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赏析丨方创琳、王振波等: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
摘要
美丽中国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落实到2030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中国实践。党和国家针对“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战略部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但目前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及建设成效等问题并不清晰。
本文从广义和狭义视角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将人地和谐共生论、五维一体美丽论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理论基础,进一步构建了包括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社会和谐、体制完善、文化传承等5 个维度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运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测评方法,对2016 年中国341 个地级(州)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进行了科学评估,为推动美丽中国科学稳步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
(作者信息:方创琳(1966-), 男, 甘肃庆阳人, 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1715M),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城市群发展与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效应等。)
引言
“确保到2035 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
美丽中国概念的总结与提出过程——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思想,再到党的“十大”报告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最后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五位一体”理论基础基本形成,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低效到绿色集约的根本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将美丽中国建设推向加快实施阶段。
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思想研究进展——国内学者也从不同学科视角就美丽中国开展了少许的探索性研究工作,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与归纳总结为主,研究内容涉及美丽中国的理论内涵、行动意义、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管制、美丽中国与旅游产业发展、美丽中国与乡村振兴、美丽中国与学科建设、美丽中国与城市规划等。也有少量文献探讨了美丽中国的评价指标体系。但现实中,各地对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到哪一阶段、如何评估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等问题并不清晰,亟需总结美丽中国的理论内涵,建立一套科学权威的评估体系,制定可操作的评估技术标准,及时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评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美丽中国科学稳步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
基本内涵:广义与狭义之论
从广义内涵分析,美丽中国是指在特定时期内,遵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律,将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落实到具有不同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上,形成山清水秀、强大富裕、人地和谐、文化传承、政体稳定的建设新格局,成为到2035 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目标之一,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从狭义内涵分析,美丽中国是指在特定时期内,遵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律,将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落实到具有不同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上,实现生态环境有效保护、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形成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强大富裕、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理论基础:人地和谐共生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立论之基。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其内涵体现在人与自然新和谐、绿色文明新境界和人类社会新形态。
理论框架:五维一体美丽论
根据美丽中国建设的广义内涵和“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可以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五位一体”的核心要素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框架,形成由生态环境之美、绿色发展之美、社会和谐之美、文化传承之美和体制完善之美构成的“五维一体”美丽中国建设理论框架。
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
指标体系
基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框架,参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等,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社会和谐、体制完善、文化传承等5 个目标、31 个具体指标构成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内环中正负号代表指标方向,环外的数值代表指标权重。
评估方法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方法主要采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 测评法。主要依据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社会和谐、体制完善、文化传承等5 个维度构成的综合美丽指数反映美丽中国建设水平。根据每个评估指标的上、下限阈来计算单个指标指数,再根据指标权重求和,衡量出城市、省(直辖市) 和全国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
评估结果分析
美丽中国建设分维度评估结果分析
全国生态环境美丽程度较高,空间分异显著。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华南地区是生态环境美丽优势区,华北平原地区是生态环境美丽指数低值区。按省域分析,青海、福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河北、山西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按地级行政单元分析,儋州市、新余市、通辽市、厦门市、海北州、泉州市的生态环境美丽指数较高, 而衡水市、德州市、濮阳市、石家庄市和乐山市的生态环境美丽指数较低。
全国绿色发展美丽程度较低,且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地区是绿色发展美丽优势区,西北边境地区是绿色发展美丽指数低值区。按省域分析,广东、浙江、江苏的绿色发展状况较好,新疆、四川、广西绿色发展状况较差。按地级市分析,约51%的地级市在全国平均水平以,昌都市、三沙市、山南市、林芝市、儋州市绿色发展美丽指数排在前几位,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黑河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等老少边穷地区绿色发展美丽指数较低。
社会和谐美丽程度偏低,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和谐美丽程度相对较高。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地区是社会和谐美丽优势区,西南地区是社会和谐美丽指数低值区。从省域分异来看,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社会和谐水平较高地区,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社会和谐水平较低。从地级市分析,约42%的地级市社会和谐美丽程度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深圳市、东莞市、舟山市、杭州市、广州市是社会和谐美丽指数前五名的城市,其中深圳市社会和谐美丽指数最高,为0.80;阿克苏地区、林芝市、山南市、昌都市等城市社会和谐美丽指数较低。
体制完善美丽程度较低,空间分异不显著。东北地区、藏南地区、长三角地区、华中地区是体制完善美丽优势区。按省域分析,黑龙江、浙江、吉林、江苏体制建设较完善,贵州、河北体制完善程度较低。按地级市分析,北京市、邯郸市、杭州市、枣庄市、衢州市是体制完善美丽指数前5 名的城市,西部和边境地区城市体制完善指数偏低。
文化传承美丽指数最低,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最短板。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是文化传承相对美丽优势区。按省域分析,新疆、山西等地文化传承较好,贵州、广西文化传承较差。按地级市分析,北京市、西安市、南京市、乌鲁木齐市、苏州市是文化传承美丽指数前5位的城市,其中北京市文化传承美丽指数最高,为0.63;三沙市、贵港市、昭通市、绥化市、黄南藏族自治州是文化传承美丽指数较低。
美丽中国建设综合评估结果分析
生态环境美丽指数最高,其他4 个维度的美丽指数得分均较低,绿色发展美丽指数和社会和谐美丽指数较为分散,说明不同城市间的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文化传承美丽指数最低,是最需要提升的短板。
东部沿海地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较快,中部地区、西南地区、新疆等地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较慢,水平较低。按省域分析,浙江、福建、青海等地美丽综合指数较好,而贵州、广西、河北综合美丽指数较低。按地级市分析,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厦门是综合美丽指数位居前5 位;黔南、黔西、定西、临夏、昌吉等地区综合美丽指数较低。
生态环境美丽指数显示深圳、厦门、福州、广州等城市较高,而济南、郑州、石家庄等城市的生态环境美丽指数较低;绿色发展美丽指数显示北京、深圳、广州、杭州较高,拉萨、西宁、合肥等城市建设进程较慢;社会和谐美丽指数显示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社会建设较好,而拉萨、西宁、南宁等城市的社会建设较滞后;体制完善美丽指数显示大部分城市水平相近,只有南宁、南京、郑州等略低;文化传承美丽指数除了北京以外,其他城市均处于较低水平。
对策建议
1、构建并发布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美丽 中国建设的动态评估
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和省市的自然条件、主体功能、地域文化、发展基础和地方政策的异质性,因地制宜地构建包括生态环境之美、绿色发展之美、社会和谐之美、体制完善之美和文化传承之美等多维度、多层次、多目标、多标准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体系。建议在全国各省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中,为保障美丽中国的建设方向,提升建设效率与建设质量,避免建设过程中出现美丽走偏、美丽不足和美丽不持久等问题,构建并发布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既要充分体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环境之美、绿色发展之美、社会和谐之美、体制完善之美和文化传承之美,又要充分考虑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地域文化及美丽差异。依据评估标体系,选取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国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开展动态监测与综合评估,深入了解各地区美丽中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就,取长补短,为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中国保驾护航。
2、编制并发布美丽中国建设的技术评估标准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需要对各省市“美丽”建设情况进行多维度、多尺度、多层次分析,评估面广、要求多、难度大,亟需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实用性高、适用面广的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技术标准。建议国家主管部门编制并发布美丽中国建设的技术评估标准,出台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技术指南和评估办法,以此标准为指引,开展全国及各省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的综合评估,通过评估,发现短板,找出差距,进而提出提升美丽中国建设质量的对策措施。
3、开展美丽中国建设综合区划,分区因地制宜地开展 美丽中国样板区建设试点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由美丽轴—美丽区—美丽群构成的“以轴串区,以区托群”的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区划格局。其中:美丽轴由东部沿海美丽轴线、中部沿长江通道美丽轴线、西部沿丝路美丽轴线构成“H”型美丽轴;由东北美丽大区、华北美丽大区、华东美丽大区、华中美丽大区、华南美丽大区、西北美丽大区、西南美丽大区和西藏美丽大区构成8 大美丽大区。美丽群由19 个城市群组成。
综合考虑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人文地理区划、生态区划、气候区划、经济区划、主体功能区划和新型城镇化区划等区划,建议制定承载与融合地域发展全要素的美丽中国综合区划,分区进行美丽中国样板区建设试点,因地制宜地建立若干个公认的美丽中国建设样板和示范区,进一步总结归纳“美丽”模式与“美丽”路径,为全国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经验与借鉴。2015 年杭州成为全国首个省部共建的美丽中国建设试点城市,取得了阶段性试点成效。建议全国层面以杭州为美丽中国建设样板区,东北地区以大连为样板区,华北以北京为样板区,华东以杭州为样板区,华中以武汉为样板区,华南以深圳为样板区,西南以昆明为样板区,西北以西安为样板区,青藏以西宁为样板区,全面推开各省市的美丽中国建设试点工作。
4、把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
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稳固大国地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但美丽中国建设进程总体缓慢,建设水平总体偏低。建议把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层层签订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责任书,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部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考核体系。依托美丽中国建设评估体系,建立政府考核为主、兼顾第三方评估考核体系,对各省市美丽中国建设情况进行层层考核,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布,不达标者严格问责。真正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文字、排版:刘有于
责任编辑:张英浩
审核:任宇飞 王冠 梁龙武
猜你喜欢
干货分享 | 人文经济地理、自然资源与环境类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
都是成年人了,要懂得夸地小联“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