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唱片】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

2016-02-03 刘雪枫 每晚一张音乐CD


Radu Lupu (1945—)罗马尼亚钢琴家,6岁学琴,12岁登台演奏,他的钢琴老师穆济切斯库也是李帕蒂的老师,1963年获奖学金到莫斯科音乐学院在涅高兹班上学习.1966年获克莱本国际比赛奖,1967年获埃乃斯库比赛奖,1969年又获利兹国际比赛奖.鲁普的演奏追求音的微妙与流畅,在微妙的音中追求透明的阴影感;追求强音及它所造成的鲜明的明暗效果,强调动态与幅度.鲁普演奏的舒伯特、布拉姆斯及戈尔德堡合作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最具特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79et8iar&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00年费拉拉现场录音


罗马尼亚钢琴家拉杜·鲁普曾经有过神奇的童年时代和辉煌的青年时代,但是自从他1993年宣布不再录制唱片之后,他似乎也从广大乐迷的视线中消失了。尽管他还继续屈指可数的独奏及室内乐音乐会,却总是保持低调,好像对票房和反响都无所谓。

也许鲁普正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已经进入享受音乐的阶段,他只为自己弹琴,用琴声与他最钟爱的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进行内在的对话。我知道今日的拉杜·鲁普一定非同凡响,他的琴声一定更加深邃感人。但是,我至今无缘出席他的音乐会,也听不到他最近十余年的任何录音。那么我们即使知道今日之鲁普绝非昔日之鲁普,又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一切呢?

当拉杜·鲁普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还是一个风流倜傥的罗马尼亚帅哥时,我们谁都没有意识到,他已年逾六旬。鲁普的老东家、英国的DECCA唱片公司意在唤起人们对这位二三十年前风云人物的传奇录音重温,将他十到三十年前最精彩的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录音共11张唱片再版发行。



拉杜·鲁普在DECCA录制的五部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和三首奏鸣曲、两首回旋曲

聆听点击阅读原文

贝多芬专辑的四张唱片不仅包括五首钢琴协奏曲,还有“悲怆”、“华德斯坦”、“月光”奏鸣曲及两首回旋曲(Op 51)和32首C小调主题变奏曲WoO80,更稀奇的是还有一首降E大调钢琴与木管五重奏(Op 16)。这些唱片的录音跨度从1970年的“变奏曲”到1984年的“五重奏”,15年的时间,基本保持相同的高水准,风格变化也比较小。相对而言,五首协奏曲因系取自1977年和1979年的两次特拉维夫专门录音,显得整体性更佳,特别是第一、二、三、五协奏曲,有一气呵成的结构与气势,足可列为该曲目的经典演绎。

在祖宾·梅塔指挥的音色十分温暖浓郁的以色列爱乐乐团的精心伴奏下,鲁普将贝多芬的协奏曲弹奏得文雅而严谨,既含深意又富表情,其异常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细节的捕捉与精妙处理,确实具备大家风范。

C大调第一协奏曲在幻想气氛的营造方面很有特点,快板乐章非常放松,有舒畅自然的呼吸感,充满活力而不任性,所有的挥洒自如都被限制在技巧掌控的范围之内,那种随心所欲的力度和韵律的神来之笔,实在令人赞叹。慢板乐章洋溢着典型的鲁普式诗意,内心火热,外表肃穆雅致,此时乐队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真想不到盛年的梅塔也能做出这么高贵柔软的声音,相信是受了鲁普的感染。

降B大调第二协奏曲在创作时间上要早于第一协奏曲,所以听起来比较接近莫扎特的结构和句法。鲁普显然力图想把它表现得更轻松更活泼一些,在第一乐章进入时快速走过的音符一个没丢,个个饱满清楚。因为有这样一个别致的开头,鲁普干脆在整个第一乐章玩起了炫技,琴声之漂亮,左右手之间配合之熟练默契,节奏之稳定,力度表现之丰富多彩,层次变化之富于想象力,让人眼界大开。作为一种独特处理,鲁普在演奏慢板乐章时,有意加强了叙事性结构,通过力度和节奏的即兴变化,突出了钢琴与乐队的对话形式,将音乐坚决地推向浪漫主义而非古典主义。但是,与阿格丽希和科瓦切维奇的诠释不同的是,鲁普的浪漫主义,无论从叙事结构还是抒情手段上都趋向内心的沉静和含蓄,当这种自抑式的内敛与接踵而来的末乐章如决堤奔流般的狂放恣肆形成对比时,浪漫主义的戏剧性效果从天而降。

C小调第三协奏曲开始,鲁普进入一个高架构、开放式的空间,虽然从结构上来说这部作品与莫扎特更容易形成继承关系,但这又是最早打上贝多芬烙印的大型管弦乐作品。长长的序奏似乎奠定了演绎的基调,但鲁普琴声先声夺人地强调了力量的变化与对比,注定把它演奏成浪漫主义的戏剧。鲁普的诗意这次完美呈现于华彩乐段,如似水月华洒满花丛,天地之间的静谧与涌动呼之欲出。这种意趣被鲁普不动声色地带入第二乐章,那清冷淡雅的脉脉诗情几乎令听者神思恍惚,薰薰欲醉。

G大调第四协奏曲可以称得上是鲁普的成名作,鲁普的抒情特质在其中有了最初的却极为充分的表现,处处洋溢着自由的幻想。如果说所谓的“诗意”能够激发起对诗歌的想象,那么,鲁普指尖流淌出来的便是在韵律和格式方面都显得无比优美动人的诗行,它可以是莎士比亚,也可以是歌德和拜伦。

降E大调第五协奏曲真正的“皇帝”是贝多芬!这是鲁普属意的结果。经过前面四首协奏曲柔情蜜意与意味深长之后,终于迎来浪漫主义的激动人心的凯旋。乐队释放出一直被有意压制的能量,鲁普放弃了几乎带有自恋倾向的细部追求,由内向而转入外在,甚至和乐队比起音量和力量。这种爆发式的演奏宏大而豪放,正好与鲁普大胡子外形相契合,而此时的鲁普其实已经将自我谢幕,因为到了“皇帝”这个阶段,最伟大的不是演奏家,而是作曲家。在这种气氛的笼罩下,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真正成了一个“插曲”,鲁普的琴声不像其他演奏版本那般沉溺于意乱情迷的梦境,而呈现出一幅白昼刺眼阳光构成的色调单纯的图景,当欣赏者的眼睛还无法适应这种光线时,一切俱被隐藏。而只有当激越而炽热的第三乐章到来之际,谜底才被揭开。原本刺眼的光华被覆盖上鲜艳的色彩,对比无所不在。

从第一到第五,与其说是浪漫主义的史诗之旅,不如说是一次浓淡相宜的色彩之旅,这色彩是古朴而灿烂的、内敛而张扬的、典雅而丰满的,不是德拉克罗瓦,而是弗利德里希,是的,加斯帕尔·大卫·弗利德里希,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最伟大的图解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