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晚古典单曲丨但昭义学生王雅伦演奏卡巴列夫斯基《D大调钢琴协奏曲》

2016-06-20 新读者请戳→ 每晚古典音乐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40w3zbtv&width=500&height=375&auto=0


谁是王雅伦?


   2015年6月,年仅10岁的王雅伦与80岁世界顶尖指挥家祖宾·梅塔与上海交响乐团成功合作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获得梅塔大师的高度赞赏,更让梅塔大师感叹“相见恨晚”。同年8月,王雅伦携手由中国著名指挥家余隆率领的上海交响乐团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纪念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音乐会演出,担任贝多芬《合唱幻想曲》的钢琴独奏。 

    王雅伦,2004年10月出生,4岁开始跟随Sumi Nagasawa老师学习钢琴。2010年2月,5岁的雅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的巴赫钢琴比赛中以其出色的表现成为该项比赛年纪最小的获奖选手;同年,又获得了北加州中国音乐教师学会钢琴比赛的第一名,并应邀参加颁奖演出。2010年7月,王雅伦在厦门鼓浪屿参加全国第二届少儿钢琴展演比赛,她极富乐感和生动活泼的演奏获得了该项比赛幼儿组(5-6岁)金奖,赢得众多评委和专家的称赞。在中国音协的推荐下,王雅伦于2010年9月开始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 

    2011年2月受邀参加成都电视台首届少儿春节晚会的钢琴表演;2011年5月底,雅伦参加但昭义弟子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特别组织的“黑白琴键上的儿童年代”主题音乐会,分别在重庆、杭州演出。雅伦娴熟生动,活泼可爱的演奏,获得了满场观众的喜爱。 

    2011年11月,王雅伦十分荣幸地参加了《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发行暨获奖学生音乐会在全国的巡回演出,并在第三届北京国际钢琴音乐节上登上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大舞台,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钢琴协奏曲,这无疑是六岁的雅伦音乐之路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2013年,年仅8岁的王雅伦在在成都、宜昌、深圳进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同年3月,王雅伦与指挥家张国勇指挥的中国爱乐乐团合作,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演奏卡巴列夫斯基的《D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5月,王雅伦与著名指挥家杨洋指挥的中国爱乐乐团合作,在北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演奏了贝多芬的《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随后,王雅伦在墨西哥与墨西哥青年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卡巴列夫斯基的《D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7月,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在广州交响乐团2012-2013音乐季闭幕式音乐会上与著名指挥家余隆指挥合作,演奏了贝多芬的《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8月,王雅伦应世界著名唱片公司Channel Classics公司邀请,前往荷兰录制其个人专辑CD,2014年4月在全球正式发行,唱片上市不久便获得唱片界和音乐界的好评及关注。此专辑曲目涵盖了中外作曲家(谭盾、但昭义、莫扎特、肖邦、李斯特、普朗克、肖斯塔科维奇等)很有技术难度和音乐深度的钢琴作品。2013年10月,王雅伦应“第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邀请在北京三里屯橙色大厅举办了个人钢琴独奏专场音乐会,得到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和好评。


    2014年1月,年仅9岁的王雅伦在“第十五届亚洲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演奏了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荣获该项比赛B组金奖。2月,王雅伦与指挥家余隆指挥的温哥华交响乐团合作在温哥华欧菲姆剧院演奏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同年4月与余隆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莫扎特《第九钢琴协奏曲》。4月24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与指挥家张洁敏女士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再次演奏了莫扎特的《第九钢琴协奏曲》。6月,王雅伦担任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开幕式钢琴独奏嘉宾。同年,王雅伦代表中国赴俄罗斯,与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附属学校进行交流,并在克里姆林宫进行的 “中俄天才少年联合音乐会”中演出。

    2015年1月,王雅伦与广州交响乐团进行瑞士巡演,在瑞士伯尔尼文化艺术宫和圣加仑音乐厅演出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随后,携手中国指挥家张国勇先生进行了芬兰巡演,演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王雅伦个人网站。)


卡巴列夫斯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公元九世纪,伴随着平行奥尔加农的出现,西方音乐正式踏入了多声部发展的轨迹。在近一千二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西方音乐经历了从单音音乐到复调音乐再到主调音乐的转变,从最开始刻画神的形象转为描述人的情感,为了适应音乐的需要,作品体裁也不断丰富、扩充,协奏曲这一体裁也不例外。

  协奏曲,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显示独奏乐器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在巴洛克时期之前就存在协奏曲这种音乐体裁,音乐家常用“Concerto”一词形容形式自由的各类声部组合,这一时期的协奏曲主要强调不同声部组合的协调一致。随着西方音乐的发展,到了十七世纪,“协奏曲”又被赋予新的意义。这个时期的协奏曲更加强调“竞争”与“斗争”,突出两个声部或者两种(组)乐器之间的冲突对比,这一含义沿用至今。

  十八世纪初乐器制造业空前发展,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现代钢琴。自此之后,钢琴逐渐取代羽管键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钢琴音乐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上,创作钢琴协奏曲的作曲家可谓汗牛充栋,如莫扎特创作过二十七首钢琴协奏曲,贝多芬有五首钢琴协奏曲等。卡巴列夫斯基《D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50)名气不大,上演不多,却是一部出色的作品。

  卡拉列夫斯基(Dmitry Kabalevsky,1904—1987年),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生于圣彼得堡,曾受教于苏联著名作曲家米亚斯科夫斯基,194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87年逝世于莫斯科。总体来说,卡巴列夫斯基是一位不那么激进的作曲家,音乐语汇偏向传统。他曾多年致力于苏联中小学音乐教育,被认为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儿童音乐作曲家之一。他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以罗曼·罗兰小说为蓝本的歌剧《科拉斯·布勒尼翁》,其著名的序曲兼有典型的俄罗斯忧郁曲调和狂野的节奏,常常被单独拿出来演出和录音。

  卡巴列夫斯基共创作了三首钢琴协奏曲,其中《D大调钢琴协奏曲》为第三首,作品献给年轻演奏家,于1952年创作完成。阳光与和谐的音响在这首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这首作品的演奏技术也较为艰深,需要演奏家极其敏锐的弹奏能力,是青年钢琴家的试金石。全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很快的快板(Allegro molto),第二乐章是稍快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第三乐章是急板(Presto)。

  第一乐章由一段戏剧性的号角声引入,随后钢琴声部开始演奏,这种创作手法近似于柴科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主题再现之前,出现了戏剧性的华彩乐段,充分展现了钢琴的音乐性与技巧性,随后进入主题再现的段落。第一乐章在一段短促的号角声中结束,与开头形成呼应。

  第二乐章开始于G小调。这一乐章的风格非常纯粹统一,钢琴家在琴上演奏一系列的音节,这时的管弦乐队用拨奏进行伴奏。在小调主题再现以前,出现了一段极其明快的大调色彩的音乐,节奏轻快,乐队演奏的力度也加大了,充分与小调色彩的主题形成对比。在主题再现以后,乐曲又恢复到宁静的气氛,逐渐结束。

  第三乐章以极快的速度开始,中段的进行曲出现,打破了原有的节奏律动。结束部分,乐曲恢复了乐章开始时的速度,全曲在疾风骤雨中达到高潮。



欢迎关注微信讲座公众号

听课

喜欢音乐岂能不加强人文素养

为您推荐最有营养的人文&社科&艺术讲座课程

古典音乐微信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