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D-Technologies Intro 关注科技变革,探索科技热点。讨论现代科技对人类伦理、道德与文化的冲击。 为了继续深造,1930年8月,已渐显才华的束星北被爱丁顿推荐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生和助教,师从著名数学家特罗克教授。1931年5月,束星北完成了硕士论文:超复数系统及其在几何中应用的初步研究。这篇文章使他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硕士学位。他的这篇文章思路新颖,实际上已超越了导师爱丁顿。他把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物理期刊》上并将它寄给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很快回了信,对他的论文提出了几点意见。束星北巧妙地把引力场和电磁波结合起来,得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结果,在当时,不能不算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尝试。 对束星北来说,三四十年代的浙江大学是他辉煌的坐标,此后,他每况愈下,再也不曾回到那个高点上。 1952年,中国的教育制度开始按照苏联的模式全面改造,一场全国性的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轰轰烈烈地展开来。已有7个学院的浙江大学进行了一番调整后,仅剩下一个工业大学。这所在中国教育史上书写了无数辉煌并享誉中外的综合性大学,宣告解散,作鸟兽散的浙江大学的教师、教授开始在上海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重找归宿。束星北也面临着选择。远在北京的王淦昌向老朋友伸出了手,他极力催促老朋友到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任职。然而,束星北却因为中国科学院有一些令他不舒服的人,他认为这些人属于“政治学者”,他谢绝了王淦昌的邀请,选择了山东大学。 束星北(左)与好友王淦昌(右) 他在“上面”讲,束星北就在“下面”以书信的方式来强调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束星北又连续写了两封长信加强阐述自己的理论和观点:针尖对麦芒,毫不相让。 潮流之下,束星北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他“扭转乾坤”的企图只能招致越来越强烈的批判和政治压力。束星北对于学校日益升温的政治学习热潮,无力阻挡,却可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搭台子唱反调。 束星北也不管李哲明什么表情,会受到多么大的伤害,开始从他第一个打过叉的地方讲起,李哲明退到一边,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涨得通红的脸,深深埋下。束星北一直讲到第二堂课的铃声响起,才想到李哲明。他说,我给你们说过多次,任何事情必须首先得自己弄明白了,搞清楚了,才能讲得通讲得明白,如果连自己都搞不懂,怎么指望让别人听明白。 —未完,待续—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阅读王飞跃科学博客。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