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喜欢
新部编版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135篇(附音频、释义),速速收藏
语文老师提醒:这88个错别字,学生逢考必错!家长也检查不出来
小学语文一年级拼音知识复习汇总(带视频)!太有用了!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九月九、“踏秋”节。重阳之说,与“九”相关,源自《易经》以阳爻为九。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为重阳。九又与久重音,因此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祝的节日,取亲情、友情长久之意。九为单数大者,故重阳又与敬老、老人合意,所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在民众生活中,重阳是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在这一时节的感受展开。
重阳起源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重阳九事
重阳糕
重阳食糕,是很重要的传统,糕与“高”同音。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重阳糕品种很多,主要有菊花糕、万象糕、狮蛮糕、食禄糕和花糕等,各具特色。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
九月九为重阳,酒又为阳水,重阳的酒更是最好的阳水,能壮筋骨、补髓延年、益寿耐老。菊花酒因而被视作重阳必饮,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长命酒”。
用菊花酿酒,自汉魏起就有成法。以炼丹著称的晋人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密封置室中,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是为民间最寻常普遍的做法。
佩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春天开白花,秋天结紫黑色果实,气温强烈,可入药,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还可治霍乱,根可杀虫,佩茱萸可以防蚊虫叮咬。
重阳节前秋雨连绵,时常整日不见阳光,阴霾的天气容易让人精神萎靡,衣物也易霉变。茱萸结果正当重阳,又有消毒、防虫的功效,于是佩茱萸就成重阳习俗的一部分。
迎霜宴
关于“迎霜宴”的最早记载始于明代,《明宫史》记载:“九日,驾幸万岁山、或兔儿山,旋磨台登高。喫(吃)迎霜麻辣兔、菊花酒。”
至于为何要吃麻辣兔,有种说法是“霜为素白,霜兔即为白兔”,重阳常在霜降之前,故要迎霜,吃迎霜兔。另一种说法是,重阳吃兔的习俗源于契丹,《燕北杂记》载:“辽俗,九月九日打围,赌射虎,少者为负,输重九一宴席。射罢,于地高处卓帐,饮菊花酒,出兔肝切生,以鹿舌酱拌食之。”
放纸鸢
风筝又名纸鸢、鹞子。自古相传,重阳时有放风筝的习俗。在北方,春秋两季都是少雨时节,天晴多风,以清明、重阳为界,都是放风筝的好时候。而在南方,春季多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大半放不了风筝的,只有重阳时,天高云淡,风轻日明,风筝才可乘风而上。
清嘉庆《澄海县志》载:九月重阳,“是月竞放风筝”,清光绪《潮阳县志》也说:重阳,“儿童多放纸鸢”。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两宋时期,民间重阳赏菊的风气极盛,无论皇族还是百姓,皆倾城出动,北宋东京菊花品类之繁,达七八十之多。酒家还会把菊花扎成门户,招徕客人。到了明清,菊花更是成为市井必备,被堆砌成山纷列于商铺酒肆门前,终究要去争奇斗艳了。
归宁
相传,每年重阳时,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省亲,父母则会在家里准备米糕、菊花酒,和女儿一叙离别。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有记:“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食花糕。”
古时女子成婚后,轻易不能回娘家,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相夫教子,服侍公婆,一年下来,难免烦恼,重阳回家省亲,正好抽身而歇,在家人处寻些慰藉。在当时,这甚至成为妻子的一种权利,“或不得迎,母则诟,女则怨诧,小妹则泣”。
登高
古人于重阳时登山,往往是与“踏秋”联系在一起。所谓“踏秋”,不外乎饮酒作乐。因而登山是野游,戴茱萸是游戏,喝菊花酒吃菊花糕,更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重阳之于古人,游乐成分居多,而由于必饮酒,更是有狂欢的意思。“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风落帽而不觉,月下醉而起舞。
重阳品诗
九日龙山歌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 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 END -
✎你会喜欢
新部编版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135篇(附音频、释义),速速收藏
语文老师提醒:这88个错别字,学生逢考必错!家长也检查不出来
小学语文一年级拼音知识复习汇总(带视频)!太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