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快讯 | 恭喜刘彦随研究员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2018年11月27日,第28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大会在意大利里雅斯特召开。新一届院士名单揭晓,本次共增选了46名院士,其中14名来自中国。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因其在基于农村土地利用和精准扶贫战略的乡村振兴与发展创新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被荣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本届大会共选出3名社会与经济科学领域的院士,分别是来自中国的刘彦随研究员、曾毅教授(北京大学)和来自美国的Badiane Ousmane教授(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
大会期间,刘彦随研究员还领取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颁发的2018年社会学领域的TWAS科学奖(TWAS 2018 Prize in Social Sciences),并发表了题为“China’s land policy an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的获奖演说。
微科普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也称“世界科学院”),原名是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Trieste),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的1221名科学家当选TWAS院士。除人文与经济科学等所在国家不设院士制度的领域外,当选TWAS院士必须首先是所在国家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中对推进发展中国家科学发展有贡献大者,也选了30多位TWAS院士。
刘彦随个人简介
刘彦随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农业地理与土地工程委员会(IGU-AGLE)主席、中国城乡发展智库联盟理事长、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刘彦随研究员长期从事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综合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办、国办委托国家重大项目(任务)等70余项。出版著作16本,发表论文480余篇,其中Nature, Science, Land Use Policy等SCI/SSCI论文130余篇,2015年以来连获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1999年获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科技一等奖,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起担任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组长,2018年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
10月17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为表彰大会发来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出席大会并讲话。经中国科学院推荐、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评审推送,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委员会评定,刘彦随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并接受胡春华副总理颁奖。当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亲切会见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并合影留念。
微科普
“全国脱贫攻坚奖”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有关要求,经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复设立的。在“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名义,每年表彰一批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出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等个人奖项共计99个,组织创新奖共40个。其中“创新奖”从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主体中产生,表彰推动扶贫改革创新的先进典型。
刘彦随研究员担任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组长以来,带领以地理学专业为主的1700余名专家学者团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系统研制了评估指标体系与技术规范,创新实地调查“六个一”工作方式,开发评估调查成套技术和“精评通”设备,建成了精准扶贫评估与决策系统。
刘彦随的团队应用新技术方法,提高工作效率30%、降低成本40%,保障了评估工作的客观、公正与科学性,连续4年圆满完成了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及全国首批贫困县退出评估重大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及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刘彦随还探索出了贫困化“孤岛效应”理论和工程扶贫模式,带领团队创建了多个扶贫研究示范基地,提交了多份报告并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和相关部委采纳。
扶贫路 乡村情——记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18-10-11 第4版
刘彦随在老家的窑洞前
陕西绥德县义合镇刘家坪村是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梁峁交错、沟壑纵横,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1985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刘家坪破天荒地放了第一场电影。“以后娃娃们好好学,谁考上大学我们就给谁放电影。”村支书大声地喊着,引来村民们一阵叫好。
那个夏天,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组长的刘彦随考上陕西师范大学,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第二天一大早,乡亲们自发结队把刘彦随送出山沟,送上了开往县域的大卡车。
父老乡亲们为走出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祝福,听着老人们的反复嘱托,刘彦随心里笃定:“等我学成后,一定报答这片养育的热土。”
知识改变命运
农村的贫困和疾苦,是深埋在刘彦随记忆里的伤痛。
对于他来说,“贫困”是早晨四五点钟就出工、因积劳成疾而早逝的父亲,是为了挣工分辍学供他读书的哥哥姐姐,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却衣食无着的日子。与贫困抗争,是他的父辈与同辈生活的全部,似乎没有尽头。
走出大山的刘彦随带着那个年代最朴素却最有力量的愿望——靠知识改变命运。
在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刘彦随完成了本科、硕士学习,后来,他又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拿到了博士学位,于199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部做博士后,之后留所工作。
刘彦随一点点地蜕变,挣扎着从贫困中破茧而出,可是,每一次振翅都牵动着他骨子里那根与贫困相连的神经。他承诺过,要报答。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示,“精准扶贫”思想开始形成。2014年1月,中央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
响应党的号召和国家战略需求,刘彦随带领创新团队潜心投入精准扶贫的事业,也践行着自己心系家乡的情怀和诺言。
刘彦随的乡村“调查经”
自从走上扶贫道路,刘彦随脚上的鞋总是破的。
为了完成好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刘彦随翻山越岭、进村入户,一年中有大半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平均两三个月就要磨破一双鞋。
他喜欢农村、情系农民,这里的人们让他时常想起刘家坪村。
他也常跟身边的人说,做乡村研究和服务决策必须脚踏实地,有深度才有高度,接地气才有底气。
科学评估,不接地气不行。为了得到最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刘彦随在与地方干部交心和协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调查的工作机制。
光是为了让实地调查避免被“设计”,刘彦随就费了不少心思,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成功的经验继续用,失败了改进到成功为止。时间长了,把成功的经验拢到一起,竟成了一本乡村“调查经”。
刘彦随(左五)与农民日间座谈
针对问题和需要,他创建了进村入户“六个一”工作方式,调研员入户调查时,都带着一套问卷、一部照相机、一台摄像机、一支录音笔、一个定位仪、一幅高分地图,确保调查工作务实、内容真实,过程可还原、问题可追溯。
走得多了,刘彦随和调查员们练就了“几分钟辨出贫困户”的本事。
“以前是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四看读书郎,五看收入稳不稳,六看群众认不认,跑得多以后,现在看一看家当,问一问情况,闻一闻味道,揭一揭锅盖,就基本能知道贫困程度了。”刘彦随经常跟关心扶贫的人们分享这本“调查经”。
“21世纪最有意义的上山下乡”
这些年,刘彦随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研制评估指标体系与技术规范,研发APP数据采集、监测、模拟成套技术体系和“精评通”设备,建成国家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与决策系统,推进国家精准扶贫“三库”(智库、文库、数据库)建设……
刘彦随在国际会议基地考察讲解扶贫工程
2015年,他主持完成“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任务;2016年主持完成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2017年牵头研制了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与平台技术系统;2018年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再次主持完成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工作。
作为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组长,刘彦随带领千余名专家学者坚持开展精准扶贫理论、政策与模式研究探索,撰写的评估报告、咨询建议等累计超过千万字。
他们的工作也因此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意义的上山下乡”。
这样的坚守与坚持,让刘彦随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科学奖、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等荣誉。
如今,刘彦随心中清晰地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牢记使命、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倾心奉献,为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实时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
“扶贫是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情,也是报效祖国的培养之恩。”对于刘彦随来说,他的家乡已经不只是陕北大山沟里的村子,而是中国每一寸渴望着脱贫的土地。
-The end-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排版:郝娜
责任编辑:王丽佳
审核:任宇飞 王冠 党少华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觉得不错,请给地小联多多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