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的俄罗斯名歌(3CD之一)

2015-12-02 每晚一张音乐CD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聆听


中文名称:著名的俄罗斯名歌3CD

英文名称:Russian Famous Songs Collection 3CD

版  本:中国唱片总公司引进

发行时间:2005年

专辑歌手:苏军红旗歌舞团

地  区:大陆,俄罗斯

语  言:俄语




感受硝烟雨中的英雄浩气,聆听胜利旗帜下的不朽篇章!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是俄罗斯目前的最高级别的军队艺术团体,被誉为“俄罗斯的音乐国宝”。为纪念享誉世界的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成立77周年,特别收录了俄罗斯经典名歌,值得珍藏!


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全称俄军亚·瓦·亚历山德罗夫两次红旗学院歌舞团。是成立于1928年的俄罗斯军队歌舞艺术团体,前身为苏联红军歌舞团。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规模已达到300多人,被公认为俄罗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级别最高、最负盛名的军队歌舞艺术团体以及世界最优秀的男声合唱团之一,其成员的准入资格以严谨著称。


红旗歌舞团于1928年由当时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夫教授创立,并由他亲自领导直至1946年去世,达18年之久。1946年初,后来成为将军的鲍里斯·亚历山大罗夫上校接替了他父亲领导这个乐团并直到1986年退休。电视剧《潜伏》主题曲《深海》就是根据亚历山大罗夫1941年创作的《神圣的战争》重新填词而成。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Александров,1883年4月13日-1946年7月8日),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和《神圣的战争》的作曲者。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第一任团长,少将军衔。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64iba1o4&width=500&height=375&auto=0


乐团历史:


  • 1928年成立,最初名称为“红军歌曲乐团”,只有12名成员。

  • 1935年被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授予“荣誉红旗”和红星勋章,自此该团体开始被称为“红旗歌舞团”。

  • 1944年元旦夜在该团团长、苏联国歌作曲者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的指挥下,通过广播首次演唱了苏联国歌。

  • 1945年5月9日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和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举行了庆祝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音乐会。

  • 1949年为纪念该团创始人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歌舞团命名为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并获得苏联最高苏维埃再次授予红旗勋章,使该团称为唯一两次获此荣誉的艺术团体。

  • 1978年该团成立50周年之际获得“国立模范”称号。


访华演出(截止2009年)


该团在历史上曾经8次到中国进行访问演出,2009年将以120人的阵容作第8次访华演出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以及中俄建交60周年。


  • 1952年,首次访华,受到毛泽东等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的接见。

  • 1965年,第2次访华。

  • 1997年,第3次访华。

  • 1999年,第4次访华。

  • 2002年,第5次访华。

  • 2005年,第6次访华。

  • 2006年,第7次访华。

  • 2009年,第8次访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15428rkdj&width=500&height=375&auto=0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音乐会(2015)




CD1《三套车》专辑曲目


01 多瑙河之波


《多瑙河之波》是由19世纪末罗马尼亚的作曲家扬·伊万诺维奇所创作。他长期在布加勒斯特军乐队中任职,创作过一些器乐作品,但只有《多瑙河之波》有影响并且流传。这部作品原是一首为军乐队创作的吹奏乐圆舞曲,采用维也纳圆舞曲的形式,演出后由于受到人们的欢迎,作曲家还把它改编成钢琴曲。后来,这部作品在巴黎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伊万诺维奇和他的作品便销声匿迹了。




《多瑙河之波》还有一部同名电影,是1961年长影译制的由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电影厂摄制的黑白故事片,也是罗马尼亚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在罗马尼亚解放前夕,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托玛,为了从敌人手中搞到大批军火,混进了囚犯队,被港务局挑选去充当水手。船长米哈依是个富有爱国心的人,刚刚与安娜新婚典礼,便被敌人将他所驾驶的驳船征用。在托马的影响下,米哈依认清了斗争的道路,托马在米哈依夫妇的协助下,除掉了船上押运军火的德国兵,将驳船上的军火送给了游击队。米哈依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托马怀着胜利的信心走向新的战斗,安娜在欢送的人流中深情地注视着托玛...影片中多瑙河两岸美丽的风光,船长米哈依与安娜被战争破坏的婚礼场面,优美动人的主题曲旋律,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多瑙河之波》在1960年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这部电影在我国脍炙人口,六、七十年代上映,八十年代复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65oal41e&width=500&height=375&auto=0



02 玛丽诺之歌

《蜻蜓姑娘之歌》是苏联影片《蜻蜓姑娘》的插曲,又叫《玛丽诺之歌》。作曲家苏尔汉-秦查泽(1925-),是苏联著名的作曲家,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格鲁吉亚共和国(原苏联加盟国)人民艺术家。其女主人公玛丽诺是一个农村姑娘,生性活泼,爱唱爱玩,因此得了一个“蜻蜓姑娘”的外号。后来在同志们的关怀和帮助下,逐渐克服了缺点,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热爱劳动的好姑娘。这首歌是玛丽诺在田野上游荡时唱的,曲调流畅活泼,尤其是副各部分,快速反复唱出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的衬词:“阿巴代里代里代啦”,将蜻蜓姑娘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天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03 纺织姑娘

《纺织姑娘》是一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现在这首歌曲的产生年代已经无从考证,这样反而使得这首歌曲蒙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纺织姑娘》沉静优美,在20世纪50年代曾在中国大受欢迎。




04 伏尔加船夫曲


05 田野静悄悄




06 窗前有棵稠李树在摇晃



歌曲写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著名的乌拉尔民间合唱团几位团员和手风琴手的集体创作,在一次全国性的文艺汇演中受到极大的欢迎,后来竟成为专业团体和业余团体竞相上演的保留节目。莫斯科《音乐》出版社1996年的选本称作者为“博·季莫菲耶夫词、博·佛明曲”。如果此说可靠,那么这首歌曲的产生年代当上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07 妈妈要我出嫁




这首诙谐歌曲是降E调,2/4拍。歌词中,前六位固然都不是理想佳偶,却披露了待嫁姑娘高低不就的心态,也是现实社会里不少大龄女子的尴尬心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看别人,量量自己。除了该有自知之明外,还是人品第一啊!



08 在遥远的地方


《在遥远的地方》(有若干歌曲集里也称为《遥远的地方》),是一首脍炙人口、广泛传唱的苏联歌曲。由苏联诗人阿·邱尔金作词,格·诺索夫谱曲,高海珊、朱纯译词,屠咸若配歌,采用6/8拍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45年结束的。《在遥远的地方》创作于1947年,写的是炮火虽已停息,但战争的阴影仍未在心中完全消除的军人的爱。这首歌曲最初是写给女声唱的,和勃兰切尔的《喀秋莎》一样,写内地的姑娘怀念驻守在远方边疆的战士的。后来,苏联红军歌舞团把它列为演出节目,因为歌舞团都是男声,于是,要求诗人丘尔金另写一首新词,写边防战士怀念家乡亲人的。这就是现在发表在这里的歌曲了。”





09 有谁知道他


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查哈罗夫 作曲。弗拉吉米尔·格列戈列维奇·查哈罗夫(1901-1956),苏联人民艺术家(1944)、苏联国家文艺奖(1942,1946,1952)获得者.他生于顿巴斯矿区一个矿长的家庭.1927年毕业于罗斯托夫音乐学院,1927-1928年参加红军.从1932年到去世,一直是彼亚特尼茨基俄罗斯民歌合唱团的艺术指导.《沿着村庄》(1934)使他一举成名,随后又谱写了著名的《小路》、《空旷的田野》、《有谁知道他》等曲子.卫国战争期间,他创作了《雾啊,我的雾》、《光荣归于强大的苏联》和《卡秋莎大炮》等作品。查哈罗夫的作品旋律优美、明朗,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乡土气息.他喜爱多声部音乐,大部分作品都类似民歌中的衬腔多声部歌曲,并需要用俄罗斯民间真嗓来演唱.






10 夜莺


《夜莺》为题目的歌曲很多,最熟悉的有两首,一首是格林卡的,另外一首又名《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不过红旗歌舞团演唱的是格林卡的版本。



《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又名《夜莺》(Соловьи)。阿·法梯扬诺夫作词,瓦·索洛维耶夫·谢多伊作曲。这是又一首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最优秀的战地抒情歌曲之一,也是索罗维耶夫.谢多伊继《海港》后又一抒情歌曲的代表作。夜莺和战争,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两件事物,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但是诗人法梯扬诺夫却用他诗人(虚拟的第三者)和夜莺的对话来告诉我们,经过旷日持久的残酷战争后的普通士兵们是多麽渴望能有一个宁静的、不受打扰的睡眠。在歌中,沉睡的战士们其实只是一幅无声的背景,而白桦树林中整夜不眠的夜莺们倒成了歌曲的名字和表面上的主角。这首也是略带忧郁色彩的歌曲不去正面描写战争和讴歌为战争而牺牲而吃尽苦头的战士,而是用一个似乎静止的、只有夜莺在茂林深处高歌低吟的场景反映出战场上战士们的生活、心情和苦乐年华,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和让人心酸的苦楚。两位作者谈到这首歌的创作时,曾有这样回忆:诗人法梯扬诺夫曾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走过漫长的战争道路,他回忆道:“战斗刚一停息,我们—士兵们—躺在绿色的小树林里,拍去身上的灰尘。突然听到:远处敌机的轰鸣声消失之后,夜莺大声唱了起来。这一情景我后来写进了歌词里。”   

作曲家谢多伊也回忆道:“法梯扬诺夫参加过解放匈牙利的战斗,他是最先攻入布达佩斯的战士之一,为此得到勋章和假期。他拿来了两首诗,我在两天内完成了曲谱的创作,这就是《夜莺》和《她什么也没有说》。”

《夜莺》创作于1944年,一年后,卫国战争结束,但《夜莺》和其他优秀的卫国战争歌曲一样,从此传唱不不休,九十年代,我还曾在纽约看过的一出百老汇音乐剧的场景中,听到过取材于其中的一段旋律,虽经“爵士化”,仍旧能听得出原歌的元素。这段视频的演唱是叶甫根尼.别利亚耶夫(领唱)和他的团队苏军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男声合唱团。军旅抒情歌曲的演唱,是该团的强项,因为他们有几位天籁般的男高音和浑然如一人的合唱队,唱得声情并茂,真是好!



歌曲:《夜莺》(Соловьи),又名《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

作曲:阿·法梯扬诺夫

作词,瓦·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发行时间:1944年
  译词:张洪模
  配歌:张相影
  歌曲:
  1.夜莺啊,夜莺,你不要唱!
  让战士们再睡一会儿吧!
  让他们睡一会儿吧!
  春天也来到了战场,
  战士们不能入梦乡,
  这不是因为炮在响,
  是因为夜莺又在唱,
  难道你忘了是战场,
  冒失的夜莺你还唱!
  2.夜莺啊,夜莺,你不要唱!
  让战士们再睡一会儿吧!
  让他们睡一会儿吧!
  夜莺它管什么战场,
  它为它的生活在歌唱,
  战士们想起了家乡,
  家门前绿的花园,
  有夜莺整夜在歌唱,
  还有人等我们回家乡.
  3.夜莺啊,夜莺,你不要唱!
  让战士们再睡一会儿吧!
  让他们睡一会儿吧!
  到明天又要拿起枪,
  命运使我们这样,
  离别了妻子和田园,
  坚强地走上战场,
  战斗里步步前进,
  我们要打回家乡!
  夜莺啊,夜莺,不要唱,不要唱,
  让战士们再睡一会儿吧!
  夜莺啊,夜莺,你不要唱!
  让战士们再睡一会儿吧!
  让他们睡一会儿吧!





格林卡 夜莺主题变奏曲 Variations on The Nightingale



《夜莺》钢琴变奏曲是格林卡于1833年根据阿里亚比耶夫1817年在牢狱中因思念恋人卡佳.里姆斯卡娅.科尔萨卡瓦而创作的主题旋律“夜莺主题”改编而来的。这是作者内心光明磊落、向往自由生活、渴望爱情的最好诊释与表达。时隔十六年,格林卡将其改编成了一首钢琴变奏曲。格林卡在每一个变奏的创作中都充满了爱意及对小歌手的赞扬,同时还有姑娘与爱人分手的痛苦。……主题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浪漫曲,与俄罗斯民族广板歌曲相似。第二部分与舞曲相近,两个主题的变奏曲成为了一个多样性的整体。


四个变奏中主题旋律以不同面目在不同声部出现。


引子宽广响亮,从强到弱,结束在三级和弦上。主题为二段体,A:行板,优美纯朴;B:稍快,较活泼。同样结束于三级和弦。


第一变奏,A1开始主题在低声部,高声部犹如夜莺啼鸣。继而主题移到高声部。B1也结束于三级和弦。


第二变奏,A2过段,头两句上方声部的六连音模仿夜莺啼鸣,后两句如歌的主题移至低声部。上方声部的三连音音型为B2作了准备。B2为12/16拍,速度稍快,主题在上方声部。


第三变奏,转入同名大调,回到2/4拍,A3如歌的旋律好比对唱。B3主题在上方声部模仿夜莺啼鸣。


第四变奏,又转回原调,6/8拍。A4过段,主题在高低声部交替出现,坚定有力。


尾声,采用了主题的素材,由小调转至同名大调后,又回到原调。逐渐增速至极为活泼地,最后以丰满响亮的和弦结束。


Variations on Alyabyev's Romance 'The Nightingale' (Glinka, Mikhail)

Composer : Glinka, Mikhail

Year/Date of Composition : 1833




11 德涅泊尔



塔拉斯·舍甫琴珂 作词

玛·格利戈列维奇·弗拉德庚 作曲

薛范 译配

 

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汹涌澎湃,奔腾咆哮,

高高白杨不断地弯腰,

狂风呼啸,乱叶飞飘。

高高白杨不断地弯腰,

狂风呼啸,乱叶飞飘。

 

惨白月亮被乌云遮掩,

忽明忽暗,徘徊中天,

仿佛扁舟出没于波澜,

随波起伏,时沉时现。

仿佛扁舟出没于波澜,

随波起伏,时沉时现。

 

小小村庄还睡在梦境,

报晓晨鸡还未啼鸣,

林间枭鹰遥遥相呼应,

断折的梣树,挣扎呻吟。

林间枭鹰遥遥相呼应,

断折的梣树,挣扎呻吟。



德涅泊尔河是流经乌克兰的一条大河,是欧洲第三大河。词作者塔拉斯·舍甫琴珂(1814-1861)是19世纪乌克兰的伟大诗人。他出生于农奴家庭,坐过牢,遭到流放。他从小热爱乌克兰的大自然,爱听流浪歌手说唱古老的传说和民谣。1837年,他写出了第一批诗作,其中有一首民谣体的叙事事《中邪的少女》。 《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三段歌词就取自该诗的起首12行。1861年,作者逝世时,敖德萨有一个姓克雷查诺夫斯基的中学教员为之谱了曲,使作者的诗句获得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呻吟中喷薄出呐喊,沉重中孕育着希望。由于歌曲出色地体现了乌克兰人民的民族性格,一百多年来越传越广。一些影片或大型音乐作品在描述乌克兰时,往往采用它的旋律作为乌克兰的象征。


作曲家玛尔克 格利戈列维奇 弗拉德庚(1914-1990)为苏联人民艺术家(1986),苏联国家文艺奖获得者(1979)。卫国战争期间他的一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使他一举成名。接着他创作的《在白茫茫的旷野》、《道路通向柏林》等都受到广泛的注意。 50年代初,我国上演话剧《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时,著名导演孙维世用这首歌的曲调另填上新词《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作为话剧的主题歌。






12 孤独的手风琴


1948年,《孤独的的风琴》这首歌曲获斯大林文艺二等奖。 有一档著名的音乐广播栏目:《与歌曲相约》,好多年来都用《孤独的手风琴》作为开始曲,这首歌成为这一名牌栏目的“名片”。
《孤独的手风琴》
米•伊萨科夫斯基 词
鲍•莫克罗乌索夫 曲
1、
黎明来临前大地入梦乡,
没有声响也没有灯光,
唯有从街上还可以听到
孤独的手风琴来回游荡。
2、
琴声飘忽向郊外的麦田,
一忽儿又回到大门旁边,
仿佛整夜它把谁在寻找,
但它始终也没能找见。
3、
深夜凉风从田野上吹过,
苹果花儿也纷纷飘落,
讲出来吧,你找寻的是谁?
年轻的手风琴手,你快说。
4、
也许心上人就在你近旁,
但她不知道你在找谁,
为何整夜你孤独地徘徊,
扰的姑娘们不能安睡?
(1947年)
(薛 范 译配)

13 三套车


词作者:列昂尼德·特瑞佛列夫(1839~1905)

曲作者:彼得·格鲁波基

背景:1901年左右,一首民歌《三套车》流传开来,歌曲表现了马车夫深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当时,俄罗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马车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而马车夫的生活也格外漂泊。在歌曲《三套车》中,马车夫奔波在寂寞的长途,唱出了忧伤,苍凉的旋律。





CD2《神圣的战争》专辑曲目


01 神圣的战争

02 海港之夜

03 再见,城市和乡村

04 歌唱德涅泊尔河

05 唱吧,我的手风琴

06 茶炊-火绳枪

07 来吸口烟吧

08 莫斯科保卫者之歌

09 瓦夏-好瓦夏

10 窑洞里

11 神圣的列宁旗帜

12 万岁,我们强大的祖国

13 我亲爱的好姑娘

14 苏军之歌

15 灯光

16 再见吧,起伏的群山

17 有座可爱的城市远在北方

18 我的莫斯科



CD3《红莓花儿开》专辑曲目


01 红莓花儿开

02 田野

03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04 山楂树

05 故乡

06 在贝加尔湖的草原上

07 喀秋莎

08 苏丽珂

09 从前你这样

10 茫茫草原

11 候鸟

12 漆黑的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