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赏析 |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村庄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自然资源学报 Author 李裕瑞 等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村庄是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科学识别村庄类型、把握村庄发展阶段,进而明确村庄振兴路径,有助于形成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了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四种村庄类型及其分类发展策略,但对于如何进行村庄分类,缺乏较为明确的说明或标准。中央农办等五部门于2019年1月发布的《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 提出“力争到2019年底,基本明确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村庄分类”。由此,针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有关文件对于村庄分类的工作要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团队的李裕瑞副研究员与合作者对村庄分类的原则、体系、标准与方法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以期有效支撑村庄分类工作、服务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前期研究报告被有关部门采用,在宁夏盐池县的实证研究成果支撑了该县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及乡村振兴地域模式示范工作。形成的研究论文《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村庄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在《自然资源学报》2020年35卷第2期发表。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推进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村庄分类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村级层面有效落地的先导工作,对于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四种村庄类型,但并未明确具体的分类原则与方法。针对实践工作需要,本研究基于该四种村庄类型,进一步明确了其二级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建立了村庄分类模型(VCM),从村庄特色、村民生存、发展建设、城村联系、村庄功能等五个维度,提出了村庄分类的参考指标体系。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作为案例区,基于前述原则、方法与模型,对该县102个行政村进行分类。实证检验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原则和方法对于村庄分类具有实践指导价值。需要说明的是,鉴于村庄内外部条件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具体工作时仍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部分参数、阈值的设定。
原文可到中国知网下载
李裕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兼)。主要从事土地整治与村镇发展研究,涉及土地整治模式与技术、村镇发展机理与模拟、乡村振兴路径与规划、黄土高原人地系统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类资助、特别资助等课题近20项。出版专著2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2017),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18)、自然资源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第三梯队(2019)。E-mail: lyr2008@163.com
刘彦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农业地理与土地工程委员会(IGU-AGLE)主席。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自然资源部现代土地工程与乡村振兴创新团队负责人,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城乡发展与精准扶贫。2018年、2019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E-mail: liuys@igsnrr.ac.cn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自然资源学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公众号所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