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邦钢琴如诗般的乐思、欲说不能的悲情和具有穿透力的炭火激情,是其他任何钢琴作品里所没有的。

2017-02-17 顾忠伟 每晚古典音乐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15w55iln&width=500&height=375&auto=0肖邦《4首叙事曲/24首前奏曲》(李云迪/卡内基音乐厅/2016)


肖邦是一种语境


喜爱古典音乐的朋友大多有类似经验:随着年龄增长,涉猎曲目宽泛,音乐口味反而越变越窄,一些曾经喜欢的唱片,逐渐被挪到片柜角落,而留在最易寻取处的唱片,大抵就是你比较喜欢的音乐。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物竞天择”,乃人生经验筛选之使然。我片柜这一位置上,很大一块,留给了肖邦。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奏鸣曲,曾让我们惊叹钢琴深邃而细腻的音乐表现力。如果说乐器具有某种特定气质,那将钢琴那种妙不可言的声音和高贵狷介的气质表现至极致的,当数肖郎。肖邦钢琴如诗般的乐思、欲说不能的悲情和具有穿透力的炭火激情,在其独特色彩感的音群构筑下,“细雨湿流光”,润泽人心,那是其他任何钢琴作品里所没有的。肖邦是一种语境,是一种情绪,聆听肖邦,有时是在感受肖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25kz44wa&width=500&height=375&auto=0齐默尔曼演奏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

肖邦的弹奏风格与多数人不同。柴可夫斯基在《我的音乐生活》中记载:“肖邦不喜欢贝多芬,而且几乎不能容忍他的作品。”肖邦与李斯特正相反,对力量型的粗暴弹奏毫无兴趣,他注重精巧、轻灵、柔美的表现,就像他偏爱的“普莱耶尔”钢琴音质。他的音乐简短空灵,富有张力,在散文般的小格局中,凄凄清清,赋吟出一片深邃。

长久以来,《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是我喜爱的肖邦作品,它的跌宕起伏,甚大的落差和饱满的情感容量蓄涵,是肖邦钢琴语言风格的浓缩。尤其紧随引子后的那段短小的旋律,细语怨艾,轻如一声叹息,美得让人怦然心动。经历压抑、喷薄,当它再次出现在近尾声处,独白般的自扪和无奈,将强悍与孱弱的比照推至极致。电影《钢琴师》中钢琴师为德国军官演奏这段曲子时,波兰斯基在钢琴上安排了一顶纳粹军帽的特写镜头,废墟、钢琴、肖邦、军帽,在这触碰人性的蒙太奇组合里,我读到了“藏在鲜花丛中的大炮”的暗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98d2w231&width=500&height=375&auto=0Valentina Igoshina 演奏肖邦《雨滴前奏曲》Prelude Op. 28, No. 15


肖邦作品中重要的一块是被舒曼称为“凝练的诗”的“前奏曲”。尽管篇幅短小,有的小如乐曲中某个结构,寥寥数笔,却是肖邦借以托付情感的重要手法。《e小调前奏曲 Op.28-4》疏朗写意,有着淡如山水笔墨的诗化意境,该曲经改编曾在肖邦葬礼上演奏;《A大调前奏曲Op.28-7》短短十几小节,如吐块垒,怅意绵延;《c小调前奏曲OP.28-20》在乐谱上仅短短两行,但其强烈的悲愤情绪,气比吞吐。这些长则两三分钟短则几十秒的小作品,是肖邦用琴键随手记录下的一个个情感瞬间。


说肖邦,离不开“夜曲”。我喜爱肖邦的“夜曲”,基于很大的感性成分。多年前,我一位日本朋友在北师大学中文,没事常跑来上海看我。相识许久,我居然一点不知道他6岁就开始习琴,弹得一手好琴。记得第一次来我家,看见钢琴,他两眼发光,坐到琴前不能自已。他弹奏了Op.9中的几首夜曲。令我惊讶的是,他从不弹别的,只弹肖邦,实在是因为迷恋唯肖邦独有的那种语境。


肖邦“夜曲”音域宽广,右手具有斑点色彩和朦胧感的细碎装饰音旋律,常常让闲置在高音区的琴键也忙碌起来。“夜曲”蓄纳了种种美丽的感情元素:清冷,湿润,触碰心脾的暖意,荻花残月的萧瑟。其中也不乏脱离了“夜曲”的悲切形式,于瞬间爆发的激动和不安(Op.15-1,Op.27-1)。这些碎片般的诗性语汇,以感伤、深邃构成夜曲的基调,绾造出与李后主词的极相似的悲情美学意境。施纳贝尔曾嘲笑肖邦是个“只用右手的天才”,其实肖邦也写过如《g小调前奏曲》等左手弹旋律的曲子。弹过肖邦的人知道,其实肖邦左手的和弦节奏并不好对付,这些节奏洒脱,自由不拘,规律中包含了相当的散漫和随意性,为不同演奏者留下自由想象的节奏空间。若比较一下鲁宾斯坦和阿什肯纳奇演奏肖邦的夜曲,不难发现,他们的节奏和速度很不一样,意境也不同。——1、我看鲁宾斯坦丨与巴伦博伊姆演绎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2、每晚单曲丨鲁宾斯坦演绎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丨“如果你热爱生命,生命便也热爱你!” 3、鲁宾斯坦演绎《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丨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4、鲁宾斯坦、郎朗、季古诺娃演绎肖邦第二谐谑曲

肖邦平生不喜欢用标题来创作,避免以文学附加于他的音乐。而恰恰是这种对纯音乐动机的寂寞追从,不意却留下了最富有文学敏感,情感色彩和意象空间的作品。这是肖邦钢琴的气质,也是肖邦音乐的语境。

*本文作者顾忠伟,原载2008年8月30号第143期《爱乐报》2版;往期肖邦主题:1、钢琴家布伦德尔说:“肖邦太抑郁寡欢,幽默不起来。” 2、一位初一男生给肖邦的信丨"《波兰主题幻想曲》会令我想躺在大地上,然后静静地凝视着夜空中那轮金色的月亮和不计其数的闪亮星星。" 3、来听三位老人演绎的二十岁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是何种滋味!普莱斯勒、傅聪和电影《钢琴家》的原型席皮尔曼;4、致肖邦的一封信丨“听了您的乐曲,登时胸口发紧,感慨万千,思了数日,仅有小悟,又参数日,虽没彻悟,但也似心中一轮明月升空。 ” 5、霍洛维茨谈肖邦丨“肖邦的马祖卡舞曲一首比一首好,是纯金。” 6、肖邦的《f小调幻想曲》(Op.49)丨“此曲充满了蛊惑、怪异,这是肖邦的天才达到最高阶段的产物。” 7、长发羽佳可曾见?王羽佳柯蒂斯毕业演出肖邦《第一叙事曲》;8、一位高二女生写给肖邦的信丨“虽然时隔两百多年,但我明白你的悔、你的恨、你的不甘、你那浓烈的爱国热情和报答祖国的渴望。”9、“肖邦在所有《夜曲》所赋予的出类拔萃的灵感与形式,是我们永远无法超越或与之并驾齐驱的。” 10、十年一觉肖邦梦丨李云迪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演奏会;11、忧郁来自遥远的星空丨记肖邦夜曲Op.72 No.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