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保文、王东明、周志华、李学龙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2017-09-09 德先生


欧洲科学院近日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同济大学中欧纳米声子学联合实验室主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冠名教授李保文、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李学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东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周志华等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又称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外文全称为Academia Europaea (The Academy of Europe),是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倡导创立,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一个包括东、西欧国家的国际科学组织。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分20个学部,其学科领域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等,是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


欧洲科学院院士主要从欧洲各国科学院院士中选出,代表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界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院士候选人选拔过程严格,首先由来自不同国家的院士推荐到科学部,经学部初审后推荐到提名委员会进行通讯评审,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专门委员会审核通过。欧洲科学院目前有3700余位院士(其中100余位外籍院士),包括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获得者、1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等。


资料显示,目前欧洲科学院当选的华人外籍院士共有11名,除刘康教授外,理工科类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前卫生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帅志刚,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食品科学教授孙大文,东南大学数学系曹进德教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文科有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王宁、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何成洲、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等。



李保文,中组部第七批千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伯克利加州大学2014/2015 Russell Severance Springer访问教授。2005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获得者,2005新加坡国家科学奖获得者。 发表论文295篇,包括30篇Phys Rev. Lett.和一篇Rev Mod Phys. H-因子64,论文被引用近14300多次。作全体大会报告、特邀报告,和邀请报告达220多次。培养博士生,博士后70多名。对微纳米尺度声子/热能输运方面作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声子二极管,热/声子三极管,热/声子逻辑门,热/声子存储器等概念,改变了人们对热/声子的认识,促进了声子学的诞生和发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声子学,热美特材料,拓扑声子学,热电材料,非线性动力学和复杂系统,经典和量子混沌,复杂网络及其在生物学,金融和经济中的应用,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声波在随机,湍流介质中的传播和散射,反散射问题。


王东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副院长。198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入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师从吴文俊院士学习数学机械化,1987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理工学院获指导研究资格学位。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7-1988)、奥地利开普勒大学助理教授(1988-1992)、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管研究员(1992-2005)。在符号计算、自动推理、微分方程和生物网络等领域从事基础与应用研究,已出版专著3部、编译著15部、教材1本,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0余篇


周志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所长、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出版著作《Ensemble Methods: Foundations and Algorithms》、《机器学习》,主编文集多部,在计算机领域一流国际期刊和顶级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18项。论著被六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引用逾两万五千次,H-index 78,被列入计算机领域H-index最高的前100位学者中。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05、2011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14次获国际期刊/会议的论文、报告或竞赛奖,40余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大会报告。现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EEE计算机学会南京分会主席,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2017年2月,当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会议 AAAI 2019 程序委员会主席,是该会议自1980年成立以来首位华人主席、也是首次由美欧之外国家的学者出任主席。周志华教授是AAAI Fellow, IEEE Fellow, IAPR Fellow, 并于2016年入选ACM Fellow和AAAS Fellow,成为国际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重要学会“大满贯” Fellow华人第一人。


李学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硕博连读;26岁受聘英国大学任教,不到30岁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终身教职;35岁当选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在这个仅是进入就如同获得终身成就奖的群体中,李学龙仍是最年轻的会士之一。曾获得何梁何利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发表IEEE汇刊论文200余篇。现担任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中心(OPTIMAL)主任,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光谱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光谱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关注光学观测和光学监控等工程应用,尤其光学成像与光学影像管理和处理之间的关系。2009年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IEE Fellow)、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AS Academician)等。研究关注光学观测和光学监控等工程应用,尤其光学成像与光学影像管理和处理之间的关系。2009年,33岁的李学龙选择回国。彼时,他已是在国际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中国学者之一,并成为领域顶级期刊IEEE图像处理汇刊有史以来在中国大陆的首位编委;他还陆续担任了《中国科学》和九种IEEE汇刊的编委。


📚往期文章推荐

🔗科技快讯 | 医院和机场新添自动驾驶新成员——自动轮椅

🔗科技快讯 | 人工智能时代,科研领域都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科技快讯 | 构建会自动纠错并相互促进学习的机器人

🔗【平行讲坛】平行学习—机器学习的一个新型理论框架

🔗国家突然宣布:举全国之力,抢占全球人工智能制高点

🔗CAA | 第2期智能自动化学科前沿讲习班开讲啦!(内含福利)

🔗王田苗:从社会发展痛点看智能机器人发展 (附完整ppt)

🔗CAAI讲习班 | AI大牛带你飞!《智能感知与交互》开讲啦!

🔗李德毅院士: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正当时(附专家建议原文)

🔗人工智能名人堂第43期 | 中科院院士张钹:杏坛半世纪


识别二维码,进入德先生旗下求知书店,选购更多德先生推荐书籍


德先生精彩文章回顾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类脑研究|人机大战|机器人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无人机

科研创新|网络安全|数据时代|区块链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求知书店,可查阅选购德先生推荐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