的。(六边形纸篓)


        实际上,包括张艺谋在内的一些文化界人士认为,西方的《图兰朵》版本大多表现出“充满诡异、神秘和阴沉的冷调”(张艺谋语,参见2009年9月25日《广州日报》)。而于丹以及执导过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的导演陈薪伊等人认为:中国公主不可能如此冷酷无情。“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女人,怎么会被爱情打动?明显不合情理”(陈薪伊语,参见2008年8月27日北京《法制日报》)。甚至还有人撰文指出这是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

  因此,无论张艺谋、陈维亚还是陈薪伊,都力图改变西方视角中图兰朵冷酷无情的形象。“当初,我和张艺谋在商量的时候,就商定我们中国人在做《图兰朵》的时候主要是表现爱而不是表现恨,一定要表现爱最终战胜了恨,表现爱能战胜一切。所以我们没有刻意在图兰朵是如何凶残、阴暗、仇视等方面下工夫……”(陈维亚语,参见2009年9月29日北京《竞报》)。


  歌剧《图兰朵》就这样在张艺谋等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导演”下,一夜之间变成了中国语境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作品。被抽去了悲剧情怀的《今夜无人入睡》,竟然成了这个民族每逢狂欢之夜必唱的颂歌!在如此“图兰朵热”的当下,我们有必要来深入分析一下,究竟是谁在误读?是西方人抑或普契尼误读了中国、误读了图兰朵,还是张艺谋等人误读了普契尼及《图兰朵》?


  在我看来,歌剧《图兰朵》无论作为西方人的解读还是基于中国历史的真实,不仅谈不上误读,相反还存在着一些被“反误读”的内容。比如当卡拉夫猜出谜底,图兰朵试图反悔耍赖并向其父——皇上求助的时候,此时那位中国皇帝则要求女儿信守承诺而决不能言而无信。并于此前一再劝阻这位“蛮夷”——卡拉夫不要陷入自己女儿设局的这场悲剧泥潭。这样的品质显然是被“高估”了。事实上,误读的倒是我们自己。中国版的《图兰朵》最终要“让所有人都沉浸在这个‘爱的大团圆’的美好而浪漫的结局中”(陈维亚语)。


  这样的“大团圆”意识显然是中国人特有的——任何悲剧都可化作喜剧、成为最终的大团圆似乎是这个民族特有的历史秉性。我一直认为,这实际上隐含着一种更深的悲剧意识,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以摆脱困境与磨难,需要在艺术的虚幻中完成臆想中的圆满,并以此来舒缓和消解当下的焦虑: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须化蝶双飞于梦幻中完成美丽的想象。于是在我们眼里,不管《图兰朵》如何残酷无情,最终结局必须化解为美好而浪漫的“爱的大团圆”。其实这是对普契尼最大的误读。


  不错,“爱”是普契尼《图兰朵》最核心的主题,但普契尼眼中的“爱”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值得讴歌的“爱”,是仆人柳儿对主人卡拉夫的爱;第二层次的“爱”是卡拉夫对图兰朵的爱;而第三层次的“爱”才是图兰朵被卡拉夫感化以后所产生的爱。凡真正的音乐行家都清楚:普契尼在《图兰朵》中把最真挚、最动人、最抒情的唱腔恰恰给了微不足道的仆人——柳儿,其次才是卡拉夫,继而才是图兰朵。也正因为如此,《图兰朵》在西方的演出史上,博得观众最多掌声的角色正是柳儿,如在卡雷拉斯任主角的一个版本中(1983年版),观众给柳儿的掌声远胜于卡拉夫和图兰朵。当柳儿在第一幕中唱完那首令人肝肠寸断的咏叹调后,全场掌声雷动。而卡拉夫的扮演者卡雷拉斯唱完那首著名的《今夜无人入睡》时竟无人鼓掌。即便是由本世纪最伟大的歌唱家之一,著名男高音卡鲁索担当主角的《图兰朵》版本中(1958年版),观众给予“柳儿”的掌声也丝毫不亚于卡鲁索。


柳儿的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Signore ascolta)

主人请听我说

主人请听我说

我真受不了

是的,我的心碎了

在流放的路上,你的名字在我心中

你的名字在我唇际

如果你的命运要在明天决定

他会失去儿子,

我会失去那微笑

我再也受不了

求您了


  事实上,普契尼的《图兰朵》中,真正的主角既不是图兰朵也不是卡拉夫而是柳儿。据史料记载,普契尼正是在写完柳儿自刎后停笔的。因悲伤过度而留在总谱上的斑斑泪迹,显示出普契尼心中对柳儿崇高而伟大的爱情唏嘘不已。西方有音乐学家认为,普契尼生前未完成《图兰朵》,并非全因疾病缠身。相当意义上是因为他在写完柳儿之死后创作情感的终结。我十分同意这样的观点,并且认为与柳儿的爱情相比,卡拉夫抑或图兰朵的爱情已经显得无足轻重。作为一个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女佣,柳儿在那个漆黑恐怖的夜晚,以视死如归的勇气,严刑拷打下拒不说出卡拉夫的名字,并以自刎殉道的方式去成全自己心中暗恋的王子与图兰朵的爱情。这是何等伟大而高贵的情感!也因此,西方观众的眼泪几乎都是在柳儿哀怨真情的咏叹中流淌下来。这不仅是对普契尼深刻的理解,更是对一种感情价值的认同及共鸣。(赵健伟:是谁误读了《图兰朵》?——普契尼和张艺谋眼中各自的《图兰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93ip72vh&width=500&height=375&auto=0
普契尼《图兰朵》大都会歌剧院1988年版(玛顿、多明戈主演)


Eva Marton


匈牙利女高音歌唱家爱娃·玛顿(也译作伊娃·玛尔顿,Eva Marton )1943年6月18日出生于布达佩斯。玛顿早年就读于布达佩斯的Franz Liszt音乐学院,1967年作为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的Kate Pinkerton在匈牙利Margareten Island夏日艺术节上做了歌剧首演,1968年作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歌剧《金鸡》中的Queen of Shemaka首次登台匈牙利国家歌剧院,从此很快跻身于世界著名戏剧女高音行列。他被誉为世界最佳图兰朵公主。007年10月17日—19日,身为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独唱系系主任的玛顿教授来上海音乐学院进行了为期3天的讲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467h0xa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普契尼《图兰朵》(玛顿/卡雷拉斯/马泽尔)



《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图兰朵的故事始见于17世纪波斯无名氏的东方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图兰朵》,意大利剧作家卡罗·哥兹(Carlo Gozzi)于1762年把它写成剧本。之后德国诗人席勒在哥兹剧本上翻译并加以改编的图兰朵是其名作。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本是由普契尼(Giacomo Puccini)于1924年作曲的同名歌剧。普契尼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在普契尼去世后,弗兰科·阿尔法诺(Franco 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该剧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alla Scala)首演,由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担任指挥。 

《图兰朵》剧照中国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Calaf)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撒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


Winslow Pinney Pels的手绘《图兰朵》



第一幕丨宫殿前 

一个官员宣读法令:任何要想娶图兰朵公主的男士必须正确地回答她的三个谜语。如果回答错误,这位男士必将被斩首。由于波斯国的王子不能正确回答谜语,在天黑以前就要被斩首。听到消息后,民众涌向宫门,侍卫粗暴地推开他们,一个瞎眼的老翁被推倒在地上,老翁的女仆柳儿为了救老翁喊叫起来。一个年青人听到她的呼叫声马上过来帮忙,并且认出那位老翁就是他失踪已久的父亲,就是流亡在中国的鞑靼国王帖木儿。见到父亲仍活着,鞑靼王子非常高兴。王子要求父亲不要透露他的名字,因为害怕征服多国的中国统治者知道。国王帖木儿告诉王子说,鞑靼国宫廷里的仆人中只有柳儿对国王仍旧忠心耿耿。王子问柳儿为什么还是那样忠心,她回答说,很久以前在宫中有一次王子曾向她微笑。

月亮升起了,民众对斩首的叫喊声安静下来。他们跟随着快要被处死的波斯王子。看到年轻英俊的波斯王子就要被斩首了,民众和鞑靼王子都感到很可惜,他们请求图兰朵公主能够饶恕波斯王子。可是公主执意下令立即斩首。杜兰朵公主的出现却立即引起鞑靼王子对公主的爱慕。当他情不自禁地呼叫公主名字的时候,波斯王子被斩首了,民众在恐慌中尖叫着。

鞑靼王子被公主的美貌深深打动。他决定要向公主求婚,当他走向铜锣并要敲打三下表示要娶图兰朵公主的时候,三位大臣挖苦他说:你还是好好保住你的人头,趁早回到你的国家去吧。流亡国王帖木儿也劝告儿子打消这个念头。暗恋着王子的女仆柳儿也认为王子不该去冒回答公主谜语的风险。对柳儿的忠心王子很感动,王子对柳儿说如果他不能答对公主的谜语而被斩首,希望柳儿继续效忠父亲,减少流亡的痛苦。虽然三位大臣、帖木儿、柳儿多次劝告王子,但是王子已经下定心,任何人都劝说不了。

王子三次大叫公主杜兰朵的名字,每叫一声,柳儿、帖木儿和大臣便说:“死刑!” ,民众也惊讶地倒抽一口气:“ 呵!”。王子冲向宫殿门前的铜锣,敲打了三下, 宣布了向公主求婚。在宫殿阳台上观看的杜兰朵公主接受了王子的挑战,三位大臣嘲笑王子的愚蠢行为。

01. Act 1. Popolo di Pekino! / Indietro cani!

02. Act 1. Gira la cote! / Perchè tarda la luna?

03. Act 1. O giovinetto! Grazia, grazia!

04. Act 1. Figlio, che fai?

05. Act 1. Ferno! Che fai? T'arresta / Non indugiare!

06. Act 1. Signore, ascolta! 请听我说,王子!

07. Act 1. Non piangere, Liù! / Ah! Per l'ultima volta! 柳儿别哭



第二幕丨第一景:宫中凉亭。日出前。 

三位大臣(平、庞、彭)对自己的工作作出抱怨:每天要阅读很多文书,主持无数宫廷内的各种仪式,还要筹备盛大婚宴或者丧事。大臣平突然想念他在河南的自然风景:他家旁边有湖,湖周围长满竹子。大臣彭想念他家乡的果园。大臣庞回忆他老家的花园。虽然三位大臣可以怀念他们的家乡,但是他们必须回到冷漠无情残酷的现实当中。他们不得不执行一些年青人的死刑,他们永远记得这些年青人的恐怖命运。宫廷里的乐器响起来了,皇帝将驾临,三位大臣作好迎接准备。

第二景:宫廷。白天。 

皇帝阿儿顿,图兰朵公主的父亲,坐在御座上。他力劝那位求婚的王子撤回他的求婚决定,可是王子还是一意孤行。图兰朵出来对众人自述对于先人的不幸所感到的仇恨(图兰朵唱〈祖先的屈辱〉,In questa reggia〉):她的祖先罗玉铃公主抵抗男人的霸道,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人民老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直至有一天一个入侵的外国王子强暴她,并且杀死她。长大后的杜兰朵公主发誓要为祖先罗玉铃公主报仇,她憎恨所有向她求婚的男人。图兰朵公主劝告王子收回决定,但是王子对公主的爱意已定,不能收回。于是图兰朵公主讲出了第一个谜语:“什么东西在晚上出生,而在黎明死去?”王子正确回答“是希望。”公主感到很惊讶地讲出了第二个谜语:“什么东西红如火,暖如火,又不是火?” 王子想了一会儿说“是血。”公主听后更加震惊了,民众对王子的聪明自信喝彩,更加激怒了公主,公主接着讲出了第三个谜语(意大利语:Gelo che ti da foco):“ 什么东西冷如冰,燃烧起来热如火?”正当王子思考的时候,公主很得意地逗弄着王子,以为王子肯定回答不了而被斩首,王子突然大声说“这就是你图兰朵公主!”民众立即欢腾起来呼唤着王子的胜利,公主随即跪在皇帝面前,哀求父王不要把她嫁出去。皇帝却坚持誓约是“神圣不可侵犯”,认为公主一定要按照誓约嫁给王子。正当公主悲痛万分之时,王子向公主提出了一个谜语:“如果在日出前你能说出我的名字,你就可以处死我。” 图兰朵公主接受这个猜谜提议。皇帝国王也向众人宣告希望王子在天亮时能成为他的驸马。

08. Act 2. Scene 1. Olà, Pang! Olà Pong!

09. Act 2. Scene 1. Ho una casa nell 'Honan

10. Act 2. Scene 1. O mondo, o mondo... / O tigre! O tigre!

11. Act 2. Scene 2. Introduzione

12. Act 2. Scene 2. Gravi, enormi ed imponenti

13. Act 2. Scene 2. Un giuramento atroce mi costringe

14. Act 2. Scene 2. Popolo di Pekino

15. Act 2. Scene 2. In questa Reggia 过去的故事丨祖先的耻辱

16. Act 2. Scene 2. Straniero, ascolta

17. Act 2. Scene 2. Gloria, gloria, o vincitore! / Figlio del cielo! Padre augusto!

18. Act 2. Scene 2. Tre enigmi m'hai proposto<iframe class="res_iframe qqmusic_iframe js_editor_qqmusic"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musicid="101880194" mid="0046FZRS2Eym7g" albumurl="/H/W/000hvbJC0nPoHW.jpg" audiourl="http://ws.stream.qqmusic.qq.com/101880194.m4a?fromtag=46" music_name="Turandot: Act II, " tre="" enigmi="" m'hai="" proposto,="" e="" ne="" sciolsi""="" commentid="1494220007" singer="Orchestra of Teatro alla Scala;Chorus of Teatro alla Scala di Milano - Puccini: Turandot" play_length="247000" src="/cgi-bin/readtemplate?t=tmpl/qqmusic_tmpl&singer=Orchestra%20of%20Teatro%20alla%20Scala%3BChorus%20of%20Teatro%20alla%20Scala%20di%20Milano%20-%20Puccini%3A%20Turandot&music_name=Turandot%3A%20Act%20II%2C%20%22Tre%20enigmi%20m'hai%20proposto%2C%20e%20tre%20ne%20sciolsi%22">


第三幕丨第一景:宫中花园。晚上。 

        在远处,宫廷中的传令官宣读杜兰朵公主的命令:今晚北京城内所有人都不能入睡,如果在天亮前仍然不知道王子的名字,那么全城的人都要被处死。王子非常高兴地等候着黎明到来,他期望着胜利,唱起〈今夜无人入睡〉:“今夜无人入睡!今夜无人入睡!即使是你,啊,公主”(Nessun Dorma)




        三位大臣又向王子传令,他们说只要王子能放弃娶杜兰朵公主,就可以立即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王子仍然拒绝了。一群士兵拖出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女仆柳儿。企图从他们的口中得知王子的名字,因为有人看见他们和王子说话。图兰朵公主进来命令帖木儿和柳儿说出王子的名字。王子假装说他们不会知道。柳儿却宣称只有她才知道王子的名字,但是她不会透露的。大臣平用尽各种方法想从柳儿口中得知王子的名字,她坚持不说,于是受到拷打。柳儿始终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她的行为打动了图兰朵公主,图兰朵公主就问柳儿“什么力量驱使你如此坚强?”柳儿回答说“是爱,公主。”。图兰朵公主再次命令大臣平逼供出王子名字,大臣平便加重刑罚。柳儿没有被征服反而对杜兰朵公主说:“层层冰霜将你围住,一定有火来熔化,你早晚也会爱上他的!”说完后,柳儿从一个士兵的腰带拔出短剑,向自己猛刺,当她迈步走向王子跟前的时候,众人喊着要她说出王子的名字,可她却倒地而死了。由于帖木儿眼睛瞎了,起初不知道柳儿已死,经过旁人告诉他,他知道后在极度的痛苦中大哭起来。帖木儿警告说这种罪行会触怒上天。众人听后带着羞耻和害怕的心情安静下来。柳儿的尸体被抬走,悲痛的帖木儿和众人跟在后面走。当所有人都离开之后,剩下王子和图兰朵。王子责备图兰朵公主的残酷后把她抱在怀里并且强迫吻了她。

        王子决定以真挚的爱情去打动杜兰朵公主冷酷无情的心,他的一个吻点燃了公主心中的爱情之火,她希望王子带着这个神秘的爱离开,再不要提出什么问题,但是王子最终却把自己的真名“卡拉富”告诉了公主,他的命运已掌握在公主的手中,可以随时被处死。


第二景:宫廷。黎明。 

黎明时分已到,杜兰朵公主却和卡拉富王子一同走到皇帝面前,图兰朵公主宣布她知道王子的名字,王子的名字就叫“爱!”众人齐声欢呼这对新人。

19. Act 3. Scene 1. Introduzione. Cosi comanda Turandot

20. Act 3. Scene 1. Nessun dorma! / Tu che guardi le stelle

21. Act 3. Scene 1. Principessa divina! / Tanto amore segreto  隐藏在心里的爱比痛苦更坚强

22. Act 3. Scene 1.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公主你冰冷的心

23. Act 3. Scene 1. Liù! Liù! Sorgi!

24. Act 3. Scene 1. Principessa di morte

25. Act 3. Scene 1. Che è mai di me?

26. Act 3. Scene 1. Del primo pianto

27. Act 3. Scene 1. So il tuo nome!

28. Act 3. Scene 2. Diecimila anni al nostro Imperatore!

        《图兰朵》乃是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未能完成的天鹅之歌。当年,《图兰朵》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时,托斯卡尼尼在柳儿拔剑自刎时,放下指挥棒对观众说:“就在这里,普契尼放下了笔。”阿尔法诺的续写,事实上从一开始就让包括托斯卡尼尼在内的音乐界人士感到不满。

        此剧无论在题材或音乐方面,都和普契尼往昔的作品迥异其趣,也代表了普契尼后期歌剧创作的最高水平,是他颇具野心的巨构。毕生为歌剧鞠躬尽瘁的普契尼,除了在学校时创作的一首交响曲以及年少时代的数首圣咏曲外所有的成名作品全部是歌剧,其力求细腻与温柔的曲风,令世人对他赞赏不已。普契尼并非多产的作曲家,常为歌剧再三寻思,推敲斟酌,如果他能够找到适合的剧本,或许创作不止此数。普契尼考虑过许多剧本,甚至已着手进行谱曲才发现不合适,只好放弃。他在谱曲的时候,往往花费极大的心力搜证其历史与地理背景,与他共事的歌者都被他的戏剧感与追求完美的狂热所感动。

2016年4月18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埃尔凯尔剧院,中国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彩排中国版歌剧《图兰朵》。应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中国中央歌剧院将于4月19日和20日在布达佩斯上演两场普契尼的经典歌剧《图兰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