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晚古典课堂丨赵晓生解读贝多芬奏鸣曲丨第六集丨解读第十一、十二钢琴奏鸣曲

2016-06-10 新读者请戳→ 每晚古典音乐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885oehdn&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来源于上海艺术人文频道2015《纵横经典》节目

 在本期节目中,赵晓生教授解读的是贝多芬的《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Op.22》和《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6》。在赵晓生教授看来,这两部作品分别代表了贝多芬早期奏鸣曲创作的总结和对未来中期风格的展望,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我们推送的赵晓生教授解读贝多芬的节目,目前可以看到的视频并不完整,咨询《纵横经典》的工作人员说,更多内容并没有上网,不知道谁可以提供更多内容给我们。另外,今年下半年,《纵横经典》将会推出赵晓生教授讲解莫扎特奏鸣曲全集的,敬请期待!据说要比讲解贝多芬更加细致。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Op.22》

 这首奏鸣曲非常重要,它又一次回到了贝多芬的三个宝贝:火箭、重复音和命运。这首奏鸣曲基本可以看作是贝多芬第一个阶段整个钢琴奏鸣曲的总结。

 贝多芬经常把大调和小调合在一起,所以看他的作品,不能用大小调概念来看,而要看里面到底是用了音阶中间第几级的音。贝多芬常常在曲子里面使用调式的交替,用变音、音阶的变化来改变音阶的性质以及声音的色彩。

《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6》

 这首奏鸣曲非常特别,因为它的第一乐章不是用奏鸣曲式写,而是变奏曲。贝多芬的这首变奏曲有一个特点,叫做“性格变奏”。所谓“性格变奏”,就是指每一个变奏的性格是不同的。并不是说节奏上有一个逐渐加紧或者放松、加密、减速的变化,而是采取不同的音乐性格来做每一个变奏的核心。


赵晓生谈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


 降B小调第十一奏鸣曲(Op.22)正是按管弦乐队交响思维写作的典范。其实,此前每一首哪首不是鲜明管弦乐音响之轰鸣!定音鼓永恒不息打着拍点,木管竞相火箭冲刺,弦乐绵长的和弦分解衬托坚持着柏林交响乐团的均衡与温暖,时而冒出独奏惊魂的短句。铜管的持续音重复音震耳欲聋。 悲多愤音乐以持续不断冲击力敲击着听者心房,让每个人的心脏随着定音鼓节奏而搏动。几乎没有一小节停止的低音重复音首先是悲多愤心脏,他随着出生而起搏,一直强跳之最後的嘭嘭嘭嘭!顽强的心脏肌肉,永不疲惫的心脏肌肉,永不停歇的心脏肌肉!悲多愤,嘭嘭嘭嘭是你命根子啊!按照大狮子观察悲多愤奏鸣曲第一阶段应到作品22划界。不仅因为年代缘故。在这11首奏鸣曲中,第1、3、5、7、9、11毫无例外地表现出同种雄性之风。乐思、动机、气质出自同源。第2,4,6,10则表现出相对纤细柔美。唯第8奏鸣曲是突出例外,这也使「悲怆」在全部奏鸣曲中异峰突起。

 恰恰从降A大调第12首奏鸣曲(Op.26)起,悲多愤一直在企图另辟蹊径。看得出,他在寻寻觅觅,他在上下求索,他在做各种不同试验。一个再了不起的作家作曲家画家,当他达到一定成就高点开始重复自己所做过的,以致成为程式,就是艺术生命终结。打破程式与克服自杀一样痛苦与困难!从作品22到26时间上虽只差一年但1799与1800对于人类却似世纪之差。降A大调第12奏鸣曲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进入19世纪。四个乐章的布局十分出奇。这是悲多愤唯一一首以变奏为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先驱是莫扎特k.331。老悲这首变奏曲一反成倍加速的变奏模式,采用了性格变奏取代。变奏曲主题由八度旋律(注意,下层分割在两只手上)和旋乐和声构成,壮严高贵。连续四次渐强-突弱是悲多愤标志性表情,贯穿每个变奏之中。五个变奏各具性格,此种写法到1816年Op.109第三乐章才又重现。第二乐章Scherzo在整体上如连接。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才是此首奏鸣曲真谛。以重复音象征送葬沉重步伐贯穿全曲做法始于巴赫降B小调前奏曲(WTC I/22)。此後无数作曲家步後尘写作葬礼如悲多愤三第二乐章,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等。悲多愤此首葬礼是三交的先行。罕见的降E小调尤显沉闷。向降Am-降Cm(B)-重降EM(D)连续转调明暗突变。中部定音鼓轰鸣成主角。此葬礼稀奇之处在于无英雄死亡之前因,使人捉摸不透是谁又因何而死,为谁送葬。第四乐章从头到尾以两声部倒影反向衬入四部和声长音符重复音分割的草率模仿来看,我甚至怀疑,悲多愤先单独写葬礼进行曲和主题与变奏,再塞进诙谐曲与终曲敷衍成篇。极精彩I-IlI,相对草率Il-lV!有些事情的确只能从文本中体察。悲童鞋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英雄的奋斗与死亡,第二乐章葬礼,第三乐章力量重新积聚,第四乐章英雄再生,构想思路一清二楚。这首奏鸣曲的葬礼就既无前因又无後果。从悲多愤结构主义原则衡量,必定事出有因。尤其第一乐章变奏曲独立性极强,看不出与後者之关联,有些突兀。降A大调第22奏鸣曲表露出悲多愤摆脱传统奏鸣曲式桎梏的倾向。在这部作品中奏鸣曲式虽被全面摧毁,新的组织原则却未曾得到确立。在紧接的Op.27中,悲多愤特别添加加了「幻想曲风奏鸣曲」字样。这是一种赋予奏鸣曲全新概念的宣言书,是悲多愤对音乐结构最具革命意义的探索之一。



古典音乐微信群欢迎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