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 Pré专题】杰奎琳·杜普蕾演绎门德尔松《D大调无词歌》(op.109)
Song Without Words In D Op. 109
Lied ohne Worte op.109
无词歌,第109号
德国犹太裔作曲家,德国浪漫乐派代表性人物门德尔松,全名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1809年—1847年)。“Lieder ohne Worte(无词歌)”这一体裁为门德尔松首创。这曲《Lied ohne Worte op.109(无词歌 Op.109)》是门德尔松遗作。大提琴家Jacqueline Mary du Pré(杰奎琳·杜普蕾 1945-1987年)演奏。据说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乘车,听见广播里正播放大提琴曲,便问旁人是谁演奏的,旁人说是杜普蕾,史塔克说:“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16p8b5e9&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无词歌(Song Without Words)是一种抒情性、歌唱性的小型器乐体裁。它象浪漫歌曲一样,配有简单的伴奏,常以钢琴独奏形式演奏,在一定的节奏音型陪衬下奏出歌唱一般的旋律线条。它既是器乐小品,其音域自然较之声乐曲更觉广一些。无词歌的结构形式除少见的奏鸣曲式外,由于音乐形象比较单一,通常采用二段体、三段体的歌曲形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Mendelssohn)是无词歌的首创者,自1830年至1845年间,共创作49首无词歌,均系钢琴小品。
曾经有人为门德尔松所作的无词歌加上标题,如"猎歌"、"春风"、"纺车"、"葬礼进行曲"、"春之歌"等等。采用这些标题虽然大多不是其本人的意思,但对演奏者和听众理解音乐形象是有帮助的。例如A大调无词歌被称为"春之歌",旋律优美生动,明朗欢快,伴奏部分的分散和弦清澈如水,仿佛是竖琴的音响,听起来的确使人感到充满了春的气息。今天欣赏到的是作品109号,D大调(Song Without Words in D, Op 109),作品是作者所作无词歌的最后一首,摇篮曲风格,旋律富有诗意,然而却有一股寂寞的感情,仿佛反映了作曲家死前的预感。(文\ingia)
《无词歌》(op.109)作品随笔
門德爾松這個名字,一定會和溫文爾雅聯系起來。闊綽的家庭讓他不曾“享受”拮據的生活。而且比其他神童優越,他所擁有的音樂素養是最全面的: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還是一位校長。門德爾松,從不缺少簇擁和沙龍友誼,一個泡在幸福中的人,他的音樂里沒有沉重的話題。
在音樂史上,門德爾松是一位卓越的繼承者。他會同舒曼,解救了巴赫埋沒的作品,發掘了舒伯特的偉大天才。他自己的作品,充滿著詩情畫意,又各個都是曲式范本。八冊48首《無詞歌》,持續創作到“晚年”,取材廣泛,于有限的空間里揮灑著無限的創意。
1846年,作曲家健康狀況惡化,次年,又失去了最親愛的姐姐。此刻的門德爾松,對死亡有了與年齡不相襯的認識。在38歲的年紀,寫下了遺作——第49支無詞歌。
大提琴的旋律溫和,籠罩著安寧的意境,音樂行走在平緩的路途上。這一主題優美深情,仿佛正在整理著現實中美好的片段。驟然而來的插部主題顯得略帶憤怒,充滿無奈。鋼琴接替這個主題時,流露出急切的反思情緒,我們能體會到親人故去帶給門德爾松的歉疚和沮喪心情。當聽者滯留在插部結尾的高音時,回來的主題卻轉為十分低沉。空缺的歌唱聲部,反而將我們引入到教堂的唱詩聲中。 變奏過后,作者留下一條最終的旋律,留下一顆已經解脫的心靈,如此優美和寧靜。 (文\无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69vtjy0u&width=500&height=375&aut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