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 | 《飞地经济与共建园区——苏沪合作试验区规划前期研究》

赛杰奥 全国地研联 2019-06-30


点击蓝字关注“全国地研联”



       飞地经济与共建园区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各地自发产生的一种实践创新,正在成为我国各地下一步积极推动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些国家或地区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土地上发展产业,于是形成了“飞地经济”。“飞地经济”既是一种新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新区域合作模式。


       相比传统区域合作模式而言,这种模式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在转移规模上,由点对点的企业转移转变为区对区的产业转移;二是在承接内容上,由单纯资金承接转变为管理与项目的复合承接;三是在合作关系上,由以往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转变为二者共同发展,互惠互利。“飞地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好举措。2017 年 5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在各类对口支援、帮扶、协作中开展“飞地经济”合作。

 

▲“飞地经济”合作示意图(麻宝斌和杜平,2014)


       “飞地经济”不是我国独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早在 15 世纪欧洲进行殖民掠夺时就已产生,只是当时没有“飞地经济”这一术语,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史足以说明这一点。可以说,西方殖民主义者是最早的“飞地经济”实践者。我国最早出现“飞地经济”这一术语始于 2004 年左右,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主导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并存,即东部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塌陷”的中部、落后的西部以及背着“包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巨大反差。而作为推动不同地区开展跨区域产业合作的一种模式创新,“飞地经济”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不仅有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还可以促进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全国整体协调发展。

 

       共建园区是“飞地经济”模式与开发区结合的一种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通常是具有优势互补特征的发达地区与相对欠发达地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共同建设和管理一个开发区,把一方的资金和项目逐步转移到另一方的土地上,通过共同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手段,谋求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赢。相比传统产业转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绕过行政区划壁垒,破除跨行政区要素流动与制度障碍,共建双方还共同向转移企业提供政策优惠,推动产业定向转移与合作,实现更大空间范围上的资源优化利用和生产效率提升。目前,我国广东、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在这方面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随着我国产业转移与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区域间社会经济联系的日益频繁,以共建园区为主要形式的“飞地经济”模式已逐渐成为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江苏省盐城市是国内最早设立共建园区的城市之一,它通过与上海、苏南(常州)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共建区中园,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与扩张,取得了十分瞩目的经济成就。

 

       2012 年,我还在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规划咨询处工作。当时,受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经济处(“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办公室)的委托,主持了长三角合作与发展促进基金第一批项目(“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苏沪合作试验区规划前期研究”),课题任务是分析论证以江苏省盐城市为试验区,与上海合作发展“飞地经济”的基础与条件,并从省级层面构建设计苏沪合作试验区规划框架和配套政策。课题研究中,我们实地调研了盐城市很多“经济飞地”(主要是异地共建园区)的发展成效,还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已有共建园区的合作模式,并对典型共建园区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案例分析,课题成果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 盐沪共建园区到上海的可达性分析

 

       2016年,我调到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后,开始有时间从理论角度再做一些补充研究,包括“飞地”的历史渊源与形式拓展以及“飞地经济”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发生机制等。考虑到目前国内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没有一本系统讲述“飞地经济”的学术著作,我就想把这两次研究成果合并整理成一本书出版,供感兴趣的学者、官员和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飞地经济与共建园区——苏沪合作试验区规划前期研究》,秦贤宏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0)紧紧围绕“飞地经济”这一主题,在系统梳理其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发生机制、共建模式、案例经验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苏沪合作试验区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分析研究盐城与上海合作发展“飞地经济”的基础与条件,构建设计苏沪合作试验区规划框架和配套政策,从而为我国更多地区运用“飞地经济”思维、合作建立异地共建园区、推动跨地区产业合作、实现东中西部共同崛起提供理论与经验参考。

 

秦贤宏

2017 年夏于南京


       本文摘编自《飞地经济与共建园区——苏沪合作试验区规划前期研究》(秦贤宏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0)一书“绪论”“前言”,有删减修改。


ISBN 978-7-03-055359-1

责任编辑:胡 凯 沈 旭 赵 晶

 

       “飞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出现的新经济现象,而共建园区(本书专指跨区域的异地共建园区)是产业跨区域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最常见的飞地经济合作平台,也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新区域合作模式。《飞地经济与共建园区——苏沪合作试验区规划前期研究》紧紧围绕“飞地经济”这一主题,在系统梳理其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发生机制、共建模式、案例经验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苏沪合作试验区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分析研究盐城与上海合作发展“飞地经济”的基础与条件,构建设计苏沪合作试验区规划框架和配套政策。全书分为绪论和八个章节。

资料来源:赛杰奥

本期编辑:徐晓凡 常贵蒋 毛雅倩 芦志霞

审核人:任宇飞 王冠

猜你喜欢

新书推荐 | 《澜沧江流域农业文化遗产考察报告》

地理趣谈 | 超好玩的地图,原来地理这么有趣

名家观点 | 陆大道院士:论文挂帅难以成就国际一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