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女科学家论坛 | 和颜宁、曹晓风等一起来聊聊women in science

2017-06-06 德先生


自古以来,科研领域便以“绿肥红瘦”之势,风骚独领。然时光绕指渐行,岁月年轮流变,女性科研人员通过自身努力,日渐在世界科学之林群芳竞秀,并不断以智慧和勇敢的姿态绽放巾帼风采。


左1 颜 宁、 左2 Nancy Carrasco、左3 张琰青、右1 潘孝敬、 右2 曾文文、右3 曹晓风


职场上,她们干练果断、不畏艰难;生活上,她们有条不紊、从容淡然。但不可否认的是,纵观全球,女性科研人员虽有蓬勃递增之势,然而在科学“金字塔尖”的女科学家,却仍凤毛麟角、寥若晨星。究其原因,除却科研人员个体选择偏好、男女社会角色固有偏见、以及性别问题的历史性、复杂性和动态性以外,可能更现实、更具体的原因在于女性科研人员需肩负事业发展与家庭责任的双重压力


由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实造就了男性科研人员较女性科研人员而言,在职业选择与精力投入方面更具优势。男性科研人员可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而女性科研人员则需在家庭角色与抚育子女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性科研人员继续更深层次地投入科学研究,而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专注投入显然是取得科学成果的必备前提条件。同时兼顾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扮演好人妻人母与科学大家的角色,是女性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女性科研工作者,除了要应对以上挑战之外,还遇到了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调节自己?在颜宁教授的倡导下,于5月25日晚在清华大学郑裕彤讲堂举行了本年度的“女科学家论坛”。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真正为女性科学工作者带来新的勇气,使她们能够更加坚定无畏地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同时也希望她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给予自己力量,以不自卑、不犹豫、不退缩的姿态勇往直前!


今年受颜宁教授之邀来参加“女科学家论坛”的嘉宾,既有硕果累累的中外科学家,也有异军突起的科研新锐。她们分别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拉美生物物理学家协会主席、耶鲁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理学的Nancy Carrasco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曹晓风教授; “青年千人计划” 与2016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医学院曾文文研究员;以及清华大学医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潘孝敬博士张琰青博士。她们满怀对科学的执着与信仰,以独有的见地和视野,展现了女性科研工作者对科学事业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奔跑在充满挑战的科研领域中的女科学家的勤勉与智慧。


在本次论坛中,几位嘉宾针对台下观众提问的女科研工作者应如何平衡事业发展和家庭生活、如何舒缓科研工作中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应对生育对事业的冲击以及当今社会热议的“剩女”话题、“女博士是第三类人”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后悔没去现场?那就赶快读读下文“一饱眼福”吧!




现场精彩问答集锦


问题1: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应该如何平衡自己的事业与家庭?比如:你得到了一个美国的工作机会,而你的老公或者未来的老公想去英国发展,在两个人意见相左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选择?


曾文文家庭是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和相互支持,有时候需要夫妻双方都妥协一点点,最终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颜宁我还记得在第一次论坛中谈到过,有时候你可以妥协,但不能总是一个人妥协。每个人都应该有所让步,这也是一种新常态。


Nancy一段感情得以维持的关键是,双方首先应该互相欣赏、彼此感激。我和我先生都是墨西哥人,我们是在医学院上学的时候认识的。后来他有了一份工作,我也就在他附近找了一个博士后的位置。但是再后来我想要独立(领导实验室)的时候,便在爱因斯坦医学院找到了一份教职工作,于是他也就来纽约工作了。他是个作曲家,但是也懂我所研究的领域,所以经常和我一起讨论我的学术问题;并且他还一直都是我科研论文的第一个读者,他会给我指出哪些地方写的不好,哪些描述从他的角度看是想当然了。我觉得我很幸运。


曹晓风我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先生95年先去了美国读研究生,与此同时我又去了英国读研究生,我们就此异地一年半。后来,我导师希望我留下来继续做博后,但是呢,我先生在美国也找到了工作。当时考虑到不想让家庭分裂,于是我选择了妥协,跟我先生去了美国一所比较小的学校,在那儿工作了两年,然后我不太满意,想搬到大城市,于是我先生和我先后搬到了洛杉矶,我在那儿一个很好的实验室找到了工作。


我特别赞同Nancy说的,两个人应该彼此欣赏,为什么不都改变一点、妥协一点呢?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然后找一个真正欣赏你的人。


问题2:当你们感到很有压力的时候,会用什么方式来舒缓自己的压力?放松自己?


张琰青当你有压力的时候,肯定是还有没有完成的任务,直面它然后去做!


潘孝敬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去和你的导师谈谈,或者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聊聊,他们会给你一些好的建议。另外,我建议你可以给自己放两天假,去旅个游,不用去太远,北京周边就好。让自己好好放松两天,最坏的就是自己封闭起来,因为人的压力是会累积的,如果不跟其他人聊聊,也许反而会内伤。


左 颜宁、中 Nancy Carrasco 、右 张琰青


颜宁以我的经验来谈,大家没事可以看看电视剧什么的,放松放松大脑,什么都不用去想。我还记得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曾经有过压力很大的阶段。当时我和一个同学在同一年进入施一公实验室。我来自清华,她来自复旦,我们还都是中国人。我发现大家总是不小心就找到一个跟你背景很像的人去对比,当然对比的后果就是,要么得到自信要么得到压力,很不幸我得到的是压力。因为,她在进入实验室第2年就发表了自己的论文,而我当时还处于总被导师批评的阶段。所以,当时我压力特别大,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于是我就更加努力的工作,常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6小时,那一年我一下子瘦了30磅,当然回头看着是“因祸得福”。后来有一次,李一诺邀请我去西岸自驾玩,于是我就去了。那两周我关了手机也不上网,特别放松。等我回来后,却发现临行前做上的实验恰好出了晶体。我当时觉得真是讽刺,我工作那么努力的时候,一无所获,现在放松一下,反而做出了好结果。所以,在那时起我就意识到,你不仅要平衡家庭与事业,同样,你也要平衡自己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有时候你该适当的放松一下自己,告诉自己那么做是对的。如果压力太大时,出去走走,放松放松,购个物啥的,对,我确实喜欢shopping(血拼)。


曹晓风完全赞同。女人花钱会买来很多快乐,当然经常会买一些用不着的东西。



问题3:女性科研工作者与男性科研工作者相比,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优势?


颜宁老实说,在我的科研工作当中,我从来没觉得女科学家与男科学家有什么区别。直到近几年,我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从某种角度讲,女性科研工作者确实有那么一点优势。因为,女科学家毕竟是少数群体,我们能看到促进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发展,怎么从来没见过促进男性科研工作者的发展呢?比如,我收到了很多会议的邀请,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一直邀请我呢?到底是因为我真的做科研做的很好,还是因为他们需要有女科学家代表?我现在仍不确定,当然我希望不是因为后者。从这个角度讲,女科学家能获得更多的关注,这也算是一种优势。虽然我们并不喜欢这样,但这是一种现实。(Nancy:当然是因为前者。)


另一个优势是,女导师可能比男导师更敏感一些,更能感觉到学生的心思。比如, 如果有人受到伤害了,一般会去找女导师倾诉来寻求帮助,所以你的实验室就更可能像个大家庭。


问题4:我总是担心生孩子会影响我的事业,改变我的人生,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建议来解决这个问题?


颜宁舍得。中文里这两个字是对立的,要想得到得先学会舍。实际上,我认为这要看你更在乎哪个,更珍惜哪个,哪个对你来说更重要。其实,从某种角度讲,我也有自己的孩子——我的实验室啊!我把实验室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同样我也把我父母当成了“孩子”。在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欠父母太多了,他们为我们奉献了那么多,但是,我们长大了,却又有了自己的孩子,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孩子身上,忽略了自己的父母,这也太不公平了。所以,我就决定我要给我的父母全部的爱,尽自己所能使他们开心!我现在过得很快乐,大家都知道,我没有结婚,但是我有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我与我爸妈非常亲密,他们宠我,我也宠他们。在做这个决定之前,我也认真跟自己辩论过。所以,我的建议是,你要勇敢一点,自己做决定,不管将来结果如何,也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即使需要你不得不放弃一些在别人眼里很重要的东西。你一定要问自己,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生活是你的,没人能替你做决定,其他人很容易给你建议,但最终主导你生活的是你自己。


曹晓风我来补充几句吧。确实是挺难为颜宁的,人家没结婚,问人家孩子应该怎么办?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有一对可爱的儿女。曾经,我觉得自己太忙了根本没时间要孩子;我太穷了也不能好好地抚养他们。于是,我当时就决定,在我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之前,不准备要孩子。但是,在我第一个博士后期间,我有了第一个孩子,两年后我在洛杉矶又有了第2个孩子,当然也因此我失去了学术上的一些很重要的东西。“舍得”真是一个非常好的词语,有舍才有得。现在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两个可爱的孩子。当你看到孩子时,你会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即使是坏习惯。我禁不住在想,你真的需要试一下,不只生一个孩子,我一直鼓励大家都至少生一个孩子。因为你能从家庭当中收获很多快乐。


左 曹晓风、 中 曾文文、 右 潘孝敬


曾文文我经常觉得事业和家庭是很难有所谓的平衡的,既作母亲又从事科研,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种选择意味着需要同时多线程兼顾不同的事情,而且要接受在一些时候某些方面不能尽善尽美,但我相信女性的潜力,是可以实现的。


Nancy我一方面很享受我的科研工作,也很喜欢自己的家庭生活。我有一个儿子,他也很喜欢音乐。有时候我在实验室,父子俩会打来电话,说他们要合奏一曲,于是我就让他们一定要等着我。在家里,父亲弹钢琴,儿子拉大提琴,我非常享受。而且我和先生会分配带孩子的时间,不过还是他花的时间更多一些。不管你做什么决定,一定要确信那是发自你的内心!


颜宁我不是反对女科学家生孩子,我大学时期最好的朋友,李一诺,她就是一个超级宝妈!从她那儿我学到了一点,去找助手!(Get helpers. Not only help, but also helpers)。她有3个孩子,事业也非常成功。她妈妈给她做全职“保姆”,而且他还有个特别支持她工作的老公!所以我的观点是勇敢地去找人帮忙,不要羞于请老公帮你,孩子是夫妻两个人的。当然我没有资格去评论这些事,但是找人帮忙是没有错的。


问题5:社会上说,女博士已经属于第3类人了,女科学家就更属于第3类人了。各位女神已经在学术上有很大压力了,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评论,比如,当下很火的剩女话题,当年你们一路走来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过这方面的压力?你们是怎么面对比如父母亲戚的一些逼婚?所以,很想请教颜宁女神当年是怎么面对这么多年来自父辈的压力的?


颜宁你问我这个问题还挺合适的,曾经我和晓风姐去参加另外一个科协的座谈会时,也谈到过这个问题。你怎么处理人们把你们当做第三类人的这个话题?我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有这么觉得过!男人女人女博士,你觉得这是你的问题还是这么说的人的问题?他得是多不自信啊,才这么去调侃女博士。我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这帮人是不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说白了,你们看到我,觉得我现在好像有很大的气场,强大的自信。其实,我一直都是这样。因为我从小就知道我要什么,就好像我在清华就喜欢吃宫保鸡丁,我吃了4年的宫保鸡丁,我今天中午也是吃宫保鸡丁,依旧觉得很开心!我特别知道我的品位在哪儿,人就这一辈子,我是学生物的,我明白世界美就美在它的多样性。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尽最大努力做我自己。这些年我确实没有被这些事困扰过,比如,我当年比现在胖27斤,胖成什么样子了,你们想想,可是我依旧很开心啊,从来没觉得自惭形秽。

另外,我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里面提到原生家庭的问题。你们大概也知道是哪部电视剧了(注:《欢乐颂》),我觉得家庭还真是挺重要的,我很庆幸自己成长在一个非常有爱的家庭。我说过很多次了,我父母就是希望我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他们不指望我成为第一,也没指望我成为名人,当然有时候他们也问过我,是不是该考虑找个人?但是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唯一的出发点是怕我将来孤单。但是他们知道我很快乐,也能感觉到我的快乐,所以,也就不再给我压力,我很幸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在这样的家庭。


题6各位前辈,你们有没有经历过,你的导师因为你是女性而不给你项目或者机会,所以你会少了很多锻炼或提升的机会?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曹晓风有些导师会有一些偏见,但是如果你做的特别好的话,那些偏见自然很快就覆灭了。你自己也要争取,争取是第一步,一定要争取机会。别人如果对你有什么想法,颜宁说了一晚上了,这些杂音,忽略掉就好。不用担心别人说你什么,为别人而活是不对的。如果你所处的环境的确特别恶劣的话,那我就建议你换一个环境,跳槽也许不是坏事。


颜宁换个角度想,会不会是你先入为主的认为别人对你有什么成见?沟通非常重要,有时候可能仅仅是因为导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人因为经历不同,所以见解也不同。比如,你觉得特别重要的事情,在我这里可能就觉得没那么重要,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关注点也不是一样。当有问题的时候,我认为沟通是第一位的。否则,可能自己纠结了半天,最后说开了,发现我这何苦来哉呢?


曹晓风我想导师特别歧视女生的还是很少的,如果歧视你,可能开始就不会招你。我们女生不该想我是女生我不行。这一点一定要打破,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如果你想做的事情是对的,那就坚持,不要在乎旁人的眼光。


颜宁是不是因为现在这个年代,大家特别害怕与众不同?我这样行吗?我那样行吗?一方面你渴望成功,另一方面你又怕与众不同,这本身不就是矛盾的吗?


曹晓风科学就是要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你如果都跟人一样,就很难创新。每个人要走不同的路,即便在学术界,你也要有你的学术地位,你的身份,就像武侠小说里说的,你要有自己的江湖地位!特殊的地方!如果,每个孩子都小心翼翼的,那很难成长好。我就跟我的学生说,前三年你听我的话,我告诉你的可能30%是对的,后三年一定是你告诉我你的结果,否则,我根本不知道你做了什么。与中小学不同,研究生阶段,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天赋一定要充分展示出来,这样你才不会白做研究生。


问题7:我和女朋友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她很崇拜您,也想成为像您这样的女科学家。但是,像你们这样的女性普遍都非常自立自强,一般也不会像一般的女生那样撒娇什么的,有时候像正常女性一样,喜欢购物、刷剧。但是工作的时候又非常投入不想被打扰,有时候我的关心在她看来是多余的,这点让我挺头疼的。所以我想请教各位,女性科研工作者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做?


颜宁我可爱撒娇了,但那是对我爸妈撒娇,干嘛要对外人撒娇啊?同样,这个问题你应该问问你的女朋友,首先她这样强大,你还是她的男朋友,所以你喜欢她这一面,对不对?那你可以去问问她,她喜欢什么样的你啊?我觉得没有人会拒绝关心,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你本身就把我们归入了不会撒娇,这种区别本来就……还有很多男的会撒娇呢,我觉得会不会撒娇不应该成为区别性别的一个特征。


现场观众提问


曾文文通常职业女性,如果她要走科研道路的话,内心常常要很强大。但另一方面,也有温柔的一面。所以可能需要双方更多理解宽容,更多沟通。


颜宁你是不是想在我们这儿找一些建议,如何去取悦你的女朋友,也许如果她看到你这番发言就挺感动的。


问题8:颜老师,您为什么决定去普林斯顿?


颜宁我都说了比真金还真的话,你们为什么就是不信呢?每个人都有梦想,不同的是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去实现了。虽然计划跟不上变化,但回头看看,我竟然一直在追随我最初的梦想。比如,2000年我的梦想是成为清华的教授,当这个机会来了的时候,我抓住了。10年前,我的梦想是到普林斯顿任教,现在机会来了,我也抓住了。我爱清华,其实我真没觉得普林斯顿就比清华好,但是,我已经在清华从教10年了,我知道在清华做教授是什么体验;现在我很想知道如果我去普林斯顿会是什么感觉。生命如此短暂,要努力去扩展生命的宽度,多去经历和体验。有时候答案其实很朴素很简单,反复去揣摩别人的想法,累不累?


文章来源: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



《麻省理工技术评论》、《君子》、《财富》杂志评定的2016年最佳书籍之一


入选“2017年度最激动人心之科学著作”的决选名单


《机器崛起》已在德先生旗下求知书店上架,识别下方二维码可进入购书直通车!

求知书店


《机器崛起(Rise of the Machines)》英文原版一经发售便被众多媒体广泛报道,并得到了高度评价,以下为相关媒体名单:《书单》、《电脑科技杂志》、《宇宙杂志》、《君子》、《金融时报》、《法兰克福汇报》、《法兰克福汇报大学报》、《星期五》、《卫报/观察家报》、《国际事务》、《柯克斯书评》、《自然》、《新苏黎世报》、《新科学家》、《纽约时报》、《展望杂志》、《科学美国人》、《旁观者》、《科学光谱》、《保准报》、《南德意志报》、《日报》、《技术评论》(德国)、《宇宙》、《华尔街日报》、“战争困境”网站;澳洲广播电台(澳大利亚)、巴伐利亚电台、德国广播电台、德国国家电台文化台、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市场频道、西德广播电台、德国三星电视台。


德先生精彩文章回顾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类脑研究|人机大战|机器人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无人机

科研创新|网络安全|数据时代|区块链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求知书店,可查阅选购德先生推荐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