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击抗旱现场!



今年出梅以来,武汉持续晴热高温,降雨偏少,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位。市气象部门已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二级应急响应。面对多年未遇高温旱情,全市积极行动,科学合理调配资源,全力开展抗旱工作。


全市高温天气已达34天

   解除旱情13万多亩 城市供水总体平稳



记者今天(8月22日)从武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今年出梅以来,全市高温日数已达3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今天(8月22日)8时,长江汉口站水位16.71米,较历年同期8月均值偏低6.87米,较8月份历史最低水位偏低0.22米。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解除旱情13.26万亩,现有因旱受灾面积6.54万亩。全市累计启动灌溉泵站、涵闸、水库等设施765处用于灌溉、引水、调水等。灌溉水量共计21981万方,灌溉面积101万亩。



全市8月日均供水量525.4万吨,供水状况总体平稳。



供电部门开辟助农抗旱绿色通道

4小时成功加装电表



今天,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供电工人来到黄陂区吴店片区孙教村,对刚刚加装的电表进行例行巡检。



孙教村党支部书记孙太文介绍,以前,滠水河河水通过孙教闸,可自行流到朝阳河、增光河两条渠道里,解决片区内5000多亩田地的灌溉问题。但今年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滠水河水位严重下降,无法流到沟渠,只能通过抽水泵抽水。


黄陂区前川街道孙教村党支部书记 孙太文:8月14日,我们设了3台泵,因为水压不够,就向供电局申请。8月18日6:30,申请到了一块表。



原来农村加装电表,一般七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现在,武汉供电部门专门为旱情供电需求设立绿色通道,网格员首问负责,先装电表、后补手续。



国网武汉黄陂供电公司前川外勤三班班长 冷育勇:8月18日,我接到孙教村书记的电话后立马赶到公司,开了一块三相四线表。两个工人先到村里去,8:40左右,表也送到了,10:00前我们就安装完毕了。


电表装好,当天就投入了抗旱灌溉工作,有效缓解了当地的旱情。



黄陂区前川街道孙教村党支部书记 孙太文:通了电之后,潜水泵增加到7台,现在每天能够灌溉150亩地。我们这里1000多亩地基本上得到了改善。


新洲:

道观河水库来水灌满百口塘堰



新洲区徐古街许易村有200多亩种植基地,规模种植棉花、小香薯、玉米、食用菌等作物。眼下正是棉花结桃的关键期,从8月11日,道观河水库来水到达许易村,把村里约13亩面积的许易大塘及时蓄满,为109亩棉花地解决了灌溉难题。



经新洲区水务和湖泊局协调调度,8月8日至今,道观河水库持续开闸放水,通过道观河北干渠输水。徐古街道加强调度、合理分配,让来水及时蓄满了北干渠30公里沿线百余个塘堰,同时调配了150多台灌溉设备、2000人次投入抗旱工作,抓紧农田补水。



新洲区徐古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陶兴喜:水系延伸不到的地方,比如张湾、万岗,与麻城明山比较接近,我们积极与麻城明山协调,把明山水库的水调过来,通过这种形式,旱情大大地缓解了。



东西湖:

为育苗大棚降温 保障“菜篮子”供应



眼下正值蔬菜育苗的关键时期,位于东西湖区的维农种苗基地采取科学有效手段,为育苗大棚降温,保障全市“菜篮子”供应。



维农种苗基地种植面积约200亩,是武汉市规模最大的蔬果种苗培育基地。连日来,突破40℃的高温,给育苗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武汉维农种苗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 周其德:苗子正常生长的温度在27度到28度之间,温度高于30度就无法生长,出不了苗,死亡、病害严重。



而从7月15日至今,维农种苗公司已收到100万株种苗的订单。种苗能否及时出圃移栽,直接关系到秋冬季本地蔬菜的供应。为保证种苗培育温度适宜,维农种苗基地在大棚内加装空调,利用遮阳网、风机、水泵湿帘、冷水循环等温控设备,有效降低大棚温度。同时通过自动化温控系统实时监控,确保温度、湿度、光度在适宜范围。



武汉维农种苗有限公司生产副经理 周其德:这些措施后,我们温度可以达到28度到30度之间,保证了苗子正常生长。



农户 肖良桥:这里设备好点,苗子长势还可以,它的色泽和亮度都可以看得出来。


融媒体记者:余军 张亚晖 黄鹏 陈哲峰 许涛 骆丹 欧阳荣光 杨文杰通讯员:张可 万骄阳 王欣 殷洁 汪珊英 张萌 王露 但峰
编辑:皮瑞奇责编:王凤君编审:杨晓民
出品:武汉广播电视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