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磨磨蹭蹭不是病,爱“催促”的家长才是拖累!

一切为了孩子 小学语文网 2020-09-21


"越催越慢,再催熄火”,平时开车在路上看到前车尾部写着这句话,我总是会心一笑。的确,人在面对催促时,第一时间升腾起的情绪不是平静接受,而是反抗拒绝。


今天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位母亲的方法有趣而又简单,非常具有实操性。




自从当了妈,有那么几个字,每天至少说了上百遍。


“快点!”

“怎么这么慢?”

“再磨蹭就迟到了!”

“我让你快点你听到没?”


从起床开始,就陷入了一场和娃“争分夺秒”的大战。


儿子昨天睡得有点晚,今天早上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我才把他从床上拖起来。


紧接着,就开始了“我催他后退”的惯常模式——


"快快快,去洗脸,一会迟到了。”孩子眨巴着眼睛说:“妈妈,我还没玩玩具呢。”


没办法,直接动手,我把他抱到了洗手台前。刚转身去拿毛巾,他一个箭步蹿了出去,抓起了零食就打开往嘴里塞了一把。


好不容易硬拽回来把脸洗完,催他刷牙,他又不紧不慢地说:“我还没吃完呢,你还催我啊?”


看着他细嚼慢咽地把最后一口吃的咽下肚,老母亲感觉头顶都快冒烟了:“快点刷牙,再不出门就迟到了!”


鸡飞狗跳地刷完牙,我穿戴整齐站在门口对他喊:“快穿鞋,我要走了啊!”


一秒钟戏精上身,他开始表演穿鞋的“困难模式”,伸着脖子蹬着脚,怎么也穿不进去。嘴里还嚷着:“妈妈,你帮帮我啊!”


结果就是我连拖带拽没好气,娃一脸无辜泪汪汪。Oh my god!从起床到出门,感觉自己的血槽已经空了一半。




"越催越慢”成了困扰老母亲的头号难题。为了让亲子关系不在“催催催”的道路中彻底搁浅,我决定好好反思一下。


其实这个画面无比熟悉,在我小时候,妈妈也每天从我起床就开始施展“催功”。


最后的结果是,我顺利地成为了一个“慢性子”。有事没事总喜欢磨蹭磨蹭,在磨蹭中竟然有一种安心的快感。


换位思考下来,猛然发现,父母爱催促,对孩子来说危害颇深:


 打击孩子的主动性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原本刚刚想要去做一件事,却被别人抢先要求了,一下子就觉得索然无味不想做了。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前些天,我带儿子从外面回来。刚进家门,我放好东西顺口就对他说了一句:“快去洗手啊。”


结果,刚走到卫生间门口的这孩子又折了回来,走到我面前生气地说:“我正要去洗手,你还说啊说的。”那一刻,我理解了他愤怒的点。


我把他的“主动性”变成了“被驱使”,他原本因自律产生的自豪感一下子就被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不被信任的愤怒感。


不利于“秩序感”的养成


孩子天生具有内在的秩序感,并且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完善。秩序感本身,是孩子产生自律的基础。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很多时候,我们的催促实际上是在要求孩子用自己的秩序来向父母的秩序做妥协。


比如,我们催促孩子快点出门,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上班快迟到了。我们催促孩子快点吃饭,可能是因为我们想要早点出门逛街。


孩子注定比成人“慢半拍”,我们逼迫的“提速”,并不能真的使孩子效率变高。催促过于频繁和严厉,还会使孩子形成简单服从而懒于思考的习惯。




对于催娃,本身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尽管我们不情愿,但总有些时候不得不催。


不过,催娃做为一个保留手段,仍需要慎用。


首先需要区分的是,哪些情况下不能催,哪些情况下“套路催”。


在下面这些情况中,尽量做到不催娃:


✎“全神贯注”时不催娃


当孩子处于全神贯注的探索状态中时,我们要尽量尊重孩子的节奏。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想拉着他去游乐场,他却蹲在路边专注地看起了蚂蚁。想抓紧时间出门,孩子却努力地系鞋带系了5分钟。


当孩子全神贯注的投入在一项新技能的拓展,或者新事物的观察,或者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时,父母的催促,会成为一种打扰,不利于孩子专注力和秩序感的形成。


✎“结束收尾”时不催娃


结束收尾阶段的催促打断,不利于孩子在完整的自主活动中创建成就感、节奏感和责任心。我们可以提醒孩子下一步的行程和错过的结果,让孩子把控收尾节奏,同时也形成“有始有终”的行为习惯。




除此,我们还有许多不得不催娃的时刻,矛盾的主要焦点,集中在日常的生活流程上。


不肯刷牙、不肯收拾玩具、不肯写作业,超过睡觉时间了,还磨磨蹭蹭想要再讲几个故事。此时,一味地让步只能让规则涣散,且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做事习惯。


但具体如何催,除了让孩子“快一点”之外,仍需要我们花费一些心思。


✦ 与孩子明确流程


幼小的孩子对时间概念模糊,但对流程却有更好的理解。


尽量与孩子建立起规范化的生活流程,如:“饭前饭后洗手”,“晚饭以后才可以看动画片”,“先洗漱后讲故事,然后上床”。


孩子在“固定流程”的生活中,往往能够获得安全感和掌控感,也更易于使孩子遵守规则。



◆ 要事先行,先吃苦后享受


孩子需要在人生早期拥有更多这样的体验,获得“要事先行”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同时需要父母及时的强化和鼓励。


"宝贝首先完成了作业,接下来,我们便可以尽情享受游戏的时间了。”




教育家卢梭说:“在早期教育上,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


孩子,作为来到这个世界的“新人”,在他们的眼睛里,有太多被我们忽视的美好。我们长大太久了,久到常常忘记了,那些地上的格子路、树下的蚂蚁洞,也曾经轻而易举地占据了我们一整个下午的时光。


有时候,当催促即将脱口而出,不妨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里正在发生着什么。


静待花开,不仅是对花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温柔。


焦虑被放下时,才能够看见阳光满室、树影婆娑。


亲爱的孩子,你慢慢来,陪你慢慢长大,于我已是最美好的时光。

▍文章来源:网络

▍综合整理:小学语文网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人民日报:小学生练字标准攻略!

规范写字入门练习:第1课到第19课汇总

新版语文教材1~9年级必背142篇古诗文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知识汇总!太有用了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1-60号作品汇总

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快收藏起来

还记得小时候读的音序表吗?音序表字母正确发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