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聚焦」东盟经济共同体评估

2017-12-15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本文选自《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2期


东亚将继续保持经济高度一体化,但是区域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并未被相关协议所覆盖,因此无法抵御当前和未来可能的保护主义。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机制日渐式微,区域一体化要进一步推进,只能通过签署协议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东盟似乎引领了亚太地区的自贸区建设。1993年,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 Free Trade Area)计划开始实施。2015年底,东盟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AEC)正式成立。东盟经济共同体旨在超越一般的贸易协议,建立横跨10个成员国的统一市场和生产基地,确保公平发展。

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过去50年间,东盟虽然在政治上取得了一些突出成就,但在经济一体化方面仍需努力,可能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需要持续推动经济一体化。


东盟秘书长宣称,2015年出台的东盟正式议程《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AEC Blueprint)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实质性成就。但实际上,不同经济部门的一体化程度差异巨大。东盟取得的唯一一个明显成就是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减免。自上世纪90年代《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Common Effective Preferential Tariff agreement,简称CEPT)实施以来,成员国间约99%的关税细目已减至零。

但是,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自由流通仍然受到一些非关税措施(NTMs)的限制,这会对企业的外包决策和贸易及相关产业产生负面影响。


印尼和马来西亚等采取积极“产业政策”的国家实行更多的非关税措施。比如,马来西亚长久以来限制其进口汽车的数量,泰国的汽车装配商对此多有抱怨。


虽然《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将减少非关税壁垒确立为其行动目标之一,但东盟在减少非关税壁垒方面采取自愿的原则,因此成效有限。在自愿的原则下,成员国可能会受到逆向激励,低报、少报它们使用的非关税壁垒。另外还缺少有效的监控系统,无法追踪成员国之间的非关税壁垒变化。


自1996年签订《东盟服务业框架协议》(ASE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Services)以来,东盟一直都在就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谈判。《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已经明确,到2015年取消所有服务贸易限制。但是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部分东盟国家无法在截止日期前达成目标。


颇有争议的是,东盟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不承诺解决境内问题,比如电信服务互联互通、银行自动取款机的设点等等,而这些对于创造竞争市场而言都非常关键。成员国间法律法规不统一也是一个问题。


当前东盟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能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泰国、菲律宾和印尼在2015年的截止日期前无法达成目标。印尼和泰国的最新具体承诺包含了许多不重要甚至无用的服务。


在促进劳工跨境流动方面,东盟成效甚微。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鉴于许多东盟国家拥有相对充足的非技术性劳工,因此通过自贸区实现非技术性工种市场开放,将会是一个有用的政策选择。但是《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仅仅试图促进技术性劳工的流动,目前也只覆盖了8个技术性工种。关于促进这部分劳工流动的措施安排也是问题多多。以泰国为例,泰国对东盟国家技术性劳工的要求和对非东盟国家的要求完全相同。


在持批判意见的观察者看来,东盟一体化目前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成果。新加坡亚洲贸易中心的德博拉·埃尔姆斯(Deborah Elms)表示:“当截止日期逼近,东盟官员的说辞摇身一变,他们称《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本身应该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标。”


2016年9月,《经济学家》杂志(The Economist)调侃道:“在流于形式、将文山会海与深化关系混为一谈方面,东盟可谓是个禅宗大师。”


东盟内部缺乏深化区域一体化的势头,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成员国采取保护主义立场,可能唯一的一个例外是新加坡。在扩大出口市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时,许多东盟国家都将彼此视为竞争对手。


一些东盟国家国内政治冲突频发,缺乏有力和稳定的政府,因此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更多地关注国家内部,失去对区域一体化的兴趣。东盟如果无法坦率而又迫切地应对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那么就不能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中关于统一市场和统一生产基地的愿景。


东盟以身为东亚双边自贸区的“枢纽”而自豪。“东盟的中心地位”强调东盟在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获得了东盟国家行动上的支持。但是,迄今为止,东盟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倾向于针对有意进入东盟地区的跨国公司,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一揽子政策,而不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纽带关系。在经济一体化方面,东盟需要着眼于关键目标,同时忽略无足轻重的目标。换句话来说,东盟需要更加有的放矢。与其有限的资源相比,东盟目前的议程显得过于雄心勃勃。《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提出了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17个领域和176项优先行动,覆盖了商品和资本自由流通、技术性劳工流动、公平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方面面。


如果东盟更加有的放矢,那么就能够获得有意义的实质性结果,同时又不剥夺成员国、特别是欠发达成员国的有限资源。这需要东盟回归到自贸区的核心使命——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商品、服务的跨境流通以及劳工的跨境流动,加强生产投入。


然而,东盟面临的真正挑战不是经济上的,而是政治上的挑战。完全的主权独立与经济一体化是不兼容的。比如,欧盟在经济一体化上的成功,就是建立在共同主权基础之上的。

2017年4月29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与会领导人在第30届东盟峰会开幕式上合影。

“共同主权”本质上不是一个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事情。在建立伊始,欧盟是一个相对温和的工程。那时候成员国比较少,涉及共同主权的政策领域也只有一个——建立煤炭和钢铁的统一市场。随后,欧盟才慢慢地扩大其成员国范围和使命。


除非东盟成员国愿意逐渐共享主权、直面政治挑战,否则,东盟经济共同体这一工程将步履维艰,东盟也将沦为一个清谈俱乐部。


(本文译自澳大利亚《东亚论坛季刊》2017年春季号,邹祎译。图片来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