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古典时间】勃拉姆斯献给克拉拉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第三钢琴四重奏,作品60号)

2016-01-09 每晚一张音乐CD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早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


  1853年9月30日,当时年仅20岁的勃拉姆斯初次登门拜访舒曼在杜塞尔多夫市的家,舒曼在接待时请勃拉姆斯在钢琴上弹奏一曲,当时勃拉姆斯弹奏的是《c大调钢琴奏鸣曲》,刚开头就让舒曼感受到了不凡,于是请勃拉姆斯稍微暂停一下,舒曼要让他的妻子克拉拉一起来欣赏。当克拉拉走进屋子时,勃拉姆斯就被克拉拉所倾倒,从此开始了他长达43年的默默的未了情缘。


  这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成为了勃拉姆斯与克拉拉有关的第一首作品。随后,勃拉姆斯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C小调钢琴四重奏》,因为这首曲子是自己“爱的美好的纪念和爱的痛苦的结晶”,为此勃拉姆斯反反复复地一再修改,耗用了20年的心血。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60: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60: 2. Scherzo. Allegro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60: 3. Andante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60: Finale. Allegro



  勃拉姆斯44岁时写下的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雨之歌》,是因为在第一和第三乐章中一再出现作曲家一首名为“雨之歌”的旋律而获得“雨之歌”的别称,不过这并不是作曲家亲自下的曲名。这首“雨之歌”应该与勃拉姆斯对克拉拉舒曼的殷羡之情有关,因为该曲首演是在克拉拉的生日上。而全曲也一直笼罩在一种雨天的伤感中,有一种强烈的标题性。


  1896年,当勃拉姆斯接到克拉拉逝世的电报后,这位在瑞士养病的63岁老人带上不久前为克拉拉即将到来的生日而创作的《四首最严肃的歌》的手稿,拖着病躯赶往200公里之外的法兰克福。然后忙中出错,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整整花了2天时间才赶到克拉拉的墓前,这伤感的一幕,令人唏嘘。这四首作品分别是《因为它走向人们》,《我转身看见》,《死亡多么冷酷》和《我用人的语言和天使的语言》。不到一年之后,1897年的4月3日,勃拉姆斯与世长辞。




勃拉姆斯写作《c小调钢琴四重奏》(第三钢琴四重奏,作品60号)前后用了20年的光阴。对他而言,这首四重奏的创作就是他的一次极为痛苦的情感历程,每个音符记录的都是对克拉拉的思念,用他的话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勃拉姆斯20岁那年首次走进舒曼的家,第一次看到克拉拉,就对这个比他大14岁的女人一见钟情。舒曼患病后,他为了报答舒曼的知遇之恩,和克拉拉一起挑起了照顾病人的重担。几年的朝夕相处,更加深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师母,舒曼是自己敬如父兄的师长,尽管爱情爆发时如同洪水猛兽,他还是用理智压制住了它。舒曼去世后,他主动离开克拉拉,永远不想再见。


尽管勃拉姆斯离开了克拉拉,他的心却无法离开,他一直和她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着对方的生活。他默默资助克拉拉在全德国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暗中写下无数封情书,却一封也没有寄给克拉拉,在他临终前全部烧毁。其间他也尝试过爱其他女人,但都没有成功,反而增加他精神上的痛苦。他内向,以致他不敢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只能用音乐宣泄内心的情感,他把自己创作的每份乐谱手稿都寄给克拉拉看。阅读克拉拉的回信,成为他生命中最大的乐趣和安慰。1855年10月,克拉拉在日记中曾提起过勃拉姆斯正在创作一首四重奏。到了11月份,勃拉姆斯在写给克拉拉的信中要把乐谱送上,请她弹奏,并说:“心爱的克拉拉,我只是一个卑微的草包,不值得你的友情。”然而,这一次他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因为他对写好的作品总是不满意,屡屡修改,他要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献给她。



舒曼[Schumann]的妻子、钢琴家-克拉拉[Clara]


勃拉姆斯的这首钢琴四重奏共分四乐章,首乐章充满了不和谐的元素,表达他烦乱的心绪。最让他伤心欲绝的是创作该乐章时,他曾充满自杀的念头。他把该乐章形容为“一个人已无所留恋而终结自己的生命”。1874年,这部作品完成后,勃拉姆斯把它送给朋友比尔洛斯看,他说:“我把这首四重奏纯粹作为一件古董送给你——它是穿着蓝色燕尾服和黄色背心的人的生活的最后一章的一幅插图。”所谓这身打扮者,指的是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主人公维特,自杀时就是这身打扮。维特最终用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勃拉姆斯没有走上这条路,那是因为艺术拯救了他,他用音乐排遣掉了本来无法忍受的痛苦。勃拉姆斯把作品交付出版时,要求封面是“一个穿蓝色外套黑色短裤和马靴的人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头”。这其实就是他的作品主题之一的某种呈现。


第二乐章中音乐形象热情而奔放,可以理解为作曲家对恋爱中青年男女的热情歌颂,但隐约间流露出失望与无奈的情绪。第三乐章,他运用行板表达出极其激动的心情,这在勃拉姆斯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也许它传达的是:作曲家准备痛下决心,结束对克拉拉的思念之情。第四乐章好像是他的答案,节奏和情感的表达都变得稳定下来,似乎作曲家已经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开始重新面向人生。


从1856年到1896年,整整过了40年,勃拉姆斯始终没有跟克拉拉见上一面。1896年,63岁的他接到克拉拉去世的电报后,拖着重病之躯,匆忙赶往法兰克福。也许是泪水模糊了这位老人的眼睛,他竟然上了方向相反的火车。结果当他辗转奔波两天两夜,最终赶到克拉拉墓地时,葬礼已结束。在墓前,他拿出《四首严肃的歌》手稿,独自一人用小提琴为克拉拉演奏起来。四首乐曲的名字分别是《因为它走向人间》、《我转身看见》、《死亡是多么冷酷》、《我用人的语言和天使的语言》。它们是勃拉姆斯专门为克拉拉的生日而写的,但如今阴阳永隔,克拉拉再也听不见了。


克拉拉去世一年后,勃拉姆斯也与世长辞,这段长达43年之久的生死恋终于画上一个无比凄美的句号。



青年时代的勃拉姆斯



先来聆听《c小调钢琴四重奏》(第三钢琴四重奏,作品60号)


这首《第三号钢琴四重奏》,c小调,OP.60,构思于1854年,这一年2月,舒曼投莱茵河自杀获救,被精神病院收容。1856年该曲试演不成功,直到1874年才改定。此曲勃拉姆斯自述:“此乐谱扉页上似乎应该画一个头上顶着手枪的人,因此在音乐方面我获得了一个概念。为这个目的,我送你一张我的照片,你可以把燕尾服涂成蓝色、把长裤涂成黄色,或替它添双长靴,因为你向来就喜欢上色。”这首作品涵盖了对舒曼的悲剧印象和对克拉拉的思慕,那种对没有结果的爱所有的消沉,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维特四重奏》。


共4个乐章: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60: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60: 2. Scherzo. Allegro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60: 3. Andante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60: Finale. Allegro


1.不很快的快板,C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第一句稍带悲剧感地夸张地奏出,第二句则在伴奏下用钢琴演奏,这是典型勃拉姆斯风格,抒情的第二主题的变奏直承舒曼的变奏风格。发展部以二段体构成:第一段奏第一主题,第二段奏第二主题。

2.谐谑曲,快板,3段体。第二段中段以感情充沛的旋律,用明快的C大调。

3.行板,E大调,3段体。大提琴开始奏出的第一主题非常缠绵,而第二主题则以对位法也优美地呼应,短小结尾和短小的发展部,弥漫着宁静的调子。

4.从容的快板,C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与贝多芬的《命运》动机相仿,发展部突出这个动机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中孕育着勃拉姆斯的沉郁。最终以C 大调结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46f85q4y&width=500&height=375&auto=0



聆听点击阅读原文


法国多姆斯四重奏成立很早,录制的东西以法国作曲家为主,网上搜了下,没有找到介绍的资料。


这首四重奏的版本可选:


  • 1.鲁宾斯坦与瓜纳里四重奏团演奏版,RCA,CD编号GD85671(第一、第三号钢琴四重奏)。

  • 2.多缪斯钢琴四重奏团演奏版(+马勒《四重奏》),Virgin,CD编号VC90739,《企鹅》评介三星。

  • 3.拉雷多、斯坦恩、马友友、艾克斯演奏版,Sony,CD编号S2K45846(两张,全部3首钢琴四重奏),《企鹅》评介三星。

  • 4.瓦沙莱、布拉蒂斯、克里斯特、波维茨基演奏版,DG,CD编号439856—2(两张,全部3首钢琴四重奏),《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 5.海菲茨、拉泰纳尔(Lateiner)、舍巴赫(Schonbach)、皮亚蒂戈尔斯基演奏版,RCA,CD编号GD87873。

  • 6.鲍罗丁三重奏团、戈拉尼演奏版,Chandos,CD编号CHAN8809/10(两张,全部3首钢琴四重奏)。

此曲历史录音可选塞尔金和布什四重奏团1949年录音(第一、第三号),EMI,CDH5 65190—2,《企鹅》评介历史录音三星。



就钢琴四重奏的题材而言,勃拉姆斯一共作有3首钢琴四重奏。第一号,G小调,OP.25,初稿胚胎完成于1855年杜塞尔多夫时代,真正完成于1861年。


Piano Quartet In G Minor, Op. 25: 1. Allegro

Piano Quartet In G Minor, Op. 25: 2. Intermezzo. Allegro ma non troppo

Piano Quartet In G Minor, Op. 25: 3. Andante con moto

Piano Quartet In G Minor, Op. 25: 4. Rondo alla Zingarese. Presto



勃拉姆斯的《第二号钢琴四重奏》,A大调,OP.26,几乎同OP.25一样,于1855年开始创作,最终完成于1861年。它与第一号又恰好形成对比,第一号充满悲哀感,多少在曲式上反传统,第二号却是遵循传统。


Piano Quartet in A, Op. 26: 1. Allegro non troppo

Piano Quartet in A, Op. 26: 2. Poco adagio

Piano Quartet in A, Op. 26: 3. Scherzo. Poco allegro

Piano Quartet in A, Op. 26: 4. Finale. Allegro





 kelisong:谈谈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


如果我们从自己喜欢的唱片中列出最首选的十张(top ten),那么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结果。其中相同的唱片会有几张呢?当然它除了说明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口味,其它似乎说明不了什么。但我觉得这种结果一定很有趣,看到这大千世界里的种种口味不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吗?


  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始终引不起我的太大兴趣,相反他的室内乐作品在我心中却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从一开始接触它们,大提琴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六重奏, 便一一把它们喜欢上。我这里想说的例子是勃拉姆斯的三首钢琴四重奏。由杜姆斯(DOMUS) 四重奏组演奏的勃拉姆斯的钢琴四重奏全集,无论何时都会属于我最喜欢的十张唱片之列。


   不少作曲家们在室内乐里表达非常个人化的内心独白,例如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雅那切克。勃拉姆斯的钢琴四重奏有他的室内乐作品的共同特点,在音色上精致细腻,旋律凝练浓郁,却又富含古典及浪漫乐派的歌唱性,尤其在配器上,即使是寥寥几件乐器,却常常有一种交响乐的效果,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到一个更大规模的交响乐的影子。当我听到勋伯格(Arnold Schonberg)对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四重奏喜欢致极而为它作的一个大型弦乐队的版本,就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了。有人说勃拉姆斯的音乐在性格上比较内向,我很容易赞同这种看法,但有时又觉得不知如何确认这个结论,因为我觉得很多人的音乐都可以说是含蓄的,内向的,但如果我的心里有了共鸣,就觉得那音乐同时又是很明白的,外向的,比如巴赫的一些作品,还有肖斯塔科维奇的一些室内乐作品,初次见面时,不识庐山真面目,再听,却体会到它们包含了灼热而深沉的情感,就象火山口下面滚滚流动的岩浆,不时地喷发出来。这几首钢琴四重奏在内容上更多地反映了勃拉姆斯的个人情愫,包括难言的感情苦楚。其感情色彩的范围又斑斓丰富,从忧郁到绝望,从振作到欢乐,其中当然也不乏各类酸甜苦辣,更有非常动人的梦幻般的温馨。不论这些音乐最初是因为什么个人隐私而发,打动我的,最后只是那动人的旋律节奏和音色,还有它们让我感受到的那些人类情感世界的永恒主题:挫折和悲欢。


   这三首钢琴四重奏也有各自的特色。第一钢琴四重奏是他年轻时期的作品之一,完成于他二十七岁左右。我以为第一钢琴四重奏要演奏得动人是非常不容易的,听了很多个版本,觉得最不容易的是它每一乐句的速度的掌握,快了,显得太局促匆忙,象是在走过场,慢了,又失去了应有的张力。另外一方面,不用说,就是音色力度的掌握,哪一件乐器太强太弱都可能误事。杜姆斯(DOMUS)的演奏,在速度表达上做得非常贴切,音色的平衡显得深思熟虑,和其它版本相比有很多优胜的地方,其结果就是人们一贯所说的,好的演奏象是音乐自己在说话,声声自然。第一和第三乐章是一贯的勃拉姆斯室内乐特有的叙述风格,一听便知道是他,旋律质朴委婉,和声音色富足,感情的表达层层推进,一浪接一浪。从唱片的说明中得知,勃拉姆斯曾在信中告诉克拉拉.舒曼,他在创作第一钢琴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时,脑海里时时浮现着克拉拉的形象。而这第二乐章,不难让人感到一种深情美好、轻柔飘逸的梦幻意境,是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作品中最有特色的乐章之一。它的第四乐章由匈牙利吉普赛舞蹈风格的跳跃回旋贯穿始终,其中一段快速的钢琴敏捷奔放,旋律动听,进行之中几个节奏突然出人意料俏皮地减慢,渐而又迅速风驰般地跃进高潮,其后又意外地飘起一段如歌的弦乐,意味隽永。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中经常听得到那样质朴厚重,刚直激烈, 但又与柔和纤细,妩媚深情并存的段落。总之我觉得不象是性格内向的音乐。这第四乐章的精彩创作使当时的著名小提琴家约阿希姆(Joachim)惊叹不已,由于约阿希姆自己当时曾享誉于自己作过的一首“匈牙利协奏曲”,他于是调侃地对勃拉姆斯说,你在我最擅长的领域把我比下去啦。

  

  由于时值的缘故,第一钢琴四重奏常与第三钢琴四重奏录制在同一张CD上,而第二钢琴四重奏在另一张CD。第三钢琴四重奏的创作在三个钢琴四重奏中动笔最早,发表最晚,历时约有二十年之久。这首作品其实饱含勃拉姆斯内心蕴藏的对克拉拉.舒曼的爱慕情结以及由此而来的内心挫折。当然如果他老先生不自己道破,我断然不知道这音乐有此等音乐之外的故事元素。从唱片的文字说明中我得知,勃拉姆斯在把这个作品的谱子交给他的出版商时曾说:若你高兴的话,你可以在谱子的封面印个我的照片,把照片里的我配上少年维特(Young Werther)的服装式样,再印一只手枪对着照片里的脑袋。其含义不言自明。勃拉姆斯意识到自己经历的情感痛苦与歌德创作的少年维特的没有出路的爱情是何等相似,这种意识一直伴随着他对这个作品的修改和完成。但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在音乐里结束自己的生命。音乐从忧郁开始,迅速进入痛苦的爆发,一直延续到第二乐章,其中吟唱交替,有张有驰,不难让人感受到一种找不解答的苦闷和挫折,然而尽管如此,音乐本身仍然是勃拉姆斯一贯浓郁的歌唱性和富足的和声。噢,我并不是认为只有传统的歌唱性与和声才动人。只要用得好,歌唱性不强而且和声不和谐也照样能够很感人,比如肖斯塔科维奇的很多作品。勃拉姆斯在第三钢琴四重奏的第三乐章回到了一种平和、振作的精神状态,似乎从挫折中找到了解脱,在这里写下了一个光辉灿烂、深切感人的行板 (Andante),其温暖融洽,是那种躲不开、抵挡不住的美。如果照这样的安宁康复发展下去,第四乐章可以是一个快乐的结局,然而实际并非如此。旋律一如既往地深切动人,其中的情感色彩却非常复杂,让人感到这并不是一个痛苦消失的结束。勃拉姆斯历时二十年写完第三钢琴四重奏,届时已年过四十,据说它的最后创作阶段经历了较大改动。与第一钢琴四重奏相比,这确实是一个经历坎坷的作品。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四重奏是室内乐天地里的另一琦芭。悲情的色彩在这首作品中不多,音乐中充满春意盎然的温暖和明丽,同时又生机勃勃,激情奔放。它的篇幅也比较长,演奏时间约为50分钟。钢琴和弦乐在旋律、节奏上的大幅度变化以及和声效果的丰富深邃,产生一种交响乐的宏大的效果。勃拉姆斯二十九岁时从汉堡来到维也纳创业,这首第二钢琴四重奏是他在维也纳的第一年就带来成功声誉的作品之一。


   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作品在数量上不仅成果丰富,在感人的音乐效果上也属于同类体裁的作品中最强有力的行列。当然,它们代表的只是一个作曲家特有的风格,和其他作曲家作品的风格一起,给我们带来享用不尽的精神粮食。


   在这里,我不打算太多地议论不同演奏组的演奏或版本,我觉得喜欢什么版本是很个人的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那常常说不清理由的个人偏爱,重要的是自己真正喜欢。一般来说,我若特别喜欢一个作品,常常搜集不同的演奏版本来比较,希望发现一些在原来听过的版本中没有的优点。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的版本如今并不难得,譬如,杜姆斯(DOMUS) 四重奏组的录音,最初为单独的两张CD,1988年由 Virgin Classics (EMI下属的一个品牌) 发行。第一张录有第一和第三钢琴四重奏,第二张录有第二钢琴四重奏以及马勒的未完成的钢琴四重奏的一个单独的乐章。这两张CD各张售价约18美元。可喜的是,这两张CD于1999年又以廉价的小双张的形式发行,两张总共售价约11美元。菲利浦的小双张中,由美艺三重奏组(Beaux Arts Trio)和Walter Trampler演奏的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全集也有非常高的水平,他们的勃拉姆斯第三钢琴四重奏第三乐章,就是那个美得不得了的行板,是我听到过的所有录音版本中最感人至深的。或许还有其它好的版本被我错过了。



这张专辑QQ音乐有



演奏者Beaux Arts Trio(美艺三重奏)+Walter Trampler(中提琴)


“美艺三重奏”作为闻名世界的钢琴三重奏团成立当年在汤格伍德的伯克郡音乐节上进行了首次公演。当年的创始团员是钢琴家普莱斯勒,大提琴家格林豪斯,以及小提琴家吉列特。吉列特于1968年退休,由小提琴家柯恩接替;1987年,大提琴家威利的加入形成了目前的组合,即普莱斯勒(钢琴)、卡维费恩(小提琴)、威利(大提琴);1992年,小提琴手由女小提琴家卡娃芬(I.Kavafian)担任。虽历经变更,美艺三重奏却始终保持着自1955年创团以来的优秀传统。创立40多年至今,美艺三重奏团每年进行120场以上的演出,累计已达4000多场。




可到网易云聆听


埃默森四重奏组(Emerson String Quartet)是世界著名的室内乐团之一,尤其擅长演绎二十世纪古典作品。该乐团成立于1976年,乐团取名于美国著名诗人、哲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创建人之一的尤金-祖盖尔(Eugene Drucker)、菲利浦-希泽(Philip Setzer,)均获得过1976年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国际小提琴大奖赛的铜牌。






这张鲍罗丁乐团的版本也可以找来听听


关于钢琴四重奏,这个题材涉及的作家家不少,但每个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并不多,算起来勃拉姆斯能写三首已经是多了,不过勃拉姆斯本人在任何题材的创作好像都不超过过四首。


钢琴四重奏作曲列表:

List of works


The following is an incomplete list of piano quartets by famous composers.


Henk Badings

Piano Quartet (1973)

Béla Bartók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1898)

William Bolcom

Piano Quartet (1976)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

Opus 16/b: Piano Quartet in E-flat (1797) (arrangement of Quintet for Piano and Winds, Op. 16)

Piano Quartet WoO 36, No. 1 in E-flat major (1785)

Piano Quartet WoO 36, No. 2 in D major (1785)

Piano Quartet WoO 36, No. 3 in C major (1785)

Arthur Bliss

Piano Quartet in A minor (1915)

Léon Boëllmann

Piano Quartet in F minor, Op. 10 (c. 1890)

Johannes Brahms

Piano Quartet No. 1 in G minor, Op. 25 (1859)

Piano Quartet No. 2 in A major, Op. 26 (1862)

Piano Quartet No. 3 in C minor, Op. 60 (1875)

Frank Bridge

Phantasy Piano Quartet in F-sharp minor, H. 94 (1910)

James Francis Brown

Piano Quartet (2004)[2]

Ernest Chausson

Piano Quartet in A major, Op.30 (1897)

Aaron Copland

Piano Quartet (1950)

Vincent D'Indy

Piano Quartet in A minor, Op.7 (1878–88)

Morton Feldman

Piano, Violin, Viola, Cello (1987)

Antonín Dvořák 德沃夏克

Piano Quartet No. 1 in D major, Op. 23 (1875)

Bagatelles, Op. 47 (for two violins, cello and harmonium (or piano); 1878)

Piano Quartet No. 2 in E-flat major, Op. 87 (1889)

George Enescu

Piano Quartet No. 1 in D major, Op. 16 (1909)

Piano Quartet No. 2 in D minor, Op. 30 (1943–1944)

Gabriel Fauré 福雷

Piano Quartet No. 1 in C minor, Op. 15 (1876–79, Finale rev. 1883)

Piano Quartet No. 2 in G minor, Op. 45 (1885–86)

John Harbison

November 19, 1828 (1988)

Robert Helps

Piano Quartet (1997)

Alfred Hill

The Sacred Mountain (1932)

Guillaume Lekeu

Piano Quartet in B minor - (incomplete, first and second movement only; 1893)

Gustav Mahler 马勒

Piano Quartet in A minor (only 1st movement completed; 1876)

Heinrich Marschner

Piano Quartet No. 1 in B-flat major, Op. 36 (1827)

Piano Quartet No. 2 in G major, Op. 158 (1853)

Bohuslav Martinů

Piano Quartet, H. 287 (1942)

Felix Mendelssohn 门德尔松

Piano Quartet No. 1 in C minor, Op. 1 (1822)

Piano Quartet No. 2 in F minor, Op. 2 (1823)

Piano Quartet No. 3 in B minor, Op. 3 (1825)

Olivier Messiaen

Quatuor pour la fin du temps (for clarinet, violin, cello, and piano; 1941)

Darius Milhaud

Piano Quartet, Op. 417 (1966)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莫扎特

Piano Quartet No. 1 in G minor, K. 478 (1785)

Piano Quartet No. 2 in E-flat major, K. 493 (1786)

Walter Piston

Piano Quartet (1964)

Max Reger

Piano Quartet No. 1 in D minor, Op.113 (1910)

Piano Quartet No. 2 in A min, Op.133 (1914)

Camille Saint-Saëns 圣桑

Piano Quartet in E major, Op. post (1851-53)

Serenade in E-flat major, Op. 15 (for violin, viola (or cello), organ, and piano; 1865)

Piano Quartet in B-flat major, Op. 41 (1875)

Barcarolle in F major, Op. 108 (for violin, cello, harmonium, and piano; 1898)

Franz Schubert 舒伯特

Adagio and Rondo concertante in F major, D487 (1816)

Robert Schumann

Piano Quartet in E-flat major, Op. 47 (1842)

Nikos Skalkottas

Scherzo for piano quartet (1939)

Josef Suk

Piano Quartet in A min, Op.1 (1891)

Sergei Taneyev

Piano Quartet in E major, Op. 20 (1906)

Joaquín Turina

Piano Quartet in A minor, Op. 67 (1931)

William Walton

Piano Quartet in D minor

Carl Maria von Weber

Piano Quartet in B-flat major, J. 76 (1809)


参阅:Basil Smallman (1994) The Piano Quartet and Quintet: Style Structure, and Scor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816640-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60nj1frj&width=500&height=375&auto=0
Brahms -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60 第三乐章

美艺三重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