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贝尔文学奖为何选择他:人这一生,必须要读一次石黑一雄

2017-10-30 德先生


世界上从来不缺聪明人,缺的是笨功夫。

 

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获得2017年诺贝尔文学家,尽管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名字很是陌生。

 

为什么他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成功的会是他?

 


我想,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后,你会像我一样,喜欢上他。更重要的是,从他身上,学到做人做事的方法论,以及成功的不二法门。

 

-1-

永怀谦逊之心

 



当英国媒体BBC第一时间联系到他的时候,石黑本人显然没有缓过神来,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他这样说:

 

“我只是想‘哇’。我太年轻了,不能赢得这样的东西。但是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62岁,所以我是在获奖作家的平均年龄。”

 

如今已经62岁的他,依然觉得自己资历尚浅,还不够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然而实际上呢:

 

1983年,29岁的石黑一雄出版了第一部小说《远山淡影》,石黑一雄也因此被英国文学杂志评为英国最优秀的20名青年作家之一。并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温尼弗雷德·霍尔比奖”

 

3年后,他的第二部小说《浮世画家》(1986)获得了英国著名的惠特布莱德奖和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的提名。

 

又一个3年,他的第三部小说《长日留痕》(1989)奠定了他的国际声望。该书在英国的销量超过一百万册,荣获布克奖,并拍成了电影。

 

▲1989年《长日留痕》获得"布克奖"时 石黑一雄与妻子


6年后,他的第四部小说《无可慰藉》(1995)获得“契尔特纳姆文学艺术奖”

 

接下来的两部作品——《上海孤儿》(2000)和《别让我走》(2005)都获得了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的提名。

 

只要是他写的小说,皆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其人更是在业内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就和荣誉。

 

可谦虚如他,从不顾外界的言语,只写自己想写的故事,专注于自己的笔尖,按照几年一本书的步伐走着,不慌不忙。

 

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多么厉害,也从来不高估自己的价值,踏踏实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永远怀抱着谦虚之心,哪怕自己以及载誉无数,也依然低调前行。

 

-2-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015年石黑一雄出版《被掩盖的巨人》,也正是因为这部小说,助力他一举拿下诺贝尔奖。

 

而你知道这部小说花费了多少时间吗?

 

石黑一雄曾经透露,《被掩埋的巨人》的写作时间长达十年,中间曾修改过十一稿。


他为此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心血和努力,只为了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其实,不止是《被掩埋的巨人》,他的每一部小说都是精心打磨出来的,从来不为了赚取更多的稿费而加快自己写书的步伐。认真努力,一字一句地完成眼前的事情。

 

不是为了满足别人,而是为了满足自己。

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不愧于心。

  

-3-

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年轻时的石黑一雄


其实,石黑一雄曾经是一个嬉皮士,热爱音乐甚过写作。

 

他留长发,蓄须,吉他,帆布背包。

 

他搭车走太平洋沿海公路,穿过洛杉矶、旧金山,以及整个北部加州。

 

从五岁开始他就弹钢琴。十五岁时开始弹吉他,大约十一岁时开始听流行唱片,十三岁时,他在鲍勃·迪伦的第一张唱片《约翰·韦斯利·哈丁》刚上市就买了。

 

他觉得能够自己写歌,自己唱,自己编曲这件事很诱人,于是他开始写歌,他想成为一个音乐家。

 


他向录音公司 A & R的人约见了好多次。两秒钟后,他们就说:没戏,朋友。

 

音乐家做不了,于是他开始尝试写广播剧。他在伦敦西区与无家可归者一同工作时,写过半小时长的广播剧并寄给了 BBC 。剧本虽被枪毙但却得到了鼓励的回复。

 

也正是因为这本剧本,他成功申请到了当时似乎是个笑槟的“创意写作”硕士班,而他申请的原因很简单:能够重返校园并且学费由政府资助。从那时起,石黑一雄才算正式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尽管石黑一雄没当成歌手,可人生就是要不断尝试,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真正擅长。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

 

每一段经历都会为之后的成长带去宝贵的经验。

 

石黑一雄的那段经历让他学会写流行音乐歌词,不仅跨界填词,还给电影公司写剧本当编剧。

 

人生,就是敢于尝试,体验不一样,才会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不一样的石黑一雄,有着不一样的出书进度。


他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共只发表了七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但他的每部作品都精雕细凿,堪称精品。


这5本书,每一本都值得珍藏!


随着故事的情节的展开,你会爱上阅读,体会世界的美好和温柔,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


《远山淡影》



这是石黑一雄二十七岁时发表的第一部小说(1982),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好评,问世30年仍在不断重印。


一句话评价

《纽约时报书评》评价这是一部精巧、令人出乎意料的简洁小说,人物异乎寻常的可信,作品的感伤和反讽意味的融合与平衡令人难忘。


一句话摘要

这部小说讲述了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带来的阴影与心魔,最终以母女成功移民,而女儿自尽作为悲情结局,影射了日本长崎的灾难和战后恢复。


一句读后感

面对人生道路的种种,我们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有些对,有些错,读完这本书,你会更从容面对那些不开心和不快乐,去深度地思考人生。


《浮世画家》



一句话评价

《伦敦书评》评价说:这是一部温柔、动人的悲喜剧。作者展现了一段文化历史上的一个小插曲,完整、自成一格,犹如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一般。


一句话摘要

主人公小野曾是位显赫一时的浮世绘画家,因在“二战”期间对日本军国主义效力,在战后陷入无法摆脱的耻辱;而与此同时,社会结构的日新月异和美国文化无处不在的影响,又使他对战前日本徒增怀念。


一句读后感

这部小说其实具有普世价值,他用了一整部小说淋漓尽致地探讨一种情境和一种人生——一个由于生在特定年代而在职业生涯留下污点的画家,该如何面对自己过去的选择和现在的人生,同理,我们面对困境时,又该如何选择呢?


《无可慰藉》


一句话评价

《无可慰藉》是石黑一雄的杰作,卡夫卡式的现实主义小说,500多页看下来全是意识流,里面有很多超现实的东西,分不清现实和梦幻,这在某种角度上也是人的真实的生存状态。


一句话摘要

故事讲述的是著名钢琴家瑞德,在一个不知名的欧洲小镇,如何挣扎着按照计划去演出,在去演出的过程中,他总是碰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为这场演出制造着障碍。


一句读后感

这本书告诉我们,面对生活里的所有的不如意,要过好当下,过好未来。好的,欣然面对,坏的,坦然接受。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一句话评价

《小夜曲》是石黑一雄的第一部短篇集,通过对现实的巧妙复制与自我融入,创造了一组音乐人生的浮世绘。


一句话摘要

书里的五个故事都和音乐有关,讲述的是:郁郁不得志的餐厅乐手,风光不再的过气歌星,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萨克斯手身上的故事。


一句读后感


对曾经想当摇滚乐手的石黑一雄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他的音乐梦想和文学理想的最好结合。所以读起来每一篇都像是一首音乐,舒服惬意。借音乐写人生,有无奈、心酸、梦想和快乐,就像真实人生里的你和我,读这本书,就是读人生。


《被掩埋的巨人》



一句话评价

泰晤士报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石黑一雄倾尽心血后锻造出的是一则美丽的寓言,而深藏在故事核心的却是一条冷峻的哲理。今年不会再有比《被掩埋的巨人》更重量级的虚构类作品了。


一句话摘要

这本书的内容与《冰与火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关于记忆与宽恕,复仇与和平。


一句读后感

这是一个童话,一场有关记忆与负疚的深刻审视,探讨了我们该如何回忆过去的创伤,这同样也是一篇让人如临其境、不忍释卷的好故事。


📚往期文章推荐

人工智能名人堂第49期 | 斯坦福研究院名人堂成员:Peter E. Ha

🔗诺贝尔奖得主深度剖析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诺贝尔奖为何最权威?——因为获奖者不用像乞丐一样填表和自吹

🔗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诺贝尔奖创立者的孤独人生

🔗《机器崛起》自动化的争论:拯救人类的福音还是开启恶魔的潘多拉魔盒?

🔗教育家刘道玉致信清华:清华与麻省理工的五点差距

🔗美国发布《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指明科技投资方向

🔗《机器崛起》| 18岁博士毕业的神童——“控制论之父”维纳




德先生公众号 | 往期精选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机器崛起|区块链|名人堂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无人机

科研创新|网络安全|数据时代|人机大战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求知书店,可查阅选购德先生推荐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