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涨姿势 | 湖北为什么也会换省会?

猫斯图 全国地研联 2019-06-30

武汉在湖北的一城独大一直着饱受省内其他城市诟病。不过以湖北省内的格局来看,武汉占据了这个省份最精华的地理位置,很显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吸收省内资源也属正常。武汉人民,也因此有了掌控全省的天然自豪感。

相比北方邻省,算是首位度很高了


但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武汉作为湖北的中心,并不是“自古以来”的事情。事实上,在历史上湖北,或者说楚地,有过多个其他的中心,武汉的崛起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久远。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湖北的省会是怎么更替的。



一个边界不明的省份


今天的湖北并不是一个自然边界很明显的省份,和周边各省有着不少奇特的交叉地带。比如湖北和河南各自分走了南阳盆地的一部分,和湖南之间也不是完全按照长江天险划分的,恩施和十堰两地更是深入山区,与周边的重庆、湖南、贵州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


西边还是颇为混乱的


不过湖北的核心地带,也就是江汉平原,还是能够找出比较明显的自然边界的。


在东北方向上,桐柏山到大别山一带,是湖北和河南安徽之间的分割线;在东南部,幕阜山则是湖北和江西的分界;正南方的长江则可以作为两湖的分界线;西部的边界到汉江以西的武当山-荆山为止。这样的一个大致的三角地带,正是和湖北有关的故事上演的主舞台。


长江与汉江造就的江汉平原


但缺口仍然是存在的,北部与河南之间位于南阳盆地的巨大缺口,就是湖北和北方在陆上沟通的主要渠道。这条因为巨大的南阳盆地而形成的通道,也就成为了中华文明早期,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向南方渗透影响力的关键通道。


作为南下通道的南阳盆地


在这个缺口上,江汉地区和中原进行过无数次博弈。无论是楚国问鼎中原,还是三国时期多方争夺的荆州,亦或是南宋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苦战,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湖北比之整个北方,还是势单力薄了一些,南阳盆地的控制权争夺往往以南边的失败为终结。所以虽然这里往往是北方先进文明传入湖北乃至整个南方的前哨站,却并不适合作为统率整个湖北核心地带的中心。


作为过渡地带的南阳盆地

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城市

比如襄阳、新野、随枣、方城

但却都是战争时代的名城


而在古代更为好用的水路通道上,湖北也有一条标志性的河流——汉江,对湖北的中心变化也有影响。


这不是说长江的重要性不如汉江,毕竟汉江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而已。只是说,由于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率先完成了文明进步和中央集权,是文明程度更高的地区,因此和黄河有关的水道对南方的早期文明来说更为重要。 


多条河流从黄河流向淮河

向南流向长江的大河缺独有汉江


今天的汉江发源于中国陕西省秦岭南麓的沮水,虽然在历史上这条大河的源头还可以沿着西汉水继续向西上溯,但对于湖北来说,这个变化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汉江连接着汉中和湖北的核心地带。如果翻过秦岭,也就意味着连接着陕西的核心地带关中和湖北。这也把两个自认为番邦的国家,秦国和楚国联系在了一起。


汉江一路,长江一路,并击楚国


汉江流域在早期成为了两国合盟对付中原传统强国的友好通道,在战国时期却会成为两国交战的前锋。所以在选择中心的时候,楚地的统治者也不希望统治中心过于靠近汉江的上游,以在秦楚争霸中争取更多的缓冲空间。


水陆两方面的安全需求,让湖北的中心呼之欲出。


荆楚之地的来历


这个地理逻辑,在楚国存在的时候体现得最为明显。


当时志在教化四方的周天子非常头疼来自南方的蛮夷。他们在南阳盆地乃至更远处的江汉平原里扎堆,只要有机会就能组织力量向北进攻王朝的腹地河南,这让中原人很难长久维持南方边境的稳定。因此周天子在此处布设了大量同姓诸侯国。


楚国要想北上问鼎中原

这些南阳小诸侯国是一定要解决的


由于这些小国家都位于汉江北面,因此被称为“汉阳诸姬”,但是和今天的汉阳一点关系也没有。


而他们防备的重点对象,则是从殷商时期就活跃在汉江流域的楚人。


据载楚人在周和商争霸时选择了武装中立,只是在周天子定鼎天下之后才进京朝觐,接受了封号。这就让周天子对这个迟到的蛮夷国家心怀芥蒂,无论是封号级别(楚王实际只是子爵级),还是领土范围都极尽限制之能事。


楚人早先的首都是所谓的“丹淅会和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淅川县。这是一块位于秦岭余脉中的小盆地,背靠当时仍然水量充沛的丹江,因此名为“丹阳”,当然和今天的江苏丹阳一点关系也没有。这里距离中原文化中心比较近,有利于楚人学习周人先进的文化科技。结合蛮夷能征惯战的原始特性,确实是比臃肿腐败的“汉阳诸姬”更有竞争力的。


宁当鸡头,不做凤尾


但仅凭此处的力量,他们没有实力和周人彻底撕破脸。再加上中原人对楚人无法改写的鄙夷,楚国人干脆决定向南方体验“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去了。几经周折之后,他们把新的都城选在了今天的荆州,也就是“郢都”。


在当时的地缘条件下,荆州即使不是楚国最好的首都,也是最符合楚国战略利益的首都。饱受北方淫威肆虐的楚王们,不想和傲慢的周人有过多的接触。在消灭了周天子心腹的“汉阳诸姬”之后,他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长江流域。而扼守长江中游正中间的荆州,上溯能对巴国构成威胁,顺江而下又能进取吴越,对楚国是很有利的。


西楚三城,东楚三城


而且,荆州附近的长江罕见地非常曲折,有利于泥沙堆积,有成为肥沃平原的潜力,对于发展首都周边经济区也有好处。选择这里作为楚国的中心,可以说是很有前瞻性了。


荆州附近,长江两岸

不过现在也有人认为郢都是在湖北宜城,但仔细分析,宜城位于南阳盆地的外围边缘,发展空间相当受限,很容易在与中原的争夺中进退失据。所以这里实在不像是能担任楚国首都大任的地区,最多只能作为监视中原的前方重镇。


荆州也就这样,成为了楚地的代表,一直延续到了元朝。

 

最后的中心


控制长江中游的核心、远离北方文明中心、找到足够大的农业核心区,这是位于湖北或者说楚地的统治者最关心的地缘要务。这些条件,荆州能够满足,武汉似乎也能够满足。


很可惜,虽然武汉的条件也很优秀,但古代这里还是真正的一片泽国。史书上大名鼎鼎,具体位置却语焉不详的云梦泽,在那时候覆盖着武汉。《郁离子》有云:“楚王猎于云梦,使虞人驱禽兽而射之。”,说明著名的云梦泽就位于楚国控制的核心地带,不然楚王也不敢亲自跑去玩耍。


事实上,云梦泽在当时的位置,就是在长江和汉江在交汇前形成的一块三角型土地上,而荆州正位于这片云梦泽的西岸——又是一个非选荆州做首都不可的原因,如果选择大泽东岸,就显然超出楚国早期的核心控制范围了。


云梦泽还真是相当大

(现在换成了洞庭湖)


但这片巨大的江畔湖泊,由于长江带来巨量泥沙的不断淤积,到了汉代已经相当衰微了,周边出现了不少村镇聚落。到了南北朝时期,云梦泽已经被泥沙搞得彻底解体,基本化为陆地,只留下一些小型的湖泊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一片大泽。这也是为什么湖北被称为“千湖之省”。


这个部分湖真的多


至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讲的其实已经是洞庭湖了,和实际的云梦泽有着明显的江南江北差异。


一旦云梦泽消失,武汉作为陆地出现在湖北的版图里,这个地区的区位优势立刻就显现出来了。


云梦泽消失,洞庭湖凸显


武汉位于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是罕见的陆上三角洲。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和平时期,这里能够沟通至少三个方向的物流人流,很自然地成为了关中、巴蜀和吴越三个重要板块的交接之处。


如果在水运时代这个优势还不明显的话,看看铁路兴起之后武汉无与伦比的交通枢纽地位就知道了。大量的交通流动让这个地区得以迅猛发展,很快就具备了和荆州一较高下的能力。


东部的腹心所在


而消失在历史中的云梦泽也用自己的尸体为武汉留下了最后的礼物:肥沃的湖底淤泥。这种充满营养物质的淤泥比荆州积攒的水中泥沙更加肥沃,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让武汉地区拥有了足够良好的农业承载力,能够供养巨量的人口。


武汉对荆州的夺权,到了元代终于时机成熟。元代设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武昌正式成为湖北的行政中心,而江对面的汉阳军也升为汉阳府,协助武昌管理湖北长江以北的版图。


等到了明朝之后,汉口的淤积也彻底完成,在这两个行政和文化中心之外形成了商业化的中心,武汉三镇就拥有了完整的地区优势,其湖北中心的地位就再也不可撼动了。


明朝变得更加重要了



把武汉三镇作为湖北的中心,其实对于湖北来说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味。


由于中国早期的文明传播方向是由北向南,所以湖北比之长江以南的湖南和江西有着更多的科技和政治优势。转化在版图上,湖北的边界超出了长江南岸一大块,直接贴到岳阳的门前,占了湖南的便宜;在江西一侧,虽然没有沿江占便宜,却因为庐山和鄱阳湖的阻隔,拉拢了富裕的九江。


大武汉的野望


武汉横跨江两岸,老家武昌更是在江南,凭借巨大的影响力把岳阳和九江两座湘赣重镇也纳入了湖北的省会的影响范围。最理想的大武汉版图,也就这样出现了。

资料来源:地球知识局

本期编辑:梁龙武 陆海空 赵益祯 孙磊峰

审核人:任宇飞 王冠

祝贺!李德仁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集5院院士于一身!

涨知识 | 那些被拆掉的著名古建筑,每一座都很惋惜

涨姿势 | 中国创新城市地图

会议通知 | “第十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暨全国地研联第十三届理事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的通知 (第一号)

佳文推荐 | 中国乡村旅游投资发展过程及其主体特征演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