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晚古典课堂丨赵晓生解读贝多芬奏鸣曲丨第四集丨解读第六、七钢琴奏鸣曲

2016-06-08 新读者请戳→ 每晚古典音乐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887j4m7h&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来源于上海艺术人文频道2015《纵横经典》节目

 在本期节目中,赵晓生教授解读的是贝多芬的《F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2》和《D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3》。

《F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2》

 这首奏鸣曲以第一乐章出其不意的假再现效果而独树一帜,是贝多芬继承海顿幽默性格,制造惊奇效果的范例。

 第三乐章是赋格段。所谓赋格段就是模仿。贝多芬的赋格段很有意思,写得很短,但把主调和复调结合在了一起,看起来像复调,其实又是主调,说是主调可又是复调,模仿和齐奏结合在一起,做得非常巧妙。

《D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3》

 这是贝多芬早期又一部规模庞大的四乐章奏鸣曲,具有交响乐性质。第一乐章是很严格的奏鸣曲快板,第二乐章是很悲哀很深沉的慢乐章,第三乐章是很灿烂透明而且富有乡村气质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是乡间舞蹈。

 第一乐章有好几个主题,有主部主题,有连接部主题,有副部主题,有小结尾,但不管哪个部分,全部是由四个音构成,实际上是四个音的变奏曲。

赵晓生谈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

  F大调第六奏鸣曲则在气质上与F大调第六交响曲联系密切。虽然从音乐组织与材料上不象两首C小调那样如出一辙,F大调交响曲内涵与规模也比奏鸣曲宽阔深刻丰富得无可比拟。但奏鸣曲主部在D大调(F的下中音)上再现主题以及主题充满歌唱的上扬并向下属离调使二者在抒情性上相连接。

  D大调第七奏鸣曲再次显露贝多芬形式逻辑天性。第一乐章开端下行四音列成为整个乐章无所不在一块基础砖瓦。主部是它连接是它副部是它结尾是它,没有一句话没有它。请所有弹此乐章童鞋们充分注意这四个音!第二乐章丧钟与哀恸,第三乐章清风与欢腾,第四乐章问答与对舞,大起大落。



古典音乐微信群欢迎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