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阿尔比诺尼更伤情的是巴伯的《柔板》丨音乐哲人巴伯在追问什么?
音乐哲人巴伯在追问什么?
Barber's Adagio
听过阿尔比诺尼的《柔板》,岂能不听巴伯的《柔板》?
每每听到,浮想联翩,如会想起这句: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是回忆中中的明快感受,
翻译成白话,意境几近全无: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
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这恰恰好比我们用语言去解读音乐,
如果语言可以说清楚音乐,还要音乐做甚呢?
所谓“语言的尽头,音乐的开端”
基督教经典有言: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
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新约·哥林多前书13章)
拿这一句来理解巴伯的《柔板》,真真是极好的!
我更以为,这首曲子的精神,恰和当下的“悲秋”时节。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人呆坐,心头只剩回忆:
“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亭亭如盖”瞬间坍塌了……
但我相信这首《柔板》到底并不是“悲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曲中的悲凉,只是诗人的困惑表达,
电影《芳名卡门》中有这样一句:
“如果人们将一切毁灭,一切都已失去,
但太阳还在升起,空气仍旧清新……”
对此,刘小枫老师这样写道:
“无辜者在一方,而罪恶的人在另一方;
历史至今没有改变这种现实,大自然的阳光没有对此提出异议,
作为受害的无辜者,至多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而已。”
诗人作曲家巴伯也是在提问而已……
或许他在追问:何时供暖呢?
今晚好冷啊!
Barber's Adagio
尽管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也许写过许多更为伟大和重要的作品,但就声誉或广受欢迎的程度而言,没有一首可以和他创作的弦乐柔板相提并论。这首柔板原先是巴伯的《B小调弦乐四重奏》的一个部分,创作于1936年,同一年马格丽特·米切尔写完了她的史诗般的小说《飘》,《生活》杂志也开始出版。1937年,巴伯把它从弦乐四重奏里剥离出来,扩写成可以为管弦乐团独立演奏的小型室内乐作品。1938年11月5日,这首作品由阿图罗·托斯卡尼尼指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首演。
也许因为这是出自美国本土作曲家的作品,加之曲调肃穆忧伤,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后,电台在向全国播放讣告时播放了这首曲子。许多为世界知名人士举办的纪念音乐会上也经常演奏这首作品。
开头十几秒安静的持续音符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这首柔板的基调。这首忧伤的曲子由小提琴领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则在一旁连续奏出沉重的音符。经过句很长,无疑这是一首忧伤而又安静的曲子。
呈示部持续将近两分钟,然后随着乐团的不同演奏部开始变换角色,曲子的强度也开始增强。给人感觉就像一个人在奋力登山,每上两步却要退后一步。攀登在缓慢持续,乐曲的强度也在持续增强,直到到达猛烈的高潮(7分10秒)。高潮过后是短暂的沉寂;登高的艰辛被精疲力竭的下山途中的悄然无语所取代。音乐恢复到肃穆庄严的开始主题。最后连续不断的和弦渐渐归于平息,结束了整首柔板。(资料来自《古典音乐巅峰40部》一书)
电影《野战排》里,这段柔板的悲悯情怀与情节的铺排更是共振到无以复加:美军机枪横扫越南村庄,音乐伴随着慢镜头摇过,一群人呼号奔跑逃散倒地死亡,另一群人狞笑杀戮追逐乘胜追击,上帝俯身目无表情,任由这场死亡的盛宴继续,继续……直至山河失色天地无光。这段旋律悲悯得像古诺的《圣母颂》,平静得像马勒的《第九交响曲》,弦乐发展到高峰,小提琴的乐音绵长悲戚,但却是一束弹力十足的齐整的线条,震撼心灵!然后,曲子又回复到开头那低沉深厚的弦乐与哀思之中,重新开始生长与死亡的轮回。整段柔板长达将近10分钟,往昔风华不再,似水流年难追,听得我直想为这样的音乐下跪。
欢迎关注以下古典音乐公众号
西方音乐评论
古典音乐歌单
古典音乐放映厅
每晚一张音乐CD
加入古典音乐交流群可联系微信:1709890830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众号的推荐阅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