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家鲍勃•迪伦: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

2015-12-10 每晚一张音乐CD


2003 年,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手动打字机上一键一键敲出来的回忆录《像一块滚石》出版,最终将他诗人和散文家的情怀表露无遗。该书进入《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榜单长达 19 周之久,还被全球数十家著名媒体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他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歌手。


如果你爱他的歌,如果你仔细的看过他写的歌词,如果你如他的歌迷钻研过他的辞藻,那么你会发现迪伦的歌曲越听越有味道,歌词的力量举足轻重。天马行空,内容博大精深。很多乐评人都认为迪伦个人的最大成就,莫过于以诗歌般的笔法挥洒出时而讽喻愤慨、时而表达个人喜悦却又发人深醒的词句。


“我觉得自己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音乐家。我活着像个诗人,死后也还是是个诗人”他说,“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 60 年代的游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的匠人。我处在被文化遗忘的无底深渊之中。”


Time Passes Slowly
Time passes slowly up here in the mountains,
We sit beside bridges and walk beside fountains,
Catch the wild fishes that float through the stream,
Time passes slowly when you’re lost in a dream.

Once I had a sweetheart, she was fine and good-lookin’,
We sat in her kitchen while her mama was cookin’,
Stared out the window to the stars high above,
Time passes slowly when you’re searchin’ for love.

Ain’t no reason to go in a wagon to town,
Ain’t no reason to go to the fair.
Ain’t no reason to go up, ain’t no reason to go down,
Ain’t no reason to go anywhere.

Time passes slowly up here in the daylight,
We stare straight ahead and try so hard to stay right,
Like the red rose of summer that blooms in the day,
Time passes slowly and fades away.


从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一些主流评论开始推崇迪伦文学方面的造诣,有批评家称他为现代美国继卡尔·桑德堡、罗伯特·弗罗斯特之后最伟大的诗人;1976 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竞选活动中引用迪伦的诗句并称其为“伟大的美国诗人”;1990 年,法兰西文学院向迪伦颁发“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

1996 年,在艾伦·金斯堡的大力举荐下,迪伦被诺贝尔奖提名。自那之后,迪伦又数次被提名,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他把诗歌的形式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融入到音乐当中,这一点就足以获得诺贝尔的关注。他的歌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迪伦最终也没得诺贝尔奖,不过却在 2008 年的第 92 届普利策文学奖上获得特别荣誉奖,得奖评语为“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以及歌词创作中非凡的诗性力量”。


鲍勃·迪伦自传:当我逃入角落中

也许提笔写自传的迪伦身处其中,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无法以一种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过去。而他的光荣与梦想是存在于内心深处的,其中的孤独,不为人知。


一个抱着吉他疯狂喊叫的人,却同时戴着诗人的桂冠,这多少让我们对他侧目相看。然而就是他,三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这样评价他:

“他把诗歌的形式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融入到音乐当中,这一点就足以获得诺贝尔的关注。他的歌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

而在他创作的歌词中,“当我逃入角落中”多次被引用到他的其它作品里。身负盛名的鲍勃·迪伦,为什么会有这潜在的欲望?在他曾高居美国多家畅销榜榜首的自传《编年史》里,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自传初衷谁人知


“我不愿意别人把我的歌说成是那一代人的呼声,我不是,我只是一个想简简单单地生活和唱歌的人。”迪伦曾经对记者这样说。在自传里,他再一次流露出这种被误解的孤独。

当我成为别人眼中的反叛典型时,我发现自己总是被这样一些采访所困扰,记者总是以这样的问题作为开场白:“我们能否就这件事讨论一下?”或是,“当然,你的观点是什么?”我总是告诉他们我不是任何事、任何人的发言代表,我只是一个音乐人。这时他们会凝视着我的眼睛,仿佛那里有他们认为的极端分子的证据。我真的不清楚他们是如何想我的。之后大街小巷的报纸上都会出现“发言先锋否认自己反叛”这样醒目的大标题,这让我觉得自己如同一块任人宰割的肉,《纽约时报》曲解我的歌词,《问讯报》把我当成怪物,他们究竟为什么这样看待我?好像我是地球边缘人。我的妻子嫁给我时,根本不知自己会卷入怎样的漩涡中,我自己也毫不知情,而如今我们两败俱伤。(摘自《编年史:卷一》第一章)

鲍勃·迪伦用3年时间来写这本书,按他的说法,这是一本记录真相的书。不少评论家已经抱怨该书没有描写他们感兴趣的一些话题,比如他发生在1966年的那场摩托车车祸,1977年他的离婚,还有1978年他突然宣布自己是再生基督徒,以及他最著名的专辑如1975年的《路上的血迹》、1979年的《慢车开来》、1983年的《异教徒》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也许提笔写自传的迪伦身处其中,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无法以一种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过去。而他的光荣与梦想是存在于内心深处的,其中的孤独,不为人知,鲜为人道,仿佛一个暮年的牛仔坐在夕阳下的窗前,仍然手持酒囊,在烟雾迷茫中凝视远方。


没有60年代的美国,就不会有鲍勃·迪伦


迪伦写这本书绝不是为了寻求理解,他已经被人们误解了这么久,理解早已不再是心中的纠结。他只是想述说他的梦想,他的孤独,他的逃离,他的迷惑。

在1957年,迪伦出生的明尼苏达州鹤冰镇还无法接受他,以及他那富有颠覆性的摇滚音乐。他和另外两个瘦小的13岁男孩穿着金闪闪的衣服,狂放地按动钢琴键盘,忘情高歌,却无人喝彩。一些晴朗的夜晚,迪伦常常拿着他的收音机徒步走到几英里以外的密西西比河畔,只是为了收听一些大城市里播放的摇滚乐。

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大学生活使他在音乐的路上甩开了大步。在那里他遇到许多志同道合的人,经常一起去一个叫邓克城的热闹小地方唱“民谣”。不久迪伦来到纽约,这个成就了他一生的地方。他自己动手写民谣,这在当时绝对是离经叛道之举,而当他在个人演出唱了他写的民谣后,《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热情的评论,赞扬迪伦的天才,这时候他成了大街小巷谈论的焦点,然后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终于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

那个反叛的60年代,它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它。没有60年代的美国,就不会有鲍勃·迪伦,而没有鲍勃·迪伦,还会有别的人。在名誉的光环下,迪伦举步维艰。他累了,想走开。战争、种族和贫困,这些他歌中的主题使他走进美国人的心里,也使他受累于由此而来的种种压力。周围的人对他的期望太高了,作为一个只想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迪伦似乎没有责任、也无力承担这一切。他选择了逃离。25岁的时候,他从舞台上消失了,4年杳无音信。官方的消息是:迪伦骑摩托车时发生了车祸,正在恢复中。没有人知道这个消息究竟是不是真的。

再回来的时候,迪伦变了。他的音乐脱离民谣摇滚运动,从充满喧嚣和反叛的声音急转直下,转而寻求柔和优美和抒情诗般的沉思,寻求一种更倾向乡村音乐的风格。他这一时期的专辑成为20世纪70年代的音乐杰作,成为乡村摇滚运动的先河之作。

在寻找中回归


对音乐的梦想,对社会的救赎,对世俗的困惑,迪伦在不断的逃避与追寻中努力想去触及真实的自己。多少次梦回明尼苏达那个冷雨敲窗的小镇都备觉温馨,故乡泥土的芬芳,在遥远的纽约都感到清新宜人。迪伦也向精神世界中寻求与寄托,80年代他皈依基督教,但旋即离开了它,回到犹太教的教堂中。

对音乐的不懈追求让迪伦的生命活色生香。上世纪90年代,依然不断巡回演出、录制唱片,通常都有最佳的混合音乐风格作品问世。《被遗忘的时光》1997年上市,是他1990年后第一张自己谱写的作品,一张感性多于理性的作品。这张唱片让他摘掉了被称了1/4世纪之久的“灰暗心灵”歌手的帽子,重塑了他在当今乐坛上无人可比的地位,也让新一代人认识了他的存在价值。

和《犹如滚石》的沧桑与艰苦一样,迪伦的一生远超常人而更为纷繁复杂,年华老去,蓦然回首,多少旧梦已模糊,用笔记录下来的真实,才是长远的回忆。并不是为了回应已经出版的关于自己的156本书,在新书的发布会上,迪伦对公众说:“别人眼里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我的笔才最忠于自己。”



鲍勃·迪伦:逝去时代的词语匠人


“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60年代的行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构的国家首脑。我处在被文化遗忘的无底深渊之中。”

“我生于1941年春天。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正打得如火如荼,美国也很快就要参战。世界被炸得四分五裂,混乱像拳头一样打在每个新出生的人的脸上。如果你在这时候出生或生活在这个年代还活着,你就能感觉到旧世界即将离去,新世界即将来临”——鲍勃•迪伦关于自己出生背景的叙述,像一支携带着风速的箭,一下就命中了他自己,以及那个时代的要害。

类似这样富有张力而精到的文字,构成了迪伦2004年出版的回忆录第一卷。这册回忆录可以从多个角度解释鲍勃•迪伦惊人的歌词创作能力。除了集中体现迪伦高超的写作水准,回忆录还展示了他超常的记忆力——书中提到了大部分影响他的书籍和作者,甚至清晰地还原了他接触那些作品时的情景和感受。

从回忆录里可以看出迪伦感兴趣的书很多,哲学和政治意识形态方面,有《福克斯的烈士传》、《十二恺撒》、塔西佗的演讲稿和致布鲁图斯的书信、伯里克利的《雅典将军》、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小说类,有果戈理、巴尔扎克、莫泊桑、雨果、狄更斯和福克纳的小说;诗歌类他读的最多,有拜伦、雪莱、郎费罗、弥尔顿、爱伦•坡、莱奥帕尔迪、普希金、柯勒律治阿瑟•兰波,以及对他影响最大的诗人迪伦•托马斯;故事类,有泰山的故事、神秘非洲的故事,以及凡尔纳的作品等……先锋类文学作品,则有和他同时代的凯鲁亚克、金斯堡、格雷戈里•柯索等人的书。

鲍勃•迪伦说“这些书让整个房间都有力地震动起来,让人眩晕……它们真的很厉害”,并说这是在找寻他从未得到过的教育。无疑,迪伦的眼光非常不赖,不论种类,他照单全收的都是好书。这些厉害的书滋养了迪伦,无论是思想还是语言,它们都给了迪伦最基本的助推力,使他“想变得像革命性的毕加索一样,把艺术的世界打碎开来给人看”的想法具备实现的条件。

民谣是迪伦探索世界的方式,诗意的写作则是他位于另一端的镜像,而有时这两者难分彼此,迪伦本人便是那神秘的临界线,他用一种难以捉摸的方式与世界相处,围绕他而展开的有关文学的故事也因此而充满戏剧性。

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主流评论开始推崇迪伦文学方面的造诣,有批评家称他为现代美国继卡尔•桑德堡、罗伯特•弗罗斯特之后最伟大的诗人;最夸张的是1976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竞选活动中引用迪伦的诗句并称其为“伟大的美国诗人”;1985年,迪伦受邀前往莫斯科参加“国际诗歌节”,他借此机会去了托尔斯泰的故居;1990年,法兰西文学院向迪伦颁发“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外界的各种褒奖没有使他沦陷,迪伦对自己的评价调侃而中肯:“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60年代的行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构的国家首脑。我处在被文化遗忘的无底深渊之中。”


其实迪伦言过其实了,这个世界上研究他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甚至已经出现了一派名为“迪伦学”(Dylanology)的研究学者,他的歌词也被作为诗歌选入众多美国大学的文科教材。更有一本与他相关的令人吃惊的书——由美国波士顿大学人文学教授克里斯托夫•瑞克斯所作的《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瑞克斯对迪伦数百首歌的歌词进行了详尽的语言学分析,并冠以迪伦一个称号:“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在书中,瑞克斯以《圣经》中的七宗罪为线索一一分析鲍勃•迪伦的歌词,甚至几乎为迪伦的每首歌词都找到了进行类比的诗歌:《大雨将至》与苏格兰传统民谣《RANDAL君主》,《躺下吧,女士》与多恩的诗篇《哀歌19: 致他上床的情人》,《某天》与T.S. 艾略特的名句……班克斯的这本书被称为“迪伦式歌词创作教程”,它与迪伦的音乐、歌唱方式完全无关,而仅仅关注他的语言、词句。迪伦本人与该书作者关系还算融洽,后者曾在与迪伦第一次见面时上来就问“最近看的什么书”,迪伦认真回答:“莎士比亚。”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会面。

美国桂冠诗人麦克利什说迪伦的作品从过去时代继承了某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同时又与社会有关。麦克利什作为迪伦的朋友,对他的评价是准确的。就个人兴趣来看,迪伦初到纽约时喜欢跑到迪伦•托马斯原先常去的酒吧,追思这位对他有着巨大影响的爱尔兰诗人,他们有同样的浪漫主义气息;就社会事件来看,迪伦说“我开始用不同以往的眼光来看待每件事物。即使是报纸上那些骇人听闻的新闻,比如肯尼迪被枪杀,马丁•路德•金被枪杀,马尔克姆•X被枪杀……我不是将他们看成被枪杀的领袖,而是更多地想到他们的家庭失去了父亲,将会遭遇什么样的创伤”。

迪伦文字中的个人感受以及对社会事件的评述格外有穿透力,也许是因为他的出发角度——一个非常实体化的角色,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邻居……同时他又有着超强的敏感、语感、理解力,浪漫主义和残酷的清醒混在一起,使迪伦成为了高灵敏度的雷达,他说:“如果有什么是我想要的,那就是我想要理解生活里的事情。”这正是他最具感染力的一面。

在鲍勃•迪伦与文学圈的交集里,诺内尔提名的故事是绕不开的。1996年,在金斯堡的大力举荐下,迪伦被诺贝尔奖提名。自那之后,迪伦又数次被提名,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他把诗歌的形式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融入到音乐当中,这一点就足以获得诺贝尔的关注。他的歌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迪伦最终也没得诺贝尔奖,不过却在2008年的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上获得特别荣誉奖,得奖评语为“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以及歌词创作中非凡的诗性力量”。

迪伦曾说:“我不知道别人的幻想是什么,但是我幻想能够朝九晚五地工作,在绿树成荫的地方有一所带白色栅栏的房子,庭园里盛开着粉红色的玫瑰。那会很好。那就是我最深遂的梦想。”所谓各种深刻影响和非凡力量,其实就是代表大家说出一个在脑子里盘旋很久的梦想,从逝去的时代一直说到未来……



鲍勃.迪伦如是说

  1.“所有伟大的表演家都拥有一双饱含深意的明眸。就是从那里,我看到了你看不懂的东西。我就想成为这样的演奏者。”

  2.“60年代的故事,就像飞碟登陆一样。每个人都听说过,但很少有人亲眼见过。”

  3.“英雄是懂得责任与自由同在的人。”

  4.“我能做的一切就是做我自己,你管我是谁。”

  5.“这世间所谓的真相都在累积一个巨大的谎言。”

  6.“实际上,你要抑制自己的野心,这样你才能成为你应该成为的人。”

  7.“被关注是一个负担。耶稣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被关注了,所以我经常失踪。”

  8.“大学就像养老院,而且事实上,更多人死在了大学里。”

  9.“民主没有统治世界,你最好把它藏在脑袋里。这个世界被暴力主宰,但我觉得你最好别多这个嘴。”

  10.“不管你有多少钱,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还幸存的,一种是已迷失的。”

  11.“他不是在忙着出生,而是在忙着去死。”

  12.“我接受混沌的世界,但我不晓得它是否接受我。”

  13.“我觉得自己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个音乐家。我活着像个诗人,死后也还是个诗人。”

  14.“我不定义任何东西,不管是美,还是爱国。每件事在我眼里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什么优先规则使之应该成为什么。”

  15.“我不觉得人类的大脑足以理解过去和未来,这二者不过就是幻象而已,驱使你去相信一切有所改变。”

  16.“我觉得诗人是不会称自己为诗人的人。”

  17.“我从不写政治歌曲,歌曲拯救不了世界,我已经看透了一切。”

  18.“如果我不是鲍勃·迪伦,我可能会认为这个名字有许多种答案。”

  19.“就因为你喜欢我的东西,不代表我就欠你什么东西。”

  20.“没有人是自由的,甚至连鸟儿都被天空束缚。”

  21.“人们从来不实践自己信仰的,只图方便快捷的,然后懊悔。”

  22.“世上没有比变化更稳定的东西了。”

  23.“想活在没有法律的世界,那就必须诚实。”

  24.“好吧,未来对于我来说已经成为过去。”

  25.“在那些光辉的过去,你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获得了什么经验,都无所谓。”

  26.“尽管有很多人把我定焦在60年代,那也没什么,但是我的确不是个怀旧伤感的人,所以我从来也不会像很多人那样买什么60年前复古的玩意儿。”

  27.“我开始往脑袋里猛塞各种寓意深刻的诗歌。就比如,我以前一直在拉一辆空车,现在我开始要装满它并且要费劲地去拉动它。我感到自己已经走出了农场,很多地方、很多想法都已经改变。曾经吸引我的那些东西,我已经对其失去了兴趣。我不是很在乎别人以及他们的想法和动机。”

  28.“毕加索在79岁的时候娶了一个35岁的模特,但他并没有就此流落街头,生活也没有从他的身边流逝。毕加索分解了艺术的世界,并从中开辟出更宽广的视野,他是位颠覆性的‘革命家’。我想成为他这样的人。”

  29.“话题歌曲并不是抗议性歌曲。就像所谓的‘创作歌手’一样,也不存在什么‘抗议歌手’。你只是个表演者,要么你不是;或是个民歌手,要么什么都不是,就这么简单。”

  30.“面对过去积累的那些令人怅惘的阅历,无论它是什么内容、什么形式,你都要从中吸取教训。”

  31.“无论谁生谁死,地球都照样转。我的意思是说,别看拿破仑那么嚣张,他死后我们仍在生活;别看哈波·马克斯那么风靡一时,他死后世界依然正常。生活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一秒。这听起来令人难过,但却是真相,对吧,肯尼迪?”

  32.“你可以随时转身,但是不能一直后退。”

  33.“你认为自己内心是什么,就主动跟随心的指示。不要回头,不要放弃。这样你就可以迷惑很多人。”

  34.“你不需要天气预报员告诉你风从哪边吹来,别听领导的鬼话,看好自己的车位就是了。”

  35.“如果你想拥有致幻的经历,不需要做别的,望着窗外发呆就好了。”

  36.“人们可以通过我的歌曲了解我的一切,只要他们知道该到哪儿去发现。他们可以把这些歌曲和其他的歌曲排列起来,然后清晰地描绘出一副我的形象。”

  37.“荣誉,每个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它,但没有人思考过得到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比如说,你路过一家小酒吧或者小旅店,你透过窗子看到人们来来往往,兴高采烈地吃着聊着。你在窗外看到的他们是如此真切,真实到吸引着你进去看看,可是一旦你跨入了那间屋子,一切都结束了。你再看到的世界,都是那么不真实。”

  38.“我懂现代的潮流时尚。思考天堂和地狱的问题并不时髦,我知道。但是上帝并不需要赶时髦,因为他一直很受欢迎。但是你要知道,想不下地狱是很难的。世上有那么多吸引你、诱惑你、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当你努力好好做人的时候,总有人半道把你拖下水。当你把外部的敌人消灭掉后,你内心的敌人,又从四面八方涌现上来。《圣经》说:‘抵抗恶魔,恶魔会逃离。’因此,你必须坚持与它抗争。”

  39.“我现在努力做的是简练我的语言。没有哪一行文字会把着你的手指不放,没有哪一个小节给你铺设了陷阱,也没有什么填空式的文字堆砌,每一行每一字都有货真价实的内容。”

  40.“我从不会考虑何时写作,我仅仅是灵光一闪然后把它记下来。我一向很认真对待自己写的东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224ak90y&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二首朗诵的是迪伦的《时光慢慢流逝》

时光慢慢流逝

【美】鲍勃·迪伦 周公度 译


山中的时光静寂缓慢,
我们坐在桥畔,在泉水边散步,
追寻野生的鱼群,在溪水上漂浮,
当你置身尘外,时光静寂流逝。

我曾有个心上人,她娇小、美丽,
我们坐在她家的厨房里,她妈妈做着糕点,

窗外的星辰闪烁高悬,
时光静寂流逝,当你找到你的心爱。

不是没有理由搭一辆货车去小镇,
不是没有理由再去那集市。
也不是没有理由再来来回回,
不是没有理由去每个地方。

白日的时光静寂缓慢,
我们注视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
就像夏日的红玫瑰逐日盛开,
时光静寂流逝,永不复返。


Time Passes Slowly

Time passes slowly up here in the mountains,

We sit beside bridges and walk beside fountains,
Catch the wild fishes that float through the stream,
Time passes slowly when you're lost in a dream.

Once I had a sweetheart, she was fine and good-lookin',
We sat in her kitchen while her mama was cookin',
Stared out the window to the stars high above,
Time passes slowly when you're searchin' for love.

Ain't no reason to go in a wagon to town,
Ain't no reason to go to the fair.
Ain't no reason to go up, ain't no reason to go down,
Ain't no reason to go anywhere.

Time passes slowly up here in the daylight,
We stare straight ahead and try so hard to stay right,
Like the red rose of summer that blooms in the day,
Time passes slowly and fades awa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