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赏析 | 批判性思维:地理学思想研究和教育的核心
本文授权转载自:晓说地理人生
作者:尹梁明、殷清
你知道世界上第二高的山叫什么,在哪里吗?
你会看风水吗?
你能预报天气吗?
......
作为学习地理学的你,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是否会欲言又止?
因为,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还未触及地理学的精髓
我们很难说清楚地理学到底是什么?因为地理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关注日常生活,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地理问题。地理学是接地气的,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
地理学思想史研究对地理学学科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内对地理学思想史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地理学思想史的任务并不仅是讲述地理思想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演变的过程,而且要通过这一过程达到对地理学性质的把握和准确认识。思想本身也是非常强大的存在。
学生们往往对地理学思想和理论学习不太热衷并感到很吃力。比如: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女性主义地理学、后现代主义地理学、后结构主义地理学等等。很多学生对这些学派和理论并不了解,并且认为这些理论太难或是没有太大用处。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永远都不是实用的。地理学史并非简单的线性发展过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理解历史,才能创造历史。也许,历史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仍然对现在有用,更重要的是:人,还是不要成为失忆的,而应该成为诗意的。
我们对于地理学思想和理论的思考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叶超教授的研究生课程——《人文地理学思想与方法》。课程主要基于美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蒂姆·克雷斯韦尔(Tim Cresswell)的英文著作《地理学思想:批判性导论》(《Geographic Though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以学生课程汇报加讨论的形式展开。该书是2013年出版的、有代表性的西方地理学思想著作。它是地理学系列丛书之一,其目的是为北美大学生提供一个各学科和领域的批判性导论。
该著作主要按时间顺序编排,书的开篇阐明了理论的重要性、含义及其与历史的关系。在第二、第三章中,介绍了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时代(包括欧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地理学思想。第四章到第十二章重点阐述了20 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地理学思想,包括区域思想、空间科学和计量革命、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后结构、后人文与关系的地理学等。最后一章讨论一些欧美范式之外的地理学思想。《地理学思想:批判性导论》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思想史著作和教科书。优点在于其批判性地介绍案例,系统梳理各流派思想,脉络清晰、图文并茂、发人深省。
地理学思想研究和教育的核心
在于批判性
《Geographic Though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中的“Critical”既有关键又有批判之意,批判是关键,关键在于批判。批判已成为西方国家人文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核心思想和主旨,包括这本书在内的这套丛书就是典型例证。
该著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梳理了地理学的发展。实证主义地理学家批判区域地理陈腐守旧、过于倚重描述、缺乏学术性。人文主义则认为人非提线木偶,数字并不能完全反映具有创造性、想象力的人。后现代主义名义上存在各种“反”,但实质上承袭了现代以来的批判精神,反对“元叙事”,反对基础和本质。后结构主义反对僵化和决定性的结构。关系地理学反对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去单纯地追求事物本质。
中国地理学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与西方地理学思想趋于一致之处,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关键在于运用批判意识去梳理、总结、提炼、发展地理学思想。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多变的地理学思想,我们要能知变、应变、适变。
有两种对理论的态度,一是认为只有一种思想或理论优于其他,另一则是理论是一个工具箱,每种理论都有其价值,使我们理解生活以及世界的多样性,而后者是21世纪地理学的主流。只有保持批判性的意识和精神,才能逐渐把握不断变化的地理学思想的主调。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而未经批判的学术是不成熟的。值得庆幸的是地理学一直在批判中发展着。
地理学研究的主题:特殊性PK一般性
通过对地理学发展的梳理,《Geographic Though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认为地理学自古至今有两大主题:
一是人类如何与自然世界关联
(How do we, as humans, relate to and inhabit the natural world?)
二是如何看待一般与特殊之间的关系
(How do we think about the particular in relation to the universal?)
其中,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贯穿地理学思想史始终,且充满争辩。从古希腊以来,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奠定了数理的传统,追求一般性;荷马(Homer)奠定了描述的、区域的、艺术的传统,实际上是更强调特殊性。区域地理学者秉持地理学研究特定区域的观点,强调特殊性。实证主义地理学家批判区域地理,寻求一般性的法则。人文主义地理学家认为特殊性是到处存在的,不能用一般性去掩盖。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方法是深入挖掘一个条件理论,以一般性为主。女性主义地理学既关注普遍问题,也强调认知的差异,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杂糅。后现代地理学否定绝对空间秩序的存在,强调异质性、独特性、唯一性。后结构地理学注重情境化、差异性。关系地理学坚持普遍的关联性。后人文地理学则更多关注特殊性问题。
地理学思想演变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脉络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理学思想流派呈现大发展和大繁荣,但仍然在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腾挪,这和古希腊时代其实一致,这也许将是地理学今后发展的特性之一。偶尔可能会有杂糅,但是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的相爱相杀的紧张关系仍然会持续。
地理学的边界在不断变动,其边界是虚线而非实线。学科模糊和交界地带往往是思想碰撞、斗争的要地。地理学中对一般性的追求以科学性为代表,但并不仅仅只有科学性才能代表一般性。科学只是实现一般性的手段和方法。此外,“地方”“情感”“经验”“背景”等特殊性的话题也同样值得关注。所以,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地理研究同样需要重视,不可偏废。
何为批判?如何批判?
批判性是国外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批判性思维是学生训练的重要内容。相比之下,当今中国地理学界的批判性研究亟需加强,许多中国地理学专业学生、学者、教育者们仍缺乏批判精神、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这其中既有整体批判性缺失,也有个体批判能力缺乏的缘故。
批判性导论只是一个引子,引导读者运用批判性的地理学思想去审视周边的生活以及我们的世界。在此过程中,关键是主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寻找答案的意识和行动,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养成的素养和习惯。该书并没有为批判性思考指出捷径,但提供了诸多背景、知识素材和范例。正是如此,才使得批判性的地理学思想“落地”并变得通俗,同时也彰显了地理思想的包容、多元、深刻与丰富。
对于学术来说,好心人是要不得的。但是,对一切事物都无情地批判不是无理性的批判,不是要我们变成愤世嫉俗、张牙舞爪的模样,不是要我们变成见什么都骂的喷子,而是要我们学会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对万事万物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即使这个见解不一定被大众所接受(张粮锋同学语)。
批判性要求我们具备开放视野,从问题本身分析问题,遵循“三不”原则:不局限于学科界限,不迷信权威,不作茧自缚。
通过对《Geographic Though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全书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和概括,我们提交了课程论文。在徐建华老师和叶超老师的鼓励、支持和指导下,将课程论文的题目修改为“在一般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地理学——以《地理学思想:批判性导论》为范本的考察”,我们和老师一起对论文进行了多轮修改,最终该文在《地理研究》2018年第10期“观点与争鸣”特辑上得以刊出。
必须声明,这篇文章是一项集体智慧的结晶。除了徐建华老师和叶超老师,我们要感谢所有2016级《人文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一同上课的同学,他们的认真研讨激发了我们。大家在最后一堂课结束的关键词,从“觉醒”到“开心”,恰恰反映出地理思想的价值。
课堂
课 间
叶超教授经典语录的热词云图(林柄全出品)
(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犹记得第一堂课叶超老师提出“人文的核心是爱与和平”。如果爱不是智慧的话,那么爱比智慧更重要;如果爱是智慧的话,那么爱就是智慧的核心。感谢这一堂有爱的课让大家相遇。
思想的种子一旦种下,将会结出意想不到的硕果。这篇在《地理研究》刊发的题为“在一般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地理学——以《地理学思想:批判性导论》为范本的考察”的文章只是一枚小小的果子,却凝聚和反映着诸多结晶。
这不是结束,这更是开始!
-The End-
来源 | 晓说地理人生
整理、排版 | 尹涛涛 陈诗音
责任编辑 | 徐晓凡
审核 | 任宇飞 王冠 常贵蒋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觉得不错,请给地小联多多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