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鲍勃•迪伦是谁?

2015-12-10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41eg8v8m&width=500&height=375&auto=0
传记片




他是谁?

他是《鲍勃·迪伦》中伍迪·格瑟里的忠诚学徒;是《时代在改变》中蹙眉深思的社会良心;是不朽的《无数金发女郎》中永远叛逆狂放的摇滚青年;是《纳什维尔天空》中温文尔雅的乡村歌手,是《慢车来到》中虔诚的信徒;是《对你一如既往地好》和《世界变得糟糕》里返璞归真的追寻者。

他紧蹙眉头、一把吉他、一只口琴
他变化无常、特立独行、复杂难解
他赋予了摇滚乐以灵魂

他是鲍勃·迪伦,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唱作人,摇滚歌手,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画家,获格莱美奖、奥斯卡奖、金球奖、肯尼迪中心荣誉奖、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普利策诗歌奖、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08 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他在哪儿?

他在你意料之外。你指着他说,快看,这是鲍勃·迪伦!而他却说,I’m not there。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民谣,乃至美国流行音乐历史的人都必须认真听听鲍勃·迪伦。迪伦与猫王、披头士并称为西方流行音乐的三巨头,并被时代杂志选入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 100 人的名单。他们说他是摇滚乐的活化石。

诗人、抗议歌手、美国的良心、60 年代的代言人、民谣教父、摇滚宗师……鲍勃·迪伦的这些头衔早已写进教科书。然而鲍勃·迪伦说这些标签“那不是我,宝贝儿”,他公然不屑:“我能做的一切都是做我自己,你管我是谁。”

现在这位老人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


迪伦成名于1960年代,并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一些歌曲,例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或译为《随风而飘》等),成为在反战抗议和民权运动中被广泛传唱的曲目。直到今天,他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非常受欢迎的艺人之一。他的歌词包含了政治抗议、社会评论、哲学和诗歌。除了在音乐上形式的探索以外,他也继承了美国传统的民谣、摇滚乐、乡村和蓝调音乐,甚至包括爵士和摇摆乐。

迪伦于1941年5月24日出生于明尼苏达州一个名叫杜鲁斯的小镇,他的祖父母是犹太裔的移民,于十九世纪末从立陶宛和乌克兰移民到美国。他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在收音机前听广播里的蓝调和乡村歌曲中度过;他在高中的时候就有自己的乐队,最早已知的录音John Bucklen Tape,是他于1958年与高中好友John Bucklen在迪伦家中翻唱Little Richard和Richard Rodgers等人的歌曲。他于1959年高中毕业,并前往明尼苏达大学就读。他在大学时代,渐渐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伯‧迪伦作艺名。大学第一年没读完,他就从学校退学,但依然留在明尼阿波利斯与那里的民谣圈内演出。


在1961年的一次从明尼阿波利斯到芝加哥的途中,迪伦改变主意,前往纽约,探望自己的音乐偶像伍迪‧伽瑟里,并在其面前演出。在一些纽约格林威治村的小俱乐部中的演出中,他逐渐脱颖而出,获得了以Robert Shelton为首的乐评人的好评,并为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著名制作人约翰‧哈蒙德所注意,并于1962年推出了第一张名为《鲍伯‧迪伦》的同名专辑。这张专辑里,只有Song To Woody与Talking New York是迪伦自己的创作作,其余都是他在格林威治村民谣圈子里,向其他歌手学来的歌曲。

他于1963年发行第二张专辑《自由驰骋的鲍伯‧迪伦》(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专辑中十三首歌都是迪伦自己的创作,并因其受到伍迪‧伽瑟里和乔‧希尔而影响,以演唱抗议歌曲而出名,他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即《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在其后的反战和民权运动中被反复传唱。



迪伦许多早期的歌曲,都是因为别人的翻唱才广为人知,例如被人们称为民谣女皇的琼•贝兹与彼得、保罗与玛丽,不仅翻唱过迪伦的歌曲,更是迪伦的重要支持者和朋友。琼•贝兹与迪伦彼此相知相惜,遂产生一段秘密恋情,两人开始交往。


自1963年起,琼•贝兹邀请迪伦与她一起巡回演出;1963年8月28日,两人曾于著名的「进军华盛顿」这场大规模的民权运动游行中,演唱Only A Pawn In Their Game与Keep Your Eyes On The Prize这两首歌曲。在这个过程中,迪伦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民权运动的代言人,但是他本人却对此开始反感起来。1963年底,在肯尼迪总统被刺杀不久之后,他前往接受国家紧急民权委员会的一个颁奖仪式,他带着酒气,质疑了委员会的作用。在此之后,他逐渐远离民权运动和抗议歌曲。

他曾经于1963年和1964年,两次在新港民谣音乐节(Newport Folk Festival)上演出。六零年代的民谣音乐界,对于摇滚乐的出现与盛行普遍感到不满,迪伦却在1965年7月25日,于当年的民谣音乐节中,第一次在舞台表演中使用电吉他,在观众的掌声和嘘声中,他仅仅演唱了三首「插了电(Plugged)」的歌曲,随即被愤怒的听众赶下台,这被认为是其从民谣转向摇滚乐的转折点。


1965年迪伦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摇滚专辑《重访六十一号公路》(Highway 61 Revisited),其中的一曲《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迅速登上美国排行榜第二名、英国排行榜第四名,后来并被Rolling Stone杂志列为史上最伟大的歌曲。

1965年11月22日,迪伦与萨拉•劳登(Sara Lownds)秘密结婚,并于次年产下一女。他们共生有四个孩子,其中最小的雅戈布•迪伦(Jakob Dylan)也从事了音乐事业,并成为「墙花乐队」(The Wallflower)主唱。两者于1977年离婚。


1966年春,迪伦开始了自己在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巡演。每次表演通常被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他使用木吉他的民谣表演,另一个部分则是用电吉他的摇滚乐表演。在巡演过后他回到纽约,但却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年7月29日,他在纽约的伍德斯托克附近驾驶摩托车中,由于剎车错误而摔了下来,脖子受伤,暂时地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一段时间,直到1968年1月20日于伍迪•伽瑟里的纪念音乐会中才再次在公众面前出现。在六十年代剩下的几年内,迪伦的音乐则开始向更具思考型发展,并受到了那什维尔乡村音乐的影响。


1975年,迪伦探望了深处囹圄中,因种族歧视蒙受不白之冤的黑人拳王罗宾‧「飓风」‧卡特(Rubin "Hurricane" Carter),并创作了一首长达八分多钟的《飓风》("Hurricane")为他声援。同年10月30日,他展开一场名为「Rolling Thunder Revue」的巡回,与琼尼•米歇尔、Roger McGuinn、诗人Allen Ginsberg一起演出,甚至琼•贝兹这位在民权运动后期,因为与迪伦意见不一而分道扬镳的昔日情人,也加入巡回。

1977年7月29日,迪伦与Sara Lownds正式离婚;1979年,迪伦成为一名再生的基督徒(Born Again Christian),影响到他从1979年到1982年的创作,这段时间的三张专辑,Slow Train Coming、Saved、Shot of Love都带有浓重的基督宗教气息。


80年代以后,迪伦的唱片得到的评论和市场的反应比较不一。在1985年,他与自己的伴唱歌手卡罗琳‧丹尼斯结婚,并在此年生下一名女孩。这次婚姻一直持续到90年代早期。1988年他入选了摇滚名人堂。
1988年6月7日,迪伦在美国加州的 Concord 展开了一场名为Never Ending Tour的巡回,此后以每年一百场上下的次数,在全球各地演出,这场巡回至今已超过一千九百场。


进入90年代,迪伦出版唱片的速度开始变得缓慢,其中在1992年的As I Been to You、和1993年的World Gone Wrong中,他重新拾起早期的民谣,翻唱许多并不广为人知的歌曲。1997年初,由于突然心脏病发作,当年的欧洲巡回被迫取消,但他很快就康复出院,甚至还于当年9月27日,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面前表演。1997年9月30日,迪伦发行了由Daniel Lanois制作的Time out of Mind,距离他上一张原创专辑Oh Mercy有八年之久。


2001年9月11日,迪伦发行Love and Theft;2004年10月,他出版了名为Chronicles, Vol. 1,的自传,推出之后,该书停留纽约时报书籍非小说类排行榜长达19周。该书中文简体版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共同出版,译名为《像一块滚石》。


2005年,曾经导演过《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等影片的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执导了迪伦的自传性电影No Direction Home。2006年8月底,迪伦发行了他第四十八张专辑"Modern Times",随即登上美国排行榜第一名。他的上一张冠军专辑,是三十年前的"Desire"。



1961 年,距今如此遥远的年代,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叛逆小伙毅然放弃就读中的大学,踏上前往自由之都纽约的旅程,他说他要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盖斯瑞。1961 年 1 月,这个不经世事的明尼苏达人以鲍勃·迪伦的名字登上了纽约格林威治村的酒吧的舞台,用口琴和吉他表演“伍迪模仿秀,这位后来的民谣摇滚教父鲍勃·迪伦开始散发出不可掩盖的光芒。

1962 年,在政治“就像空气一样”笼罩在上空的纽约,迪伦以一曲《答案在风中飘》横空出世,凭借有如“砂纸一样粗粝的嗓音”一举成名。半年后,受到“古巴导弹危机”政治氛围的影响,迪伦又创作了一首美国民谣史上的经典作品《大雨将至》,第一次将民谣和现代诗歌结合了起来,彻底改变了当时流行歌曲的面貌。后来这两首歌曲都收录在了他第二张专辑《自由自在的迪伦》里。



在 1963 年 7 月 26 日举办的第二届新港民谣节上,鲍勃·迪伦——一个崭新的民谣之王正式向世人宣告诞生,一个体现着非主流青年理想主义的代言人正应运而生,美国年轻一代的民谣爱好者们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偶像。没有人会怀疑,他是 60 年代反叛力量的代表。


1964 年 1 月,在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后的四个月,迪伦发行了新专辑《时代变了》,里面的歌曲呼唤更多的民权运动,这张专辑瞬间成为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最好的政治宣言。封面上紧蹙双眉的神情,也成为烙印在人们心中鲜明的面庞。



鲍勃·迪伦并不喜欢将那时的歌曲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甚至有点痛恨将自己与政治扯上一丁点关系,迪伦一再宣称:“我不想出现在(60 年代)那幅集体图景中”、“我不是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的代言人,我不过是一个音乐家而已”、“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迪伦刻意要与 60 年代轰轰烈烈的反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甚至用“撒谎扯淡,吵吵嚷嚷”来形容那个年代。他说:“我从不写政治歌曲,歌曲拯救不了世界,我已经看透了一切。”但是不得不承认,真是当时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他。


当你觉得他可能就这样一条道走到黑,继续化身为乐坛的政治领袖,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鲍勃·迪伦从来就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



没等大家适应迪伦的新面目,1965 年 3 月 22 日,一张名为《回到根源》的新专辑又呈现在大众眼前。专辑里将插了电的摇滚乐带到人们眼前,这“背叛”了民谣传统的民谣摇滚诞生了,至此摇滚便有了生命。5 个月后,《重游 61 号公路》出版,这被很多人认为是迪伦最好的专辑引来无数效仿,甚至引发了 1965-1967 年的民谣摇滚热。


其中的《像一块滚石》标志着他正式迈入了摇滚创作阶段,虽然当时歌迷因其这种大胆背叛弃纯民谣的举动口诛笔伐,甚至有人称他为“犹大”。但这些争议都是自说自话的争吵,迪伦从不回应,他制作他自己。多年以后,这首歌被权威音乐杂志《滚石》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 500 首歌曲”第一名。迪伦的朋友帕蒂·史密斯说:“永远都不会忘记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情形,它陪伴我度过青年时光。”《像一块滚石》后来也成为迪伦自传的标题。

1966 年春天,迪伦在演出间隙抽出几天时间来到美国乡村音乐的首都纳什维尔,在一帮民间伴奏高手的帮助下,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完成了一张堪称是摇滚史上最出色的双唱片合集——《美女如云》。之后,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欧洲演出,在出租车里上吐下泻,就连“披头士”乐队的主唱列侬看了都直皱眉头。两年前,正是迪伦给了“披头士”们平生第一支大麻烟,这 4 个满脸微笑的邻家大男孩从此蓄起胡子,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1967 年底,在因车祸受伤后沉寂的一年半之后,一张取名为《约翰·韦斯利·哈丁》的新专辑悄悄问世了。鲍勃·迪伦当然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专辑一共 12 首歌全部颠覆传统,采用原声民谣,配器也极其简单,除了迪伦的吉他和口琴外,只有一架鼓和一把贝司。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次迪伦不再堆砌辞藻来填铺歌词,他开始讲与《圣经》有关故事。此时在迪伦的家中显眼的位置上始终放着一本摊开的大字版《圣经》,迪伦每天都要从中寻找自己、寻找答案。


在这张唱片出版 10 年后,迪伦说:“这是一张关于恐惧的唱片。”他说,“不光是关于恐惧本身,而是用恐惧的心态来谈论魔鬼。”他还说,自己做出了“流行音乐史上第一张宗教摇滚唱片”。





纵观整个 80 年代,迪伦出版了更多平庸的专辑,人们虽然还会去看他的演出,但普遍认为迪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95 年,迪伦以一张《时光不再》重返乐坛,获得了格莱美最佳唱片大奖。之后,迪伦开始在全世界做了几年不间断的巡演,并在演出过程中找回了往昔的快乐。

2001 年,迪伦出版一张名为《爱与偷》的唱片,在其中一首《密西西比》的歌曲中唱道:“我曾经认为自己的语言才能,崇高而又充满了力量,可我现在明白我的理论和诗歌,永远不能代替你来思考。”看来,他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当预言家不是自己擅长的事,自己的生命永远属于演出舞台。迪伦自己终于在演出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2006 年 8 月底,迪伦发行了他第四十八张专辑《摩登时代》,随即登上美国排行榜第一名。他的上一张冠军专辑,是三十年前的《欲望》。




他们说

●普利策委员会执行官西格·吉斯勒
我们可没有在某个下午随便找找,然后就说‘为什么不把这个奖给迪伦呢?’我们要纵观过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努力,来找出谁才是最受之无愧的人。
【2007 年,鲍勃·迪伦凭借“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其充满感情、极富诗意的作品”,获得普利策委员会授予的特别荣誉奖。】

●奥巴马
和新潮音乐相比,我似乎更钟情于小时候听过的那些歌曲,鲍勃·迪伦、滚石、迈尔士·戴维斯。这些都是经久不衰、百听不厌的。

●克林顿
他做出过激发国家良心的贡献

●约翰·列侬
我不得不说,他影响了我的音乐

●朴树
我眼中的鲍勃·迪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老头。

●高晓松
鲍勃·迪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在音乐上的意义,更多的是文化意义上的影响,用“教父”两个字都不足以概括他的地位。他的歌也是我心中的大爱,特别喜欢《敲响天堂之门》。

●何勇
我眼中的鲍勃·迪伦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音乐家,他是我对整个上世纪六十年代最感兴趣的代表人物。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听他的歌,最喜欢的他的作品和大家都差不多,都是他最有名的那几首,比如《答案在风中飘荡》和《敲响天堂之门》。


他在嘘声中写出了好作品,却在别人的追随下重新挑战。他满世界巡回演出,同一份曲目,他连唱 7、8 场全都是不同版本,他永远在路上,追随自己的内心。他的演出,他就是上帝。


他从不遵从,不献媚,甚至反市场规则,却如同一针致幻剂,让人们迷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