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笔签名】丨朱宪民与真理的慧眼
首先,馆长要强调的是,此本《真理的慧眼:中国摄影家朱宪民》是朱宪民老师【亲笔签名】,非常非常非常难得,错过这次,都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哟。
只想问一句,馆长6不6?(* ̄︶ ̄)
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中国北京摄影艺术协会主席。行摄几十年的朱老师,他的一生都与摄影有着不解之缘。
黄河上摆渡的农民 1980年
《黄河岸边拉煤的地排车》山东 1977年
布列松说他有一双发现真理的眼睛,王蒙赞扬他照片的真实,李媚说他是同时代摄影师中的例外……
赠朱宪民先生:
您有一双发现真理的慧眼。
“真理之眼,永远向着生活”
——(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988.3
五光十色吗?自有五光十色的道理。
光怪陆离吗?自有光怪陆离的旋律。
朱宪民给了你一个世界?两个世界?
在明与暗、光与影、参差与对比、慵懒与狂躁之间,
你发现了什么?你感到了什么?
在不可思议的影像之中,
你可找得到我们中国人,我们自己?
外面的世界,精彩?无奈?险恶?梦幻?
平平常常?素淡无奇?
——王蒙
“朱宪民,在他的同代摄影人中是个真正的例外。而这种例外,凡有那个时代生活经验的人都深知,不易。翻阅中国当代摄影史,我没有发现在他的同代人中有谁如他那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以一种具有平民性以及人情甚至是人性关注的纪实态度拍摄过黄河人。也没有发现还有谁如他那样坚决而直白地表达着民以食为天,这个最朴素且最基本的事实 。正是这种异于主流的目光,使朱宪民为中国民生图像史留下了可贵而难得的一笔。”
——摄影活动家、策展人李媚
《大树下的人们》 陕西 1996年
《打麦场上》 1982年 河南
朱宪民先生把大半生的精力都用来拍摄百姓。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今天,时间跨度五十年,从黄河边上的家乡——范县出发,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大东北和大西北,无论走到哪里,都把镜头瞄准百姓的生存状态。
《提亲》 河南 1989年
《等看新娘》山东 1989年
他的影像没有更多张扬纯视觉的力量,而是在平静内敛的场景中融入耐人寻味的意趣。
《家长里短》 山东 1990年
《 在中国美术馆前晨练的老人》 北京 1982 年
生于1943年的朱宪民,馆长想想,那时新中国未成立,“二战”未结束,不过再过两年就太平些了,所以对其产生深刻影响的应该不是战争。
《 放学路上挖野菜的孩子》 山东 1977年
《龙潭湖鸟市》 北京 1978年
1963年,20岁的朱宪民考入了吉林省戏曲学校学习舞台摄影,据朱宪民先生介绍,由于学校没有老师,所以他被送去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继续修习。
《过年》 山东 1979年
《早市上卖葡萄的兄妹俩》 河南 1995年
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吉林画报社工作。那是1968年,“文革”已经开始两年。朱宪民先生的主要作品即是记录了中国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社会风貌。
《人民公社开大会演出文艺节目 》 吉林 1968年
《民以食为天》 河南 1980年
1978年,朱宪民先生被借调到北京工作。身处大城市,萦绕在心间的乡愁愈浓,记忆里的童年生活更加清晰犹新。
奶奶和孙子,山东1978年
当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质朴浓重的乡情乡音还是那样打动自己。这几乎让朱宪民毅然决然地决定了将镜头投向这片生长的土地,将其对准熟悉的乡亲。
《赶集农民》山东 1981年
《黄河壶口岸边的人们》 陕西 1996年
经年远去,外面的世界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而家乡还是如旧的贫苦、落后,人们的生活似乎一点没有改变。
这让重归故里的游子百感交集,他想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他想展示人们的勤劳和善良,朱宪民认为这样的境遇和状况并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或者可以说不都是他们的错。
《引水上山》 云南 1983 年
《赶集回来的爷孙俩》 陕西 1996年
他的镜头下常是这样“平实无华”的情况,他反对为了“哗众”去进行对于“悲惨遭遇”的取景甚至故意“摆拍”,他觉得不应抱着“越穷越破越艺术”的观点,更不该是怀着捕捉“变态”的猎奇心理,带着歧视、轻蔑眼光去拍摄人们生活的苦难。
《古戏台上下》 山西 1996年
《小伙伴》1980 河南
他自己拍摄的内容,是为了表现人们的欢快质朴,而不是他们的贫穷愚昧,他们需要一份关注和关切,朱宪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
《黄河摆渡的老艄工》 山东 1984年
《乡村路边简易理发点、镶牙点》山东 1999年
这些记下“黄河人”真实生活状态的作品问世之初,被认为是“丑化”行为。就像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当初面世遭遇的那样。
然而真实才是最大的尊重,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国道马路旁》 河南 1988年
《天坛公园,细听回音壁的人 》 北京 1982
从“批评”到“广泛认可”再到“典范楷模”,朱宪民先生一如既往地揣着他的“黄河情怀”,从黄河源头到珠江入海口,扎根于真实,扎根于生养他的黄土大地,不等人称赞也不计较责论,他用摄影让他的“黄河人咆哮”,散发存在的力量。
《三代人》 1980年 河南
《回娘家》 河南 1989年
“我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忠实的黄河记录者,只是一个特殊行业的劳动者。我最庆幸这一生能从事最喜欢的工作,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个可以一生拍摄的题材。”
——朱宪民
《黄河大堤的冬天》 1963年 河南
《农村小学的劳动课》 吉林 1968年
……
该书介绍了朱宪民先生丰富的人生经历,并展示了他的摄影作品。通过包括王蒙、高占祥、莫言、张贤亮、沈鹏、李媚、陈小波、杨小彦等多达50位文化界和传媒领域人士对朱宪民先生的评论、报道和朱宪民先生本人的十余篇自述文章,让读者对朱宪民先生的摄影艺术之路,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梳理与解读。
签名版不多,要赶紧哟!
重要广播:
画册团购交流群,加馆长微信:mepaibook,馆长拉你入群。
-END-
推荐一个专业的摄影图书公众号: 米拍图书
这里有你想要的所有摄影类书籍
亲笔签名丨大师画册丨国外原版丨米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