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学快讯 | 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专题沙龙分会场 ——人文地理学研究热点探讨



10月21日下午,第十六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专题沙龙分会场——人文地理学研究热点探讨在安徽师范大学热烈展开。报告人员从不同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向与会人员充分展示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并针对各个热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分会场由中山大学梁育填副教授主持,南京大学罗小龙教授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王开泳副研究员担任点评人。主要的报告人有:中山大学刘云刚教授,南京大学何金廖副研究员,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郝庆副研究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王开泳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潘峰华副教授,牛津大学王晓阳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刘艳军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曹卫东教授,河海大学李禕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王丰龙老师,北京联合大学张艳老师,东南大学赵政原老师。

分组1:国土规划与国家空间治理体系

       郝庆老师与王开泳老师分别从《国土规划的复兴与地理学回归》和《地理学与空间治理体系建设》两个主题阐述了地理学社会服务与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郝庆老师认为中国国土规划是“任务带学科”的主要方面,国土综合规划经历几起几落,国土专题规划快速发展。目前国土规划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确定性增长到不确定性增长、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等。当前国土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推动多规合一。王开泳老师主要就“地理学如何与整个社会需求结合,谋求学科发展”这个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他认为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的独特性,地理学所关切的科学问题是直接指向政策决策的。从生态文明建设到国家空间治理再到空间规划体系,空间治理体系建设为地理学发展提供的新机遇。对于构建空间治理体系的思考,王开泳老师强调必须对空间治理体系有总体认识,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必须把握核心,尤其要加强空间规划的应用基础科学体系建设。

       讨论环节主要围绕地理学应该更注重服务社会需求还是学科理论发展这一议题展开,郝庆老师与王开泳老师都认为必须两条腿走路,“社会需求”和“理论发展”二者对于地理学发展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

 分组2:金融地理学

       潘峰华老师与王晓阳老师分别从《金融化和金融地理学研究》和《西方经济地理学与金融地理学的共演化》两个主题阐述了作为人文地理学新兴分支学科的金融地理学近年的发展情况。潘峰华老师提到我们生活在金融时代,什么是金融化呢?金融化是一种积累模式,利润主要通过金融的渠道获得,另一种理解是金融动机、金融市场、金融精英和金融机构在本国和国际经济的运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趋势称为金融化。潘老师的研究目前聚焦在多尺度的金融化现象,包括个体、公司、城市与区域、国家甚至金融全球化。然而金融化也会带来一些社会负面效应,如贫富差距拉大,加速金融风险的空间传播等。王晓阳老师主要介绍了金融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980年代萌芽,1990年代迅速发展,2000年后,金融地理成熟,研究主题日益广泛,对中国的研究迅速发展。

分组3:城市地理学

       刘艳军老师与曹卫东老师分别从《从增长走向收缩:城镇化研究的视角转换》和《我国城镇成长潜力空间格局:基于要素流、高速交通与战略的思考》两个主题阐述了当前中国城市地理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刘艳军老师指出随着经济、人口增长幅度发生变化,收缩城市开始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外城市增长与收缩实践中,国外的典型案例有德国,而中国的典型案例是:东北地区人口增长与收缩格局、资源型城市的收缩和吉林省边境城镇增长与收缩格局。曹卫东老师的研究主要探索和聚焦两个问题:第一、新形势下,影响城市崛起的核心因素有哪些,如何去评价城市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第二、从发展角度,如何看待我国城市格局?

 分组4:政治地理学

       李禕老师与王丰龙老师分别从《国外区域研究的治理视角及理论发展》和《中国行政区划调整中的尺度政治》两个主题阐述了政治地理学的国内外前沿问题。李禕老师强调“治理”的含义在国外与国内存在语境上的差异,国外“治理”提出有其特定的背景,是资本积累的危机与危机治理中政府或国家机器所起的作用。王丰龙老师则从现实背景、理论背景和个人背景出发,认为尺度作为一种“二次抽象”,是分析行政区划的天然视角。在行政区划调整中的体现有行政区划的三类尺度性:等级性,水平性和类型。在行政区划调整中的社会建构性包括领土的诞生、等级的诞生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赋权。如何诠释“尺度”是政治地理需要主要诠释的话题。

分组5:时间地理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

       张艳老师与赵政原老师分别从《新时间地理学方法及其研究前沿》和《演化经济地理学在区域政策中的应用与反思:旅游目的地的视角》两个主题阐述了时间地理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两个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前沿问题。张艳老师首先对时间地理学的传统进行了回顾与检视,认为时间地理学的特征就是针对微观个体人的研究。而“新”时间地理学并不是对传统的批判与推翻,这个“新”是指重新发现。具体的创新发展体现在:从绝对时空观到相对时空观;理解日常活动的复杂情境性;多层级的活动分类法等方面。赵政原老师主要介绍了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包括它的三个基本形式:路径依赖,广义进化论和复杂系统理论。之后受到“制度转向”、“关系转向”、“文化转向”的影响。新的发展在于关注区域发展与区域经济政策,关注不确定状况下的地方适应。当演化经济地理学应用于文化经济时,出现了市场失灵。进而谋求演化经济地理学与政治地理学的结合,目前关注在地方的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

 分组6:人文地理学的反思

       何金廖老师与刘云刚老师分别从《国际人文地理学发展格局、地区差异与多样性的文献计量研究》和《面向知行合一的人文地理学》两个主题阐述了人文地理学的前沿研究和反思。何金廖老师通过对SSCI收录人文地理学文章的计量分析,得出人文地理学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特性;相比于其他的学科更具有地方嵌入性;中西方发展的差异,国际上呈现高度极化的格局等研究结论。刘云刚老师指出人文地理学是多元的地理学,实用的和科学的地理学,外生和内生的地理学。今后人文地理学研究需要从内外融合,建立合理的研究分工等方面做出努力,推动人文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资料来源:周政可

编辑:张悦 周政可


名家观点|刘彦随:发挥地理学科优势,支撑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活动报名|《智慧数据云平台与新型城镇化智库论坛》

名家观点|城市地理学点亮城市美好生活

新书推荐|江桂斌《环境化学前沿》

会议通知|第十六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