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晚古典课堂丨赵晓生解读贝多芬奏鸣曲丨第三集丨解读第四、五钢琴奏鸣曲

2016-06-07 新读者请戳→ 每晚古典音乐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188aw9ori&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来源于上海艺术人文频道2015《纵横经典》节目 

 在本期节目中,赵晓生教授解读的是贝多芬的《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Op.7》和《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1》。


《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Op.7》

  这是一首非常重要的作品,其重要性表现在:第一,它的调性是降E大调,而降E大调是贝多芬具有特性的一个调性,他把降E大调作为一个系列来写,一到降E大调,就会出现很多具有英雄性格的乐思。第二,这首曲子用了多副部的方式,出现了三个副部,这是贝多芬对于奏鸣曲扩张的一个重要步骤,这里是他第一次尝试。

  第三乐章是一个非常舒展而静谧的、甜蜜的句子。它有一个特点,即看起来整个乐段好像非常平衡,但实际上它的内部句子都不平衡,这叫做在不平衡中求平衡。整个乐章就是在非常蠕动的情况下保持了一个非常长的线条。


《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1》

  这是贝多芬在C小调这个最具有悲剧性格、对作曲家而言又有特殊意义的调性上写作的第一首奏鸣曲。贝多芬对调性非常敏感,C小调是他钟爱的一个调性,最具有悲剧性,最具有冲突性,也最具有社会意义。

  在钢琴上,贝多芬有三首重要的C小调奏鸣曲:《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1》、《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和作品111。这三首奏鸣曲实际上互相还有一个过程上的联系性,有着一个共性,即常常具有两个对抗的主题。这两个对抗的乐思,一个是暴力,一个是哀求。在《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1》中,贝多芬就把这两个意思不停地进行反复。


    降E大调奏鸣曲(Op.7)煞是奇怪。开端主重复音让人联想翩翩,第15、21奏鸣曲和小提琴协奏曲历历在耳。高声部降E主和弦自然联想同调第三交响曲。三重副部加小结尾引来议论纷纷各执一词。小结尾出现Jazz切分。二乐章在下中音C大调,立异但气息不甚通畅。三乐章8+13+3句型亦稀奇。第三乐章中部纯粹和声习题做出来。写这种音乐不会超过20分钟。第四乐章在整首奏鸣曲中比较有意思。少有的细声细气少有的纤细娇弱也离不开重复音哚哚哚哚。这乐章叫做回旋奏鸣曲,于是老悲按图索骥,ABACABA+Coda的做填空题。每次A出来他自己也怕烦,就做点装饰变奏每次多加点音。


    C小调第五(Op.10/1)是贝多芬LOGO。第一,C小调专显贝多芬之「悲」与「愤」。此端一开,第8、32钢琴奏鸣曲、第7小提琴钢琴奏鸣曲、第3钢琴协奏曲、第5交响曲、科里奥兰、莱奥诺拉第三序曲等,成为相同构想的C小调系列:英雄的搏斗与死亡—力量的积聚与再生—再战斗—胜利或死亡。C小调第五奏鸣曲整体上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钢琴版或草稿。交响曲第一乐章嘭嘭嘭嘭—动机在奏鸣曲第三乐章中以相同组织方式出现,尤其奏鸣曲此乐章展开部向再现部的连接与交响曲如出一辙。两首乐曲第一乐章副部完全说的同一句子。但奏鸣曲Adagio却是贝多芬最动情最悲切的乐章。




古典音乐微信群欢迎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