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栋生: 划分中国三大地带,为我国区域经济研究奠基

2016-11-16 全国地研联

   

陈栋生









生平简介


1935年10月5日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市,年幼时随父母迁居武汉,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和中学阶段教育。

1951年冬至1954年底,他在东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学习。在校期间,他认真钻研工业经济、生产力布局等相关领域的专业著作,为日后从事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1955年,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生产配置研究组,先后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其间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科学考察等课题研究。

1965年,他随生产配置研究组转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所属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1976年,他和孙健同志共同撰写的《关于沸腾炉燃用低质煤情况的调查报告》得到李先念同志的重要批示。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成立,他被安排到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直至退休。其间,1980年,他被评为副研究员,1981年担任硕士生导师;

1985年7月,他被评为研究员,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1年至1996年,担任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

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我国区域经济学科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1990年,他发起成立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并长期担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在他的组织带领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先后举办了十多届学术年会和专题研讨会,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1991年,他开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学科,创立了区域经济研究室,培养了一支梯队合理、业务精干的研究队伍,使工业经济研究所成为全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阵地。

1992年,他组织编写了《区域经济辞典》,该书至今仍是我国区域经济学唯一的一本专业工具书。

1993年,他主编的《区域经济学》出版,这本书是国内区域经济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的重大贡献者


1985年,他率先提出了东中西“三个地带”划分的理论和发展思路,完成了《“七五”和后十年(1990-2000年)中国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的部分内容写进“七五”计划纲要。他较早从事工业布局、环境经济以及两者关系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他对工业布局和环境保护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工业布局与环境经济学》、《我的空间经济观》、《经济布局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部专著,这些理论成果对区域战略、区域规划、区域政策的制订起到了指导作用。他率先开创了西部大开发理论和政策研究。

1995年,他发起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并任中心第一届主任,带领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西部开发问题,先后向中央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提交多份重要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发表了《西部经济崛起之路》、《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专著,许多成果获得国家或省部级表彰。此外,他较早对中部崛起、东北振兴、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做过专门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预见性、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和政策主张。


理论联系实际的知名专家


1991年7月至1992年10月,他应聘兼任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副盟长。他任副盟长期间,组织完成了《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

1993年至1995年,他兼任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咨询总公司总经理,较早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咨询活动的探索。他是一个用脚做学问的学者,跑遍了全国超过70%的县(市、区),深入城乡、企业、工矿调研,积极为各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以身示范、乐育英才的良师益友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他共培养了博士和硕士生20余名、博士后若干名,有许多学生后来成为研究机构、高校和政府机关的骨干。此外,他还担任国家行政学院以及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纪委北京培训中心等机构兼职授课,努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各级领导干部。


陈栋生研究员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学科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奉献了一生,是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学术楷模。他的一生,是为布局中国而求索的一生、矢志不渝为国家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一生。

根据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网整理

编辑:刘海猛

猜 你 喜 欢

缅怀牛文元先生:大道至简,从“理论地理学”到“可持续发展”

【好书推介】《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

地理大家 |陈才:区域经济地理的领航者

个人简历 | 大家好,我叫“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