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

2016-02-05 王厚谊 每晚一张音乐CD

转:多年前的我,还沉迷在费舍尔迪斯考的舒伯特中。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音乐和诗的结合,迪斯考的演绎,无论是悠长的旋律、清晰的吐字,人物心理细致的刻画,都完美的体现出诗的内涵。听的多了,对迪斯考极富个人魅力的演唱方式非常欣赏。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张德国男中音赫尔曼普雷的纪念专辑,里面收录有几首勃拉姆斯的歌曲,让我高兴的是,勃拉姆斯的歌曲,在旋律的优美程度上,丝毫不亚于舒伯特。或许因为作曲家内向的性格,表达方式非常含蓄而深刻。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感人至深。我个人的感受是,那些敏感而纤毫毕现的歌曲体现了他内心及其私密的话语,勃拉姆斯含蓄浪漫的情怀通过这些美丽的歌曲得到很好的表达。普雷的演绎,富有南德热情温润的特质。他的嗓音厚实而很有“肉”味,演唱每一句的结尾,那余韵总是淡淡的飘散在我自己的小屋内。。。

——国内介绍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文章不多。附录的文章是一个进入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好途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1349k5q4g&width=500&height=375&auto=0
勃拉姆斯 Vergebliche Standchen 徒劳小夜曲



聆听点击阅读原文

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风格

王厚谊

一、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 

勃拉姆斯于1833年5月7日出生于德国北部城市汉堡。他自幼向父亲学习小提琴、大提琴、圆号和音乐基础知识。10岁时他向马克森(Eduoard Marxsen,1806-1887)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由于家庭生活贫困,勃拉姆斯13岁就在当地的小旅店里弹奏钢琴以获取微薄收入贴补家用。1846年勃拉姆斯在汉堡举行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由于演奏的曲目中有他根据民间舞曲和歌曲改编的作品,使音乐会具有了双重意义,在向人们展示展示钢琴演奏技艺的同时,又表现出他的音乐创作才华和注重情感表现的音乐气质。 

1848-1849年匈牙利革命失败以后,许多匈牙利艺术家逃亡到汉堡,这是他认识了著名的小提琴家爱德华•雷门伊(Eduard Remenyi,1830-1898)。勃拉姆斯从他那里得以熟悉匈牙利丰富的民间音乐,为后来勃拉姆斯写成著名的《21首匈牙利舞曲》和用民间音乐素材写成的其它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次演出中他又结识了匈牙利杰出的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im,1831-1907)。经他介绍,1853年勃拉姆斯在杜塞尔多夫拜访了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夫妇,舒曼对勃拉姆斯的钢琴演奏和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在搁笔多年的情况下,舒曼再度握笔撰文,写下题为《新的道路》的评论文章,赞赏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成就,称他是“能以理想的方式表现至高无上的时代精神的人。”1853年12月28日评论文章发表在舒曼创办的《新音乐杂志》上,舒曼的绝笔之作对勃拉姆斯以后的生活和音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舒曼病重被送往医院后,勃拉姆斯以学生的忠诚和友情给予舒曼妻子克拉拉(ClaraSchumann,1819-1896)极大的精神慰籍。他将克拉拉看作是艺术与女性的完美典型,对她始终蕴藏着真挚的恋情。他对爱情的渴望和在自我的感情克制中经受着精神痛苦与折磨,这种复杂的心理在他的音乐中充分表现了出来。 

勃拉姆斯以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先后获得柏林艺术学院院士、汉堡市“光荣市民”、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布雷斯劳大学博士学位。他生性沉静严肃,终生未娶,过着俭朴而又孤独的生活。1897年4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终年64岁。勃拉姆斯始终坚持德奥的古典音乐传统,他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形式结构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创造性的音乐风格。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古典与浪漫并存,也就是说把古典主义的理想、观念、技巧、形式与浪漫主义的精神、音乐表情巧妙地结合起来。他以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跻身于19世纪伟大音乐家之列。 

奥地利历史学家曼迫切夫斯基(E.Mandyczewski,1857-1927)和他的学生汉斯•加尔(Hans Gai,1890-1987)一起,于1926-1927年在莱比锡出版了勃拉姆斯全集。共有二十六卷。其中所记载的主要音乐作品有:交响曲四部,序曲、钢琴协奏曲和管弦乐队小夜曲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和大提琴复协奏曲各一部,弦乐四重奏、钢琴二重奏、四重奏和小提琴奏鸣曲各三部,歌曲三百余部,《四首严肃的歌》,《德意志安魂曲》,声乐套曲《玛格洛娜浪漫曲》等。 

艺术歌曲在勃拉姆斯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1853年创作的《爱的忠诚》开始,到1896年最后一部作品《四首严肃的歌》为止,他一生共创作艺术歌曲三百余首,贯穿了他全部的音乐创作生涯。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背景及作曲家创作题材和思想内容的变化,将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创作初期——即19世纪50至6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爱的忠诚》、《铁匠》、《永恒的爱》、《五月之夜》、《摇篮曲》、《玛格罗娜浪漫曲》等,1858年他出版了四首儿童歌曲,1864年出版了十四首德国民歌改编集。这些歌曲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看出勃拉姆斯与民间音乐的密切关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勃拉姆斯选择的虽然是孤独和个人的抒情,但仍在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创作中期——即19世纪70至80年代,这个时期是勃拉姆斯音乐创作风格的成熟时期。德国的统一使他的音乐创作活动空前活跃,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我的爱情多青春》、《你的蓝眼睛》、《徒然小夜曲》、《萨福颂歌》等。中期的歌曲材料上大多为他自己的创意,表现了复杂的心理刻画和感情的多种体验,如《恋歌》、《旷野孤寂》等。这些歌曲艺术性都很高,体现了他开阔的创作思想,新颖的创作手法,旋律中蕴含着深邃的感情,是作者倾吐自己心迹的代表。创作晚期——即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由于俾斯麦的专制统治和统一后残酷的社会现状,使勃拉姆斯深感失望和不安,重新回到孤独、忧郁、失望的情绪之中。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创作在内容上直接与“死亡”和宗教宿命相关的“哀诉”有关,创作道路上也趋向保守和灰暗。如《火精灵》,特别是最后一部声乐作品《四首严肃的歌》,是这一时期悲观思想的典型反映。 

二、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风格 

勃拉姆斯是舒伯特之后最接近古典主义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继承了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等人的传统,成为十九世纪下半叶音乐创作的代表。他自己曾说过:“没有一首舒伯特的歌曲学不到什么东西。”勃拉姆斯追求深刻、含蓄的感情表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中体现了古典式的均衡和协调,人们透过这种均衡和协调看到了隐藏在其中的浪漫主义感情,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音乐家的双重性格。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结构清晰,织体丰富,技巧完善。他所钟爱的主题是爱情、大自然和死亡,风格质朴、富有深刻的哲理性,着重抒发个人的情感,善于描绘纤细、敏感、复杂、内在的情绪。从而,使艺术歌曲成为他所有音乐体裁中颇受瞩目、极具光彩的部分。 

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其音乐创作风格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喜欢用分节歌的形式 

所谓“分节歌”是指数段歌词用一段曲调歌唱的歌曲。各段歌词格式一致,字数也大致相同,曲调大多富于抒情性而较少有戏剧性。分节歌的结尾段落有时各段歌词完全相同,这种结尾段落称为“叠歌”。勃拉姆斯突出的喜欢用分节歌形式,在他的艺术歌曲作品中有绝大部分是用分节歌的形式创作而成的。例如《我的爱情常青》、《徒然小夜曲》、《旷野孤寂》、《萨福颂歌》、《我正迷蒙的入睡》等。其中,勃拉姆斯也对分节歌曲做细微的变化处理,如《徒然小夜曲》的钢琴声部和《旷野孤寂》、《萨福颂歌》的旋律声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变体分节歌”也是勃拉姆斯常用的一种写作体裁。他有时采用分节歌的重复手法,而在某些时候,特别是在高潮时,会放弃那些固定的形式,而改用新的变化了的音符,更恰当的表现歌曲的意境。如《夏日的黄昏》、《在湖滨花园中》均用A-B-A的结构写成;《故乡》第一、二段结构相同,第三段开头乐句相同,到了中间部分钢琴伴奏、和声进行及旋律线条均有变化;还有《湖上》、《回忆》等也是如此。 

上述作品大都篇幅短小、结构精致、内容丰富、艺术性强,作曲家曾说过:“小型歌曲对我来说比大型歌曲更加可亲”。勃拉姆斯笔下简洁的分节歌,旋律流畅,音乐形象纯朴,充分流露出作曲家内心的真挚感情。 

(二)具有内在的抒情风格 

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对现实的失望,这些伤感的情绪色彩成为勃拉姆斯大多数艺术歌曲情绪的基调。他的第一首歌曲《爱的忠诚》就是一首哀愁的、悲观主义的作品。从此不幸的爱情就成了他的大部分严肃歌曲的题材。勃拉姆斯以细致的情感开拓了音乐深入人的心灵的创作道路,深刻的把音乐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在一起。在表现内容方面偏重于对痛苦、孤寂和死亡的描写,着重刻画深刻的个人内心世界,表达了作曲家内心的郁闷、矛盾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歌曲很少有剧烈的戏剧冲突,表现了深刻的哲理性,从而形成了勃拉姆斯特有的内在的抒情风格。 

勃拉姆斯经历了坎坷的人生,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情绪在《要是我知道回头路该有多好》中得以充分体现,歌中唱道:要是我知道回头路该有多好,那通向童年的路很美妙。为什么我老要寻求幸福离开母亲的怀抱?哦,我多想去安卧,奋斗也不能唤醒我……不再追求。不再寻找……要是我知道回头路该有多好,那通向童年的路很美妙,我寻找幸福都是徒劳,我的周围,是一片荒芜悲怆。这是勃拉姆斯对自己过去的人生奋斗经历的回顾,袒露出中年勃拉姆斯内心的疲劳和对人生的无奈及感伤,真挚的抒发了他对故乡、童年的无比眷恋之情。这里既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又有波澜起伏的不平心境,感情的表露深刻而内在,反映了勃拉姆斯内在的抒情风格。《旷野孤寂》也是体现勃拉姆斯内在情感的典型作品之一,歌曲速度徐缓,曲调真挚动人,钢琴伴奏中左手的持续音表现出悠然荡漾的感觉。他慎重的避开过分情绪化的表现,旋律内容含蓄,在庄重中带有哀伤的情绪,整个作品充满了幻想的气氛,仿佛在孤独中聆听自己的心跳声,扣人心弦。 

(三)歌曲创作与民族民间音乐紧密相联 

歌曲创作和民族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勃拉姆斯音乐创作风格的突出特征。勃拉姆斯对民间音乐的神往,不仅出于艺术爱好,而且表现出他的强烈爱国热情以及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厚感情。他搜集了大量民间歌曲并重新编配后出版,主要有《儿童民歌集》、《德国民歌》、七册《德意志民歌》。勃拉姆斯曾说:“民歌是我的理想。”“改编民歌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种满足。”这些德奥各地的民间歌曲、舞曲,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用之不尽的源泉。 

勃拉姆斯创作了很多接近德国民歌旋律风格的艺术歌曲,通过民歌般的、亲切自然的旋律,在内容和情绪方面塑造了极其丰富多样的形象。德国民歌在旋律曲调方面有一个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多为分解三和弦的旋律结构,这种特点在勃拉姆斯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多有体现。如《萨福颂歌》,旋律的开始是由F大调的正三和弦分解而成的;另外还有《少女问话》等,都在简朴中塑造了充满灵感的音乐形象。 

在音乐创作中,勃拉姆斯将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的民间音乐因素融合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反映出他与广大人民在精神上、情感上的相通与联系。 

(四)创新意识和独到的创作技法 

勃拉姆斯多样的旋律技法,创造了极富个人特色的、丰富的、广阔悠长的旋律,塑造了丰满生动的音乐形象。旋律的走向与语言的自然趋势有机结合,能够恰当确切的表达愉悦、压抑、哀愁等多种情绪。勃拉姆斯经常用下行旋律音调来抒发哀伤、悲戚的情感,如《我正迷蒙的入睡》中,大量的下行旋律音调运用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旋律进行中,音的跳进易于造成情感的起伏跌宕,具有较大的力度感和紧张度。如《徒然小夜曲》中,勃拉姆斯运用大六度、小七度音程的跳进,逐层把音乐推上了高潮,也使情感表达更为奔放生动。半音阶的行进,尤其是上行的半音阶行进能形成一种波涛汹涌的趋势,使旋律拥有了更多的发展动力。如《旷野孤寂》中,多处的歌唱旋律声部和伴奏低音声部上行半音阶的进行,积聚了浓厚的倾向性,使歌曲具有强烈的推动力。 

在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中,多变节奏的运用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附点音符、切分音、重音移位、三连音等节奏的频繁运用,改变了节拍原有的律动,使音乐效果更为复杂和生动。这些节奏的运用不仅出现在歌曲的旋律声部中,也出现在钢琴声部中,如《萨福颂歌》的钢琴声部中连续切分节奏的运用;《在湖滨的花园中心》中,钢琴声部曾出现右手连续切分与左手三连音的节奏组合等,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感。 

调式调性的灵活运用,在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中塑造了多种色彩的对比和变化。转调、离调的手法在勃拉姆斯的歌曲中经常运用。如《徒然小夜曲》中,第一、二、四段为A大调,第三段转为a小调;在《草率的誓言》中,在第一段结尾处由d小调转为D大调,同主音大小调交替运用。在《你的蓝眼睛》中,音乐开始由降E大调唱出含蓄、真挚的曲调,第二段转为降G大调,在临近结尾时又转回降E大调;在《故乡》中,全曲共分三段,分别用G大调、D大调、G大调。而《旷野孤寂》中在第14-15小节则出现了离调的和声进行。这些调性色彩的变化,表现出勃拉姆斯丰富的思维,使歌曲更具感染力。 

在艺术歌曲中,声乐和钢琴是不可分离的织体,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歌曲的一部分,对作品的完整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很少有篇幅较长的前奏;歌曲主体部分的钢琴伴奏和声新颖、织体丰富,常使用大段的琶音或切分节奏,有时钢琴与人声形成呼应,有时钢琴以持续低音来支持人声的流动,成为演唱者有力的依托;钢琴尾奏部分为歌曲创造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好像是演唱者的情绪和音乐意境的延续,直至结束,实现声乐与钢琴的完美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突出歌声,不让钢琴伴奏部分超越其本质上从属地位。 

三、结语 

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是世界音乐艺术的瑰宝,是艺术与人生的完美结合,为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勃拉姆斯热爱民族文化,对民间音乐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他敢于反潮流而行之,执着于自己认准的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无论是追求浪漫还是崇尚古典。他的最终目的是追求音乐本质的美。 

了解勃拉姆斯生平及艺术歌曲的创作概况,熟悉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风格,把握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是演唱者准确、合理诠释作品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正确审视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关键所在。当然,每个演唱者都有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但是深刻揭示和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使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演唱者的最终目的和使命。 

随着中外艺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演唱与研究越来越受到声乐界的关注,尤其是越来越受到音乐院校的关注,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