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三年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朗读与预习

朗读与预习& 小学语文网 2020-09-21

同步练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 “径、 斜” 等 11 个字, 会写 “寒、 径” 等 13 个字, 正确认读多音字 “挑” 。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 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 查字典, 联系学过的古诗、 成语, 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 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回忆本单元描写秋天的词,交流后齐读

2、回忆本单元描写秋天的句子,交流并引导用上“我仿佛……”的句式说话。

3、借描写秋天的词句引到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板书课题《古诗两首》,齐读课题后给“首”组词并学习“首”的书写。

二、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一)释题

1、板书古诗题目《赠刘景文》

(注意重点字音:赠)学习“刘”的书写

2、师简介诗人“苏轼”并强调苏轼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读通古诗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纠音

2、圈出诗中生字,和同桌一起把古诗读两遍

3、检查生字读音,抽生读,请生说说哪些字要注意读音并加以强调 

4、抽生读古诗

5、师范读古诗

6、请生比较老师和同学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借机指导朗读

7、再请生读古诗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学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a、这句诗中写了哪几种花?请生框出“荷”和“菊”

b、看课件夏天的荷花,请生说说夏天的荷花是怎样的?重点理解“擎雨盖”

c、到了深秋,荷花怎样了?荷叶怎样了?借助课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

d、同法学习“菊残犹有傲霜枝”

e、课件显示深秋时的荷花和菊花,展开对比,找到诗中反义词框出来,领悟菊花不怕冷的精神并指导朗读

2、学习“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a、这句诗中写了哪几种水果?请生框出“橙”和“橘”

b、让生看课件说橙黄就是什么,橘绿就是什么   

c、橙黄橘绿的时节就是秋季,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诗人苏轼想借这句诗告诉刘景文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借此理解“君”指的就是刘景文。

d、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刘景文吧!

(四)感情背诵,积累古诗

1、听老师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2、男生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3、女生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4、全体起立,闭上眼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背诵古诗

(五)学写生字,掌握字型

1、学习“枝”

a、如何记忆“枝”?

b、师范写学生书空,提出注意点

c、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2、同法学习“记”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秋姑娘早就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金秋时节。同学们,你们发现秋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吗?

2、师小结:是啊,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

板:夜书所见

3、师生共同理解题目意思。

二、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文,看着拼音把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诗文,看看是否都能读正确,如果能读正确,你就竖起大拇指夸一夸他,如果还有的字读得不正确,你就教一教他。

3、指名读诗文,集体订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1、【课件出示】促织:

①指名读。“促”字在哪见过?组词。

②谁知道它的意思?【课件出示】挑,想一想,这个字应该怎么读?(上声)“挑促织”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用心读书的孩子)

2、告诉学生怎样使用“注释”:

“注释”一般都是针对一些难理解的词语的,既要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又不能生搬硬套,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3、借助注释和图画诵读诗文,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读懂了什么?

相机指名读相关诗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

板书:梧叶    寒声

秋风    客情

一灯明   挑促织

4、师【配乐】朗读诗文大意。

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孤独地住在一间旅馆里。窗外,秋风瑟瑟,梧叶飘飞,寒声阵阵,我久久地不能入睡,我不由得想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家乡多好呀,家乡多美呀,家乡多么温暖呀!如今我一个人客游在外,多么的孤独呀!突然,我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小小的灯笼在晃动,料想一定是孩子们在那里快乐地捉蟋蟀吧。

①第一句写什么?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

②第二句写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此时作者可能会想起什么?那他此刻的心情会是怎样?指名读。

5、师引第一句,指名读第二句读。

四、诵读诗文,引导背诵。

1、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诗文。

2、指名背诵、齐诵。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促 深

2、指名认读,组词。

3、谁来说一说:你平常写这俩字的时候哪个地方特别容易写错,我们来提醒提醒大家。

4、写“促”字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师范写。

5、谁有勇气上黑板来写一写“深”字?全班订正。

6、学生写字、组词。

六、延伸拓展:

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朗读与预习

第一单元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朗读、课件、知识点及习题参考答案
同步练习和教学设计

2 花的学校

朗读、课件、知识点及习题参考答案

同步练习和教学设计

3 不懂就要问

朗读、课件、知识点及习题参考答案

同步练习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一:我的暑假生活

习作一:猜猜他是谁

语文园地一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朗读、课件、知识点及习题参考答案

同步练习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部编版三年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

部编版三年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


人民日报:小学生练字标准攻略!

规范写字入门练习:第1课到第19课汇总

新版语文教材1~9年级必背142篇古诗文!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知识汇总!太有用了!

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快收藏起来

还记得小时候读的音序表吗?音序表字母正确发音

部编人教版1-6年级上册语文、数学教材高清电子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