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枪林弹雨中,14岁的她穿着这件棉袄,6次送解放军渡江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安徽博物院里

有一件特殊的藏品

一件小小的棉袄

打满补丁 破旧不堪



72年前

一个只有14岁的小姑娘

就是穿着这件棉袄

6次横渡长江

她是谁?

这件棉袄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点击视频,了解详情↓↓↓


1949年4月的长江

承载着中国历史的变革

这条大河两岸的一举一动

都将改变着中国的前景


在北岸

一个最严峻的问题

摆在解放军战士们的面前:

国民党布防的这段长江江面

宽的地方有接近两千多米

而窄的地方江水又很湍急

究竟如何渡过长江呢


解放军基本都是步兵

大多数又是北方人

有人连长江都没见过

渡江不仅需要大量的船只

还需要许多熟悉长江风浪

善于掌帆把舵的水手

沿江的渔民和群众

因受国民党军的胁迫和欺骗

纷纷外逃

剩下的船只大都被国民党军劫走和破坏



当国民党撤退到南岸时

留给解放军的是千里空荡荡的江面

这无疑是渡江战役遇到的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

解放军向百姓发出了号召



短短的时间内

大批的民众都来支持解放军

为解放军亲手缝衣做鞋的

有制造帆船的

有教学习游泳的

还有掌舵、划桨的


这其中有一位只有14岁的小姑娘

她是渡江战役中年龄最小的支前船工

名叫马毛姐



马毛姐出生于江边的船户之家

儿时被送去做童养媳

直到解放军来了

这才有好日子过

她不顾家人劝阻

毅然响应解放军的号召



1949年4月20日

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谈判已经破裂

解放军和平渡过长江没有了希望

在这样的形势下

毛泽东立即下达了渡江战斗的命令


当晚

解放军上千船只扬帆起

劈波斩浪 勇往直前

声势浩大的渡江战役开始了



4月21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解放军东集团军、西集团军

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渡江行动



枪林弹雨的长江江面

百万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

冲破天险

一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防线



4月20日那一夜

这件“小棉袄”

出现在百万雄师的身边

她和哥哥

一人掌舵一人划桨

送解放军渡江



子弹像雨点一样飞过来

落在船边上

打烂船帆

也从马毛姐的右臂穿过

她忍住痛,稳住舵

一直向着对岸的方向

一整夜

她横渡长江6趟

把3批解放军送上南岸


图:马毛姐旧照


就是这样一个

看似普通的姑娘

却在波澜壮阔的

渡江战役中

展现出了

非凡的勇气

渡江战役胜利后

这位只有14岁的小姑娘

被评为“一等功臣”



她所驾驶的船

也被誉为“渡江第一船”


1951年国庆前夕
马毛姐收到毛泽东同志亲笔签名的邀请函

当时毛泽东还送给她一个小笔记本

鼓励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72年后

“小棉袄”已耄耋之年

却依旧记得当年烽火岁月


图:2021年3月24日,马毛姐在讲述渡江场景(来源:新华社)

“我自己报名的,看见解放军贴告示。我家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一艘船。船上一边坐了15人,一船乘坐30个解放军。”


渡江战役的胜利

离不开像马毛姐一样的“小棉袄”


图:民众划船送解放军过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温瑞茂

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那么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双桨划出来的。


在这场渡江战役中

广大长江以北地区的

无数民兵、民工和船工

不怕牺牲

为支援解放军渡江

立下了不朽功勋

各地都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



他叫秦长贵

在渡江战役中

他驾驶着第23军突击队的一号船

仅用约16分钟就到达江南

第一天晚上他往返4次运送战士渡江

第二天晚上往返5次

第三天白天装运战马又往返6次

渡江战役结束后

秦长贵驾驶的这条突击队一号船

被命名为“扬子江上英雄船”

秦长贵也被授予特等功臣的荣誉



他叫王小弟 

在渡江战役中

王小弟驾驶着船只

冒着敌人的炮火破浪前行

第一个到达长江南岸

被誉为江阴段的“渡江第一船”

目前

他的那艘木帆船

就放在江阴要塞遗址公园门口



也许

那些被船工送过长江的战士

并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

但这一条条“英雄船”的身影

注定将永远铭刻在

渡江战役参战指战员的心中

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不论是“小棉袄”

还是“木帆船”

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

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无往而不胜背后的

人民力量


编辑:马爱杰

主编:姜    黎

 

本文综合来源:新华社、共青团中央

猜你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