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工智能会改变世界吗?听听微软副总裁怎么说

2017-11-01 德先生


2017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17)10月26日在福州开幕,本次大会主题是“人工智能改变世界(AI Changes the World)”,将从10月26日持续至28日。CNCC2017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大学承办,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协办。大会开幕首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ACM/IEEE Fellow、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作为大会特邀讲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特邀报告《理解自然语言:描述、对话和隐喻》。报告结束后,沈向洋博士接受了媒体的访问。本文内容来源于采访录音。


沈向洋博士现任微软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微软人工智能事业部与微软全球研究院。他于1996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加入微软美国研究院。1998年,参与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后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院长。2007年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领导微软搜索引擎Bing的产品研发。2013年升任执行副总裁、主导微软下一代新技术的研发。

沈向洋博士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研究的世界级专家。曾任IEEE PAMI编委、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ICCV2005大会主席和ICCV2007程序委员会主席。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顶级会议ACM SIGGRAPH上发表论文53篇,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ICCV和CVPR上发表论文55篇。2006年入选IEEE Fellow和ACM Fellow。2011年获第十届“全美亚裔年度杰出工程师奖”。2014年获“微软公司杰出技术领袖奖”。2017年2月,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应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


任何国家对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开发,都应该投入人力物力。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任何一个大国都需要。从微软的角度考虑,我们也自己研发改进系统,我们也跟中国神州网信公司合作推出政府安全版Win10系统,实现中国政府可控的操作平台。


目前中国现在的软硬件研发发展特别好,国家源源不断地投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软硬件人才,而且中国的市场和产业体系丰富,有很多应用的场景。


目前看,全球一年生产3亿台PC,全球手机销售量也将近20亿台,目前手机的功能已经非常强大,而且有很多不是微软的系统。微软的系统,跟未来万国互联的大网络比较而言,只是一个很小的系统,这是各个国家都需要去面对的一个现象。所以业界目前的专注点是围绕人工智能的新发展,我们应该去看这样的发展。


人工智能在改变世界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从两个方向改变世界了,一个是感知,下一个是认知。目前感知方面的发展已经很迅速,视觉听觉的信息获取技术层出不穷,但“感知到”还不代表是“理解”的,在认知层面,人工智能的还发展比较慢,主要受限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发展,这包括很多对语言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的理解,这方面还有多的路要走。


在感知的应用层面,比如计算机视觉,如刷脸技术,已经越来越可行,还有语音的合成,比如我们在做的机器翻译。现在全世界有6000多种语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翻译是一个很常用到的功能,我们的Microsoft  translator就是在做这个事情,下载这个应用,在手机中就可以实现人工智能的翻译,我们很有信心地说它是质量最好的,比如中文、英文、德语、西班牙语等主流语言我们都做得很好,但日语比较难做。


这些方面在短期还不能马上突破,不过人工智能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是很有前景的,如各行各业的技术应用。而从科研的角度看,最难的是自然语言的发展。地球历史这么长,人类在生物竞争中存活下来了,最重要之一就是是发明了语言,但是人类书写的语言只有5000年历史,再向前走,科技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处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会有重大的影响的。


目前看,智能机器人服务人类生活,已经相当便利了。我们常提到4种智能机器人,包括智能搜索、智能聊天、智能助理和智能客服,智能助理好比是你的秘书,可以提醒你时间、地点、行程安排等,简单交流几个来回,交流更多的则是智能客服了,需要能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交流的次数多少,是观察智能产品的水平的关键。



计算机专业的发展


这次大会不仅有计算机行业的专家和代表,还有各个基础和应用科学学科的专家。现在的科技融合越来越紧密。从前是没有计算机系的,我自己在80年代学习的时候还没有计算机系,以前是数学系研究理论的或自动化系做应用的人来做计算机。而美国最早也是60年代开始有了计算机系。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原来做计算机的那批人第一个想到应用图片就是智能化,所以我们总提到图灵测试,这些人要做什么呢?第一个就是人工智能,以前机器可以计算,现在再向前发展,向各学科延伸发展,如脑科学、心理学、哲学,会有更大空间。


脑科学是我自己最看重的事情,但目前可能投入还远远不够,认识还需要比较深刻的突破。因为科学要大量数据,需要重复试验,但今天脑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们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对自然语言对话中的分析还不够成熟,我们不完全清楚大脑怎样运作,不能像别的机器那也模仿着制造一个,这就像是脑科学里面的空气动力学。


文化的融会贯通


自然语言理解的三部曲是“描述,对话,理解”。就像写文章,从记叙文、议论文再到诗歌散文,我自己觉得,文史哲对对一个人的能力培养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所有研究拼到最后的就是你的理解和悟性。做学问这个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出来的。所以我们开计算机大会,也需要不是本学科内的专家观点,需要融汇贯通,文学和社会学能把各方面的知识影响融合起来,所以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交叉学科的成果。这种会议,主要不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能让听者受到启发,理解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理解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看好中国的人才培养


中国企业的科研能力的正在加速发展,我个人对此充满信心,对中国的高校也充满信心。我本人在一些大学做客座教授,有包括福州的学生,他们能力非常强。人才最重要是培育环境,微软有亚洲研究院,过去19年我们培养了5000多名学生,在IT、互联网行业都体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人很多是我们的院友。要有这样的环境去人才,现在中国的企业也很清楚,阿里、腾讯这么多年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自己对他们充满信心。



文章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德先生公众号 | 往期精选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机器崛起|区块链|名人堂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无人机

科研创新|网络安全|数据时代|人机大战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求知书店,可查阅选购德先生推荐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