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读书 | 《科技之巅》:年度最佳“黑科技”盘点

2018-01-07 德先生


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几乎全人类为之庆贺;一项重大技术的出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又一个商业机会、盈利模式。科学和技术以流水线的模式衔接推进——基础研究发现原理、规律,打开视野和思路;应用研究探索其技术或商业的可行性;技术开发把成果制作成有用的产品。


《科技之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深度剖析》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


关于本书


中国当下流行一个词——“黑科技”。这个词的原意是指非人类目前知识和科学水平可以做得到的技术或者产品。但是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要求,黑科技只能存在于科幻之中。因此,今天它的含义已经降低到了代表当前最高科技成就的产品。


至于哪些技术和产品可以算黑科技,哪些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而已,科技界的看法相差非常大。《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算是比较权威的。自2001年开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公布当年度的“十大技术突破”(即TR10,Technology Review 10),预测其商业潜力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技之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深度剖析》将2012年到2016年五年间共50大技术突破整合在一起,并预测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这些技术代表了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将引领面向未来的研究方向。其中许多技术已经走向市场,主导着产业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


本书收集的2012年—2016年的50大突破技术是为解决问题而生,将会极大地扩展人类的潜能,也有可能改变世界的面貌,值得在未来十年内给予特别关注。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次评选所考虑的因素除了科技含量高之外,还要看这些科技突破将来会对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如果技术本身水平很高,但是影响力小,也不在其列。对于这些技术,大家都不妨了解一下,这倒不是因为他们预测未来有多准,而是了解那些技术背后的逻辑,以及发明者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2012年十大突破技术

卵原干细胞

Egg Stem Cells

超高效太阳能

Ultra-Efficient Solar

光场摄影术

Light-Field Photography

太阳能微电网

Solar Microgrids

3D晶体管

3-D Transistors

更快的傅里叶变换

A Faster Fourier Transform

纳米孔测序

Nanopore Sequencing

众筹模式

Crowd funding

高速筛选电池材料

High-Speed Materials Discovery

Facebook 时间线



2013年十大突破技术

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Baxter:蓝领机器人

BaxterThe Blue-Collar  Robot

产前DNA 测序

Prenatal DNA Sequencing

暂时性社交网络

Temporary Social Media

多频段超高效太阳能

Ultra--Efficient Solar Power

来自廉价手机的大数据

Big Data from Cheap Phones

超级电网

Supergrids

增材制造技术

Additive Manufacturing

智能手表

Smart Watches

移植记忆

Memory Implants


2014年十大突破技术

基因组编辑

Genome Editing

灵巧型机器人

Agile Robots

超私密智能手机

Ultraprivate  Smartphones

微型3D打印

Microscale 3-D Printing

移动协作

Mobile Collaboration

智能风能和太阳能

Smart Wind and Solar Power

OculusRift


神经形态芯片

Neuromorphic Chips

农用无人机

Agricultural Drones

脑部图谱

Brain Mapping


2015年十大突破技术

MagicLeap


纳米结构材料

Nano-Architecture

车对车通讯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谷歌气球

Project Loon

液体活检

The Liquid Biopsy

超大规模海水淡化

Megascale Desalination

苹果支付

Apple Pay

大脑类器官

Brain Organoids

超高效光合作用

Supercharged Photosynthesis

DNA的互联网

Internet of DNA


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免疫工程

Immune Engineering

精确编辑植物基因

Precise Gene Editing in  Plants

语音接口

Conversational Interfaces

可回收火箭

Reusable Rockets

知识分享型机器

Robots That Teach Each Other

DNA应用商店

DNA App Store

Solar City的超级工厂

Solar City’s Giga factory

Slack


特斯拉自动驾驶仪

Tesla Autopilot 

空中取电

Powerfrom the Air


关于作者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于189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刊,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也是影响力极大的技术商业类杂志。内容覆盖广泛,涉及互联网、通讯、计算机技术、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和商务科技几大领域。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每月有超过300万来自科技和商业领域的专业人士与领袖,通过《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网站、手机应用、平面杂志以及各种活动组成的传播平台,分享前沿科技资讯。 


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拥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等不同语言的9个国际版本,读者涵盖147个国家。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重点关注新兴科技及其对商业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为科技人士及商业领袖提供前瞻性的资讯和独到深入的行业趋势研究分析。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已经脱离了创办之初的杂志形态,已经成为以数字科技和线下活动驱动的全球科技创新社区翘楚。 每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都推出3个榜单,分别为年度“10大突破技术”,年度“35岁以下革新者”,以及年度“50大创新公司”。


《科技之巅II》再度来袭


2016年10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科技之颠: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深度剖析》,将这一重磅的全球技术榜单正式呈现给中国读者。该书无论是影响力还是销量,已成为去年最为受欢迎的科技类图书之一。


今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延续这一书系,针对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全球10大突破性技术,重磅推出《科技之巅Ⅱ:2017年全球10大突破性技术深度剖析》。



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列举了以下十项突破性技术。

 

消费者使用的360度摄影 


在你面前的三脚架上(或者很长的自拍杆上)放一个特殊的相机,给你拍一个360度全景照片和视频。

 

点评:这其实是今天VR不成功之后,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我不是非常看好,因为使用起来太麻烦。

 

僵尸物联网 


它是可以感染并控制摄像头、监视器以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恶意软件,可造成大规模的网络瘫痪。

 

点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今天大家谈论IoT(物联网)时,很少考虑安全性,实际上它非常不安全,将来IoT要普及,这个问题绕不过去。

 

刷脸支付 


点评:这个不用讲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不仅刷脸,任何对人体生物特征(包括指纹、DNA、虹膜等)的识别都有意义。

 

基因疗法 


利用改造过的病毒将相关基因的健康副本递送至携带有缺陷基因的患者体内,修复基因,治愈疾病。然而,迄今为止,基因疗法带来的失望远大于希望。1999年,一名18岁的肝病患者杰西·基辛格(Jesse Gelsinger)在一场基因治疗实验中死亡,从此整个基因疗法领域的发展就开始停滞不前。

 

点评:这项技术非常重要,再困难人类也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从根本上治愈很多疾病的终极方法。不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太阳能光伏电池 


点评:这个其实根本不是什么突破,只是新瓶装旧酒,七八年前,斯坦福等大学的实验室里,太阳能到电能的转化率就做到了40%以上,之所以不生产,是因为在经济上极其不合算。

 

实用的量子计算机 


点评:这仅仅是炒作概念,中国和美国都一样。虽然Google和IBM号称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但是投入的科研经费占正常研究开发(R&D)经费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一。从理论上讲,今天的二值计算机和想象中的量子计算机是等价的。

 

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这个名字很唬人,其实就是在机器学习中,帮助计算机找一个好的学习方向。

 

点评:强化学习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只是机器学习领域的一部分。但是在过去由于机器学习的整体水平不够高,大家对它的关注不多。随着机器学习深度的加深,强化学习技术开始有了用途,它可以让机器学习本身更有效,而且使用更少的数据。Google的AlphaGo目前利用了这项技术,效果明显。估计在一两年内,所有的人工智能公司都会使用强化学习。

 

治愈瘫痪 


这实际上是用电子元件感受人体大脑产生的神经信号,替代受损伤的神经控制人的肌肉。

 

点评: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而且已经开始成熟,有了一些成功的病例。估计几年内,脊椎瘫痪的病人有望能活动。

 

细胞图谱 


这是一个比人类基因图谱更宏大的计划,它要建立人体中各种细胞类型的完全目录。

 

点评: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工程量很大(还不仅仅是难度问题)。可能还有花上很长的时间,超出想象的经费,而且需要全世界主要国家合作才能完成。

 

自动驾驶货车 


点评:这个大家已经熟悉了,从技术上讲它已经成熟,主要是法规和保险等问题要解决。


正如《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主编Jason Pontin所说,突破性技术的定义非常简单,那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高质量运用科技的解决方案。有些技术是工程师们天才创意的结晶;而有的则是科学家们对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所采取的诸多尝试的集大成者(比如深度学习)。评选“1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的目的不仅仅是向人们展示创新成果,同时也是为了强调,是人类的聪明才智促生了这些创新技术。




本书内容综合DeepTech深科技、书香上海、F君日话、汇桔网等整理而成。


📚往期文章推荐

人工智能名人堂第49期 | 斯坦福研究院名人堂成员:Peter E. Ha

🔗Yann LeCun | 怒喷Sophia:这就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晴天霹雳!国防科大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物刘戟锋教授因病昨日于长沙离世,享年60岁

🔗他师从爱因斯坦,是中国雷达之父、李政道恩师,却扫了十几年厕所,结局悲凉

🔗他师从爱因斯坦,是中国雷达之父、李政道恩师,却扫了十几年厕所,结局悲凉

🔗王飞跃教授追忆束星北 | 《纪念束星北教授诞辰100周年》

🔗【文末福利】智能驾驶如何落地,与最强大脑在硅谷寻找答案

🔗干货 | 李德毅院士深度演讲:以智能之名标记这个时代

🔗清华大学邓志东 | “特征提取+推理”的小数据学习才是AI崛起的关键

🔗中科院院士张钹 | 模式识别面临的挑战

🔗人工智能(申请代码 F06)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三处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

德先生公众号 | 往期精选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机器崛起|区块链|名人堂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无人机

科研创新|网络安全|数据时代|人机大战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求知书店,可查阅选购德先生推荐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