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是国家博物馆里的0001号文物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大厅里,摆放着这样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的编号是0001号,在它铁锈斑斑的底座上,似乎还残留着鲜血的痕迹。


它来自1927年,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这件文物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点击视频,了解详情↓↓



01


李大钊,1889年出生。

青年时代,

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

李大钊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1913年至1916年间,

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留学,

开始阅读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李大钊回国,

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

任职期间,

他积极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

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李大钊还与陈独秀等人一起,

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大潮。


1919年5月,

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消息传来,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便开始了。

短短一个月,

爱国反帝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同年6月9日,

李大钊和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

声援并指导五四运动向更深一步发展。



1919年夏,

李大钊写成《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在这篇长文中,

他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他还武汉、上海、成都等地高校,

进行讲学活动。

此外,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

一系列介绍马克思生平、学说和贡献的文章,

为中国革命事业,

培养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


一大批时代青年,

正是通过李大钊的文章,

转而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

走上了革命道路。

毛泽东曾深情感怀,

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




02


1920年的2月9日,

李大钊与陈独秀从北京赶赴上海。

一路的舟车劳顿并没有熄灭二人的革命热情,

他们在路上热切的讨论着建党的活动。


通过五四运动,

他们体会到一个问题:

搞革命运动,一定要有领导核心。

于是他们二人做出了这样的分工决定:

南方由陈独秀来发动,

北方由李大钊来发动。



可是建党又谈何容易?

要改变中国,

要敲碎这压迫中国人几千年的统治结构,

需要工人的支持来奠定无产阶级的基础,

实现建党的愿望。

所以他们决定,

脱下长袍,到工人当中去!



早在1920年1月,

李大钊就已经组织了一些先进知识分子,

到人力车工人居住区进行调查。

而工人们悲惨生活的状况简直出乎他们的意料。

随后的日子里,

进步学生们亲身体会工人阶级的情况,

通过一系列活动与之密切交流,

而工人们也在学生们的启发下,

越来越紧密地团结起来。



在国内早期共产党人的努力下,

1920年8月,

在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的一栋石库门房子里,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了。

虽然只有8个发起人,

但是共产党最初的模型就这样被搭建起来了。


两个月后,

北大图书馆的“亢慕义斋”里,

李大钊、张申府和张国焘三人聚首,

酝酿已久的北京共产党小组正式成立


 


从1920年8月到1921年的春天,

经过了半年多的工作,

中国国内有六个城市建立起共产党早期组织,

其成员也在逐步地增加。


1921年7月23日晚上8点,

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正式召开。

李达、李汉俊、董必武、

毛泽东等13名党组织代表聚集在一起,

相约建党的陈独秀和李大钊却没有出席会议。



陈独秀此时身为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长,

因为公务繁忙很难抽出时间。

李大钊为何也没能出席会议呢?


原来,

由于北洋军阀欠薪的现象而开展的索薪斗争,

李大钊作为八所院校职工联谊会的主席,

首当其冲。

李大钊说,他不能离开。



03



1927年,

中国共产党遭遇了重大挫折,

大革命失败,

李大钊等80多名革命志士

不幸被张作霖逮捕。


1927年4月28日,

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

同时被处绞刑的二十个人中,

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刑台。

他身着棉袍

从容淡定地在敌人的镜头前留了最后一张照片

牺牲时,李大钊38岁。



在第二天的《晨报》上这样刊登着:

计自二时至五时,二十人始处刑完毕。

首登绞刑台者,为李大钊先生。

闻李神色未变,从容就义。



1950年,国家开始筹备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筹建工作,

主要负责人之一的王冶秋心心念念,

一定要找回这座绞刑架。

从东城到西城,

王冶秋骑着借来的自行车不断奔走寻找,

终于在德胜门外的一片草丛里,

找到了这座绞刑架,

并为之编为0001号。



如今

李大钊为之付出生命的中国共产党

已是世界第一大政党

风华正茂!


本文综合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网

猜你喜欢



下载央视频APP

关注“国家记忆”

收看更多精彩节目!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