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观点 | 技术的本质与进化

2017-03-26 德先生


作者 | 郝亚洲

来源 | 管理学人



以研究复杂性科学而闻名的圣塔菲研究的元老级学者布莱恩·阿瑟,首先是一位经济学者,他在研究收益递增问题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两个收益递增的产品在竞争时,如何确定谁能最后胜出?他在寻找案例的时候,把视野转向了技术领域。


随着对技术的研究深入,他发现,技术并非是自生的,而是一系列“现象”的组合。经济恰恰是在这个组合过程中产生的。于是,阿瑟开始埋头于斯坦福的图书馆,他只想找到一个答案:技术到底是什么?


《技术的本质》一书,可以看做是阿瑟教授的成果型著作。他关于技术的观点看似平淡,实则穿越性极强。


我想以阿瑟的同名著作《技术的本质》为题,写一系列相关文章,内容不局限于阿瑟的视野,还会有KK、海德格尔、芒德福、斯蒂格勒等人的洞见。我本身对技术的态度趋于暧昧,加之这非我所学,所以会以笔记和随想的方式呈现。



首先,什么是技术?


阿瑟将技术看做人类的系统式行为,即技术是一整套世界观加方法论。世界观是指对现象有改造的目的。方法论则是针对目的对现象进行编码。所以,阿瑟给出的定义是“技术是被捕获并加以利用的现象的集合。或者说技术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码。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定义。阿瑟将技术不仅看成了手段,甚至其系统论的基调直接把技术放在了可以解释人类社会的高度。在这个定义里,交响乐也可以称之为技术。重要的是,有目的之行为,我们都可以看做技术。


所谓编码,是从思考到模块化的整个过程。一个技术的母系统之内,包含无数已经存在的技术做的子系统,可以称之为模块。这些模块经过自由组合。可以产生新的新的技术。这就是阿瑟如此定义技术的重要指向。


说白了,技术就好比乐高玩具,随你怎么组合,总会有新的形态出现。这完全和我们经常看到的技术生命体论调相悖。有很多人将技术本身看做是生命体,其进化特征和生命的进化非常类似。一个细微的适应性改变就可能改变一个物种。


在阿瑟眼里,这个论调完全错误。技术的进化是内生式的,是现象和需求之前端对端的结果。不好理解的话,就想一下圣经里那句话,“上帝说有光”。


正是因为技术的模块组合论,才得以影响技术之外的人类行为,比如经济。“现代技术不仅是稍具独立的生产方式的集合,而且已经进化成创造经济结构与功能的开放性的语言。慢慢的,我们从生产固定的物理产品的技术转变成了新的目的可以进行无限的组合和装配的技术。”


显然,技术作为阿瑟眼中的语言,现在已经彻底在主宰我们可以看到的一切商业模式,包括所谓的互联网思维。


要尤其注意,理解阿瑟的技术论,要先理解他的强力火药——现象。


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


事实上,阿瑟并没有对“现象”做出具体的定义。既不同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中直面理性的“现象”,也无法用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看。阿瑟眼中的现象是纯粹的自然现象,而且是可被利用的自然现象,包罗了物理学和化学等一系列原理。比如重力,氧气燃烧等等。


技术作为人为手段,其构成要素就是这些自然现象。阿瑟认为,现象之于技术的重要性,等同于基因之于生命进化的重要性,他认为现象就是技术的基因。而技术就是对现象进行捕获并编码。最初的技术总会集合在一起,会产生新的技术。在更新的技术中,现象已经被编码成为了技术元素被加以利用。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找些时下的技术进行拆解,总会把线索最后引导到现象上去。


熊彼特:“无论你如何重组邮政马车,你永远不可能得到铁路。”创新不是一个“域”的自娱自乐,而是对各类秩序的重新整合。同时,技术的进化也绝不是偶然得之,它更像是一种市场行为,满足与被满足


“土壤”,“冒险精神”这样的解释,在阿瑟眼里都是囫囵吞枣,并没有在根本上解释技术是如何起源的,发明是如何成为现实。不过有一点很重要,发明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联想力,这又是非天才不可。如果说,技术的创新过程是一个可以描述的,偏于机械式的系统的话,没有灵光一现,这个过程也根本无法实现。


阿瑟对新技术的定义:针对现有目的而采用一个全新的或不同的原理来实现的技术。原理就是做某件事情的操作方法,使某件事情运作的基本方式。这个很好理解,比如计算机技术是用电子中继技术取代了机电方式。


那么原理的本质又是什么呢?阿瑟认为,原理就是应用某种现象、概念和理念,所谓新原理,就是构建在新的或者不同的现象之上。(关于现象,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过阐释。)这就暗示出了,新技术的一端是需求,一端是现象,端对端的过程就是发明。


发明本身是一个系统集成行为,需要解决好每一个链条上的任务。而每个任务又有自己的次级方案甚至再下一级方案。只有每一个方案都得到解决,这个发明链条才算完整。阿瑟认为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


所谓的端对端,并非仅仅是指从需求到现象这么简单,还可以是从现象到需求。很多机遇日常生活中的偶然而产生的伟大发明,就属于后者。


原理的产生更像是潜意识的唤醒,通过连续思考获得一个大概的理念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考虑各种组合方案。在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障碍是在所难免的。每一个障碍就是自身的次级问题,也许在次级问题中,还会有障碍,那就是次次级问题。直到你找到了这些次级问题的答案,梳理原理的过程就又跃迁到最初的大的理念框架。



我觉得大家可以用解几何题来类比这个过程。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解决次级方案的时候,常常在“浮现出”新的解决框架,这需要很好的追溯思维。我记得以前做几何题的时候也会是这样,按照最开始的解题思路进行到某一个论证环节时走不下去了,这个时候,会立刻从这个细小的点反射回去,自动检查当初的解题思路。大部分时候,会有新的可行性方案出现。


可见,“灵感”很重要。灵感常常是一个人的事情,而不是团队的事情。团队当中还是需要艺术家滴!


阿瑟认为,灵感仅仅是开始,下一步是要转译。即把需求进行问题化。很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产品化”。把模糊的需求进行明确的技术表达,也就是拆解。只有进行转译,才可能形成框架。


比如,发现青霉素可以进行治疗的时候,就要将其技术化为“对青霉素中的活性成分进行隔离和纯化”。在此基础之上,在研究就其化学结构,临床试验和生产,直到盘尼西林问世,这个过程长达13年。


阿瑟认为,发明的核心是联想能力,但绝不意味着就是天赋。联想力是建立在强悍的原理库之中,你要具备很丰富的领域知识,加之想象力,联想力才得以实现。


明确了技术的创新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在一个概念性的框架之下,将需求转译成可表达的技术指标,然后进行递归式的题解。我将其比喻成解几何题的过程。


当创新出现之后,也可以认为是进化的开始。所以,阿瑟提出“新元素(新技术)的构成来自于那些已经存在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又能为进一步的建构提供建构模块。”新技术的形成来源与已有技术,没有旧的技术,就没有新的技术。


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旧的技术看做一个零件,几个零件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模块,几个模块再组合在一起,就是新技术了。新技术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方向,取决于现有技术的种类以及组合数。


因此,可以说技术来源于技术,它是一个自我创造的或者浮现的过程。但是,这不代表技术本身具有意识。阿瑟将技术集合比作珊瑚礁通过微小生物来自我构建的过程,珊瑚礁是一个被外力搬运而形成的生命体,对于技术而言,这个外力就是人类的发明家。我们可以说,技术是一个具有自创生功能的生命体,但是它要以人为中介来发生。


因为技术具有的连续性,技术理应是历史的产物。当我们面对新技术的时候,不要问“它能做什么”,而是要问“它能带来什么”,这一问就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如此,来理解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就会容易得多。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带来的破坏式创新就是构建于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之上。


“组合”,恰恰也是阿瑟要特别强调的。他认为“组合进化”才是技术的进化机制。组合的结果是带来了新技术的指数式增长。但“组合”并不一定是因为有了需求,才会发生。前面的文章说过从现象端到需求端的路径。人们发现青霉素之前,并没有使用盘尼西林的明确需求。没有形成经济意义上的明确需求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利基市场。技术可以有效占据的利基,被阿瑟称为“机会利基”。


机会利基才会直接导致新技术的出现,这是因为一旦利基出现,便会自动建立一个更能有效实现其目的的更大的机会。这个机会缘起于一个现有的技术,而现有的技术无法将其完全支撑起来,于是又需要一整套技术支撑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出现相关的、间接意义上的技术。



最早的蒸汽机,就是为了解决采矿过程中,渗水这个次级问题而出现的。


机会利基是会慢慢成长起来,并复杂化的。这是一个节点替代的过程。阿瑟将每一个技术一张网。网中有无数节点,具有活力的是活跃技术体,同时还有很多活力不再的,就等着逐步消亡。活跃技术体具有吸纳新技术的能力,此时这个活跃技术体就会逐步取代非活跃节点。这个逐步取代的过程,就是利基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制度和产业配套出现,并形成气候。直到母技术体被这些活跃技术体彻底更新。新的经济特征变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发生变化。


比如晶体管替代真空管的过程中,半导体制造成为了需求,并成为了电子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最后导致了电子设备的价格大幅下降。


阿瑟认为,新技术可能会对被替换技术以及依赖于被替换技术的技术产生毁灭性打击。汽车替代马车的时候,马车和马车制造商消失了,进而铁匠消失了。现在来看,“消失”这个词有点严重。


如果说生命进化中,变异和选择是第一位的,那么技术进化则是以组合为主,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正是因为组合的多样性,我们根本无法预知未来几十年会有什么新技术出现。也许在五十年以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技术元素已经所剩无几了。


我要质疑阿瑟的是,技术的进化是以人为中介的这个观点,是否适用于人工智能时代呢?机器制造机器,造物主被所造物所取代,人还能在未来的技术进化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这是京特·斯特恩一直思考的问题。


德先生精彩文章回顾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类脑研究|人机大战|机器人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无人机

科研创新|网络安全|数据时代|区块链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求知书店,可查阅选购德先生推荐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