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目录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年第11期佳文推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Author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编者按

今天为大家呈上2020年第22卷第11期刊文摘要。本期包括 “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 “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遥感科学与应用技术”3个栏目,共15篇文章。

全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进入学报官网。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基于粒子滤波的行车轨迹路网匹配方法


郑诗晨, 盛业华*, 吕海洋

引用格式:

郑诗晨, 盛业华, 吕海洋. 基于粒子滤波的行车轨迹路网匹配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09-2117.

摘要:行车轨迹是一种时间序列的地理空间位置采样数据,而传统的轨迹—路网匹配方法主要以全局或局部寻优的方式建立轨迹—路网匹配关系,影响了时空场景中数据的匹配计算过程的相对独立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基于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PF)原理建立行车轨迹与道路网络之间的匹配关系。首先,沿轨迹中车辆运动方向在道路网络中搜索邻近道路节点,在与道路节点拓扑邻接的道路弧段上初始化随机生成粒子,根据轨迹中车辆运动模型将粒子沿所在道路弧段移动;然后,基于PF原理计算各时刻粒子运动状态及与行车轨迹采样点之间的距离误差,根据高斯概率密度函数计算粒子权重并利用随机重采样方法进行粒子重采样,迭代更新粒子运动状态;最后,计算与搜索到的道路节点拓扑邻接的每条道路弧段中累计粒子权重,通过各道路弧段累计权重计算轨迹—路网匹配关系。以行车轨迹进行实验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可以通过粒子时空变化反映采样点的移动,行车轨迹—路网匹配结果的正确率大于85%,能够实现行车轨迹和路网的准确匹配。

关键词:行车轨迹;时间序列;粒子滤波;道路网络;地图匹配;随机粒子;邻接道路弧段;运动模型


基于粒子滤波的车行轨迹—路网匹配算法流程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一种灰度体素结构分割模型下的机载LiDAR 3D滤波算


王丽英*, 赵元丁

引用格式:

王丽英, 赵元丁. 一种灰度体素结构分割模型下的机载LiDAR 3D滤波算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18-2127.

摘要:针对现有的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滤波算法未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所有信息及其所采用的数据结构表达复杂、存在信息损失等缺陷,提出了一种灰度体素结构分割模型下的机载LiDAR 3D滤波算法。算法首先以综合利用机载LiDAR数据的高程及强度信息为目的将点云数据规则化为灰度(体素内激光点的平均强度的离散化表示)体素结构,然后基于各体素间的空间连通性和灰度相似性准则,将灰度体素结构分割并标记为若干个3D连通区域,最后依据地面与其它目标的高差特性提取与其对应的3D连通区域。算法优势在于:基于体素结构设计,为3D滤波算法;综合利用了地面目标的几何及辐射特征,对比传统滤波算法可应用于更复杂的场景;滤波结果为3D地面体素形式,可直接用于创建地面3D模型。实验采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ISPRS)提供的不同密度的机载LiDAR基准测试数据测试了邻域尺度参数的敏感性及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并和其他经典滤波算法做对比。定量评价的结果表明,51邻域为最佳空间邻域尺度;点云密度为0.67点/m2的数据集1的滤波平均完整率、正确率及质量分别为0.9611、0.9248及0.8934;点云密度为4点/m2的数据集2的滤波平均完整率、正确率及质量分别为0.8490、0.8531及0.7404;对比其全经典滤波算法本文算法在高密度点云数据滤波时表现更佳。

关键词:激光雷达;滤波;体素结构;3D连通区域;几何特征;辐射特征;分割;高斯混合模型


误差分布顶视图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基于Item2Vec负采样优化的专题地图产品个性化推荐方法研究


毛文山, 赵红莉*, 孙凤娇, 蒋云钟, 姜倩, 朱彦儒

引用格式:

毛文山, 赵红莉, 孙凤娇, 等. 基于Item2Vec负采样优化的专题地图产品个性化推荐方法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28-2139.

摘要:建立适用于专题地图产品检索的用户偏好推荐模型是提高专题地图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在专题地图产品推荐场景中,存在严重的内容冷启动和评论数据稀疏问题,现有的推荐算法无法为特定类用户推荐不同特征的专题地图产品,导致用户从专题地图中获取偏好信息受到限制。因此,本文构建基于负采样的连续词袋模型和基于Word2Vec的Item2Vec相结合的用户偏好推荐方法,用于专题地图产品推荐。① 计算用户行为日志文件中交互行为数据的隐性评分,以代替专题地图推荐信息流场景中稀疏的用户评论数据;② 基于负采样的连续词袋模型提取目标专题地图的前后地图序列感知特征信息,通过控制正负样本比例为1:2,提升目标专题地图潜在评分的预测精度;③ 通过Item2Vec将带有用户行为特征信息的专题地图映射到向量空间,计算用户对专题地图的相似度矩阵,根据用户偏好程度完成推荐。在构建的专题地图评分实验数据集Thematic CMaps和4个公开验证数据集MovieLens上的测试结果表明:与LFM、Personal Rank、Content Based和SVD 4种传统推荐算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潜在评分的预测精度,推荐性能最高达到27.85%;与以霍夫曼采样方式的Item2Vec基础方法和YouTubeNet 2种神经网络推荐算法相比,评分预测精度有一定提高,且推荐性能不断提升,最高达到2.97%和5.78%。以经典算法奇异值分解(SVD)为例,将MovieLens-20M数据集切分后,在数据量不断增大的数据子集中,本文所用方法的评分预测精度和性能均优于SVD方法。

关键词:地图个性化推荐;专题地图产品检索;深度学习;负采样;Item2Vec;CBOW模型;用户事件行为;隐性评分


CBOW模型优化训练流程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城市生长与形态双维分形模型改进及应用


李亚桐, 张丽君*, 叶士琳, 祁新华

引用格式:

李亚桐, 张丽君, 叶士琳, 等. 城市生长与形态双维分形模型改进及应用[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40-2151.

摘要:分形方法是测度城市生长与形态演化的重要方法,然而其标度区范围的自然识别依然存在瓶颈。本文采用二阶导数识别半径法标度区界线,结合经典计盒法模型提出改进的双维分形标度律测算方法,以郑州市为案例区验证模型的精度与效度,综合解析郑州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生长演变特征。结果显示:① 利用二阶导数自动识别半径法标度区界线可显著提升分形模型拟合效果,拟合精度R2由0.920提升至0.996以上;② 郑州城市空间结构存有双标度现象,城市生长扩张并非标准环形波状推进,半径法模型仅在“城市中心边缘—建成区内侧”的环状范围拟合有效,城市结构可能存有自仿射生长或随机多分形特征;③ 1982—2020年郑州城市形态演化为明显的中心蔓延模式,职能用地的空间配置整体均匀程度偏高,功能分异程度较低,存有城市景观较紊乱,系统效率不高的隐患。本研究对半径法分形模型中拟合精度难以提升的应用瓶颈作出了突破性尝试,为城市生长模拟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丰富了城市分形研究。

关键词:城市生长;城市空间形态;标度区识别;二阶导数方法;双维分形模型;径向维数;网格维数;郑州市


2011—2020年郑州职能用地标度区空间范围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不同下垫面DTD模型与TSEB模型比较


丁忠昊, 宋立生*, 徐同仁, 白岩, 刘绍民, 马明国, 徐自为

引用格式:

丁忠昊, 宋立生, 徐同仁, 等. 不同下垫面DTD模型与TSEB模型比较[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52-2165.

摘要:双源能量平衡模型(Two Source Energy Balance, TSEB)和双温度差模型(Du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DTD)目前已应用于不同的下垫面类型和环境条件下地表蒸散发估算研究,但是由于模型构建理论机理的差异,模型表现会随着下垫面类型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选取了黑河流域高寒草地、半干旱区灌溉农田以及干旱区河岸林3种下垫面类型地面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DTD模型和TSEB模型的适用性以及主要误差来源。结果表明:① 在瞬时尺度上,DTD模型在高寒草地上估算潜热通量的误差较小,其RMSE为62.00 W/m2,而TSEB模型的RMSE为75.49 W/m2,2个模型的精度会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出现差异;在半干旱区灌溉农田区域,2种模型表现较为一致,但是在干旱区河岸林,2种模型都低估了潜热通量,且模型误差较大;② 在日尺度上,DTD模型和TSEB模型的表现与瞬时尺度表现较为一致,同时2种模型拆分的植被蒸腾比与基于uWUE模型(Water Use Efficiency, uWUE)拆分的结果吻合较好,但DTD模型的表现要优于TSEB模型;③ 相比较DTD模型而言,TSEB模型对地表温度输入误差更为敏感。本研究通过对比DTD模型和TSEB模型在不同下垫面和环境条件的表现,为今后模型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DTD模型;TSEB模型;下垫面类型;地表蒸散发;植被蒸腾;土壤蒸发;地表温度;真实性检验


不同站点LST观测数据在引入误差前后驱动模型估计日蒸散发值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基于历史相似案例空间推演的地震伤亡人口评估方法研究


曾婷婷, 宫阿都*, 陈艳玲, 杨雨晴

引用格式:

曾婷婷, 宫阿都, 陈艳玲, 等. 基于历史相似案例空间推演的地震伤亡人口评估方法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66-2176.

摘要:地震是对人类生存构成最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导致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选取中国2000—2013年震级为4.0级以上且有人员伤亡的地震灾害统计数据作为历史案例,以基于历史案例的灾情加权综合评估模型(Assessment Method of Natural Disaster Based on Similarly Historical Cases,SHC)为基础,考虑历史案例与当前灾害的空间相关程度,获得改进的基于历史相似案例空间推演的地震伤亡人口评估(Assessment Method of Earthquake Casualties Based on Spatial Reasoning of Similarly Historical Cases,SRSHC);并选取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及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作为验证案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① 对于3个验证案例,SRSHC模型的最佳评估精度均在95%以上,表明该方法在地震伤亡人口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适用性;② SRSHC模型相较于SHC模型,参评案例的个数少且精度更高,以2010年四川芦山地震为例,当参评案例个数为3个时,SRSHC模型评估结果达到最佳(97.92%);而SHC模型参评案例个数需6个达到评估结果最佳(35.49%),这表明历史案例与当前灾害发生地区的空间相关程度对评估结果有较大影响;③ 灾情评估的精度与参评案例的个数有关,当参评案例在2个以上时,模型评估的精度随着参评案例个数的增加呈平稳下降趋势;当参评案例的个数为3~4个时,SRSHC模型的评估精度最佳。基于历史案例的灾情评估方法成本低、效率高、时效性强,且方法简单、约束条件较少、容易实现, 在灾情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灾情评估;快速评估;空间推演;历史相似案例;地震;伤亡人口;SRSHC模型;空间相关程度


不同参评案例个数的SRSHC模型和SHC模型评估精度比较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老年人高血压与Ⅱ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布的影响


廖书冰, 蔡宏*, 袁艳琼, 张蓓蓓, 李义平

引用格式:

廖书冰, 蔡宏, 袁艳琼,等. 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老年人高血压与Ⅱ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布的影响[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77-2187.

摘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与老年慢性病患病率有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而夜间灯光强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直接反征;因此,使用夜间灯光数据进行老年慢性病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南省常宁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和研究区各乡镇老年高血压及Ⅱ型糖尿病患病率统计数据,对常宁市26个乡镇单位老年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布特征差异进行了分析,进而通过建立模型模拟了研究区2种老年慢性病患病率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夜间灯光均值与老年高血压及Ⅱ型糖尿病患病率的相关性都强于夜间灯光总量,且老年Ⅱ型糖尿病患病率与夜间灯光强度之间的关系要强于老年高血压患病率;② 对于同种慢性病患病率的分布,夜间灯光均值的影响要大于夜间灯光总量,且夜间灯光总量和均值对糖尿病患病率分布的影响均大于老年高血压患病率;③ 居住在高夜间灯光均值地区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低夜间灯光均值地区的6.493倍,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为8.556倍;④研究区老年高血压及Ⅱ型糖尿病与夜间灯光均值的一元线性拟合模型精度较高,可以较为精确地在模拟研究区老年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的空间分布。该研究成果可为夜间灯光数据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和区域性老年人高血压及Ⅱ型糖尿病患病原因分析,及相似病种患病情况的调査和预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珞珈一号;夜间灯光;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皮尔逊相关性分析;OR值;患病率空间分布;模型拟合


研究区老年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率分布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效应分析


汪小英, 李小漫, 沈镭*, 王宜龙

引用格式:

汪小英, 李小漫, 沈镭, 等. 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效应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88-2198.

摘要:城乡一体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是建设高效的能源经济体系、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性途径。因此城乡一体化对能源效率的效应分析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测度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能源效率值,并分析其时空上的分异特征,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3个维度的综合指标体系评价城乡一体化水平,以此为基础运用Moran's I指数确定了能源效率、城乡一体化水平及其他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最后运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估计城乡一体化及3个控制变量的回归参数值并作空间效应分析。得出结论:① 从空间相关性分析来看,长江经济带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也对能源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技术进步则在一定条件下与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② 从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来看,城乡一体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要小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而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最小;③ 城乡一体化水平对能源效率的正向影响程度随着能源效率的上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其影响在空间分布上自东向西呈现出递增的特征;④ 长江经济带的能源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基于此,对长江经济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能源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DEA;城乡一体化;能源效率;混合地理加权回归;空间分布特征;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分析


2011年和2017年城乡一体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的空间效应分布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北京市人口时空动态分析


崔晓临, 张佳蓓, 吴锋*, 张倩, 吴尧慧

引用格式:

崔晓临, 张佳蓓, 吴锋, 等.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北京市人口时空动态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99-2211.

摘要:高精度、动态、空间化的人口数据是科学核算城市资源环境压力、促进人口合理调控的重要参考依据。研究首先以2012和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统计信息为基础,融合夜间灯光、土地利用、道路网络等数据,依据用地类型、VANUI指数对街道分割成的区域进行分类和分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人口空间化模型,制备2期100 m格网尺度的人口空间化数据。验证表明,模型误差在10%以内;与已有成果对比分析发现,人口空间化数据整体与局部精度均有提升。最后,基于该数据分析北京市人口分布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格网单元上的人口平均数量在-2542~190之间变化,以-500~500人为主。② 2期人口空间分布均呈“内密外疏”格局,且减少人口主要聚集于城六区,2012—2017年间减少近21万人;③ 首都功能核心区减少人口最为显著,减少量占城六区减少量的62%;④ 二三环间减少人口最多,共减少近11万人,减少量占城六区减少量的52%;⑤ 与城六区接壤的城郊街道,人口呈现增加趋势,可能形成新的人口聚集区。北京市人口时空变化特征与首都功能定位、产业升级转型、人口疏解政策实施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研究可为北京市未来人口空间合理布局与人口疏解政策完善提供定量化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人口空间化;格网尺度;时空动态;多源数据;夜间灯光;空间分析;人口疏解;北京市


北京市2012与2017年100 m格网人口分布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双评价”视角下基于FLUS模型的武汉大都市区土地利用模拟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赵轩, 彭建东*, 樊智宇, 杨晨, 杨红

引用格式:

赵轩,彭建东,樊智宇,等.“双评价”视角下基于FLUS模型的武汉大都市区土地利用模拟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11):2212-2226.

摘要: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对于保障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现有研究多以规划实践的技术探讨为主,但对资源环境的定量化评估不足,且较少在大都市区尺度开展研究。本文以武汉大都市区为研究案例,提出在耦合多种要素构建“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FLUS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模拟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等对结果进行分析校验。结果表明:① 土地利用模拟KAPPA系数为0.95,总体精度为0.96,能较好的反映未来用地变化情况,且结果显示城镇建设用地呈蔓延式扩张,有必要通过划定边界来控制城镇开发;② 根据模拟结果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能够避免城镇建设集中占用生态或农业价值较高的区域,并在优化形态的基础上改善武汉大都市区的城镇空间布局,有很强的适用性;③ 驱动体系评价表明,相较于单一因子库,“双评价”因子库精度更高,且更能优化景观格局,促进建设用地斑块集聚发展并填补建成区空白,更符合区域发展诉求;④ 扩张结果评价表明划定结果与武汉大都市区的未来发展模式吻合,未来空间管控应重点关注临空港片区、阳逻片区、光谷-未来城片区、纸坊片区扩张的潜在价值。本研究验证了FLUS模型在武汉大都市区内应用的有效性,为规划管控及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模拟;城镇开发边界;双评价;FLUS模型;武汉大都市区;景观格局指数;空间管控;区域协同发展


武汉大都市区增长核密度(2015—2035年)与远景规划拟合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基于复合指数模型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饱和校正方法


许文鑫, 梁娟珠*

引用格式:

许文鑫, 梁娟珠. 基于复合指数模型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饱和校正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27-2237.

摘要:由于OLS传感器航行过程中增益记录和交叉定标的缺失,使得DMSP夜光影像在城市中心出现过度饱和等问题,因此探讨灯光数据去饱和方法在人类活动强度评估和城市时空演化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有学者提出使用NDVI修正饱和灯光数据的VANUI指数,为研究灯光数据去饱和提供了简单便捷的思路,然而该指数在部分城市中较难有明显的校正效果。本文在VANUI指数思想的基础上,顾及到人口密度随着郊区到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呈现指数型增长,提出了基于复合指数模型校正夜间灯光指数CEANI,为人类活动强度评价等研究提供更准确的结果。研究表明:① 与VANUI相比,CEANI在刻画城市内部饱和区域特征时具有更好的细节,较好地凸显城市内部空间异质性;② 在25组随机样本的相关对比中,CEANI(R2 mean=0.79)与辐射定标产品比VANUI(R2 mean=0.68)具有更高的相关性;③ 三大城市群中CEANI与常住人口的R2分别为0.767、0.676和0.841,比VANUI(R2分别为0.640、0.553和0.775)分别提高了0.127、0.123、0.066,相较于VANUI,CEANI与常住人口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对于人口指标的估算能力更强。

关键词:夜间灯光影像;DMSP/OLS;城市灯光;去饱和;VANUI指数;CEANI指数;人类活动强度;复合指数模型
三大城市群县域尺度中CEANI、VANUI对人口数据的回归分析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一种由粗到精的光学与SAR遥感图像配准算法


张明祥, 王泽根*, 白茹月, 贾鸿顺

引用格式:

张明祥, 王泽根, 白茹月, 等. 一种由粗到精的光学与SAR遥感图像配准算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238-2246.

摘要:由于光学遥感图像和SAR图像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强度差异,且SAR图像存在斑点噪声,使得其配准存在较大难度。为此,本文结合基于特征和基于区域图像配准方法的优点,并组合为混合模型,提出一种由粗到精的自动配准算法。以光学遥感图像和SAR图像分别为参考图像和待配准图像,先以基于特征点的SAR-SIFT完成粗配准,再以基于区域的ROEWA-HOG完成精配准。① 采用SAR-SIFT算法进行特征点检测和特征匹配来计算图像的仿射变换模型,以消除参考图像和待配准图像之间明显的旋转、尺度和平移差异,至此完成图像粗配准;② 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块Harris角点检测在参考图像上获得特征点,并根据特征点确定待配准图像上的同名点搜索区域;③ 计算图像的ROEWA梯度,构造以特征点为中心的模板区域内的HOG特征向量,以SSD作为相似性测度搜索待配准图像上的同名点,完成高精度的图像配准;④ 进行图像配准实验,对配准结果进行目视检查和精度评估。经过多组光学与SAR图像配准实验,验证本文算法能够结合基于特征和基于区域的图像配准方法的优点,较好地抵抗光学与SAR图像之间的非线性强度、旋转、尺度、平移差异和SAR图像的噪声影响,并逐步提高配准精度,最终配准精度达到1个像素左右,实现了光学与SAR图像的高精度自动配准,能够满足光学与SAR图像后续综合应用。

关键词:光学图像;SAR图像;图像配准;特征匹配;模板匹配;混合模型;SAR-SIFT算法;HOG特征;ROEWA算法


光学与SAR图像粗配准和精配准结果 注:从左到右分别为粗配准和精配准结果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高性能SAR成像算法


王振力*, 王群, 陈先意, 马如坡, 刘晓迁

引用格式:

王振力, 王群, 陈先意, 等. 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高性能SAR成像算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247-2255.

摘要:传统距离多普勒算法(RD)较低精度的SAR成像质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实际应用的需要。为解决传统距离多普勒算法成像性能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高性能SAR成像算法(FrFT-RD)。本文详细推导SAR距离向信号运用分数阶Fourier变换时最佳阶数的计算表达式,同时给出方位向相应的计算式。理论分析表明距离(方位)向最佳阶数均取决于SAR成像参数并具有唯一性,无须迭代运算,可极大提高FrFT-RD算法的工程实用性。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向和方位向上最优阶数,在分数阶Fourier变换域完成FrFT-RD算法的构建。机载SAR模拟数据和星载SAR实测数据测试表明,FrFT-RD算法在分辨率、峰值旁瓣比(PSLR)成像性能方面比传统RD算法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距离向和方位向分辨率提高比值分别为45.92%和48.06%;距离向PSLR和ISLR降低幅度为1.45 dB和2.59 dB,而FrFT-RD算法在方位向PSLR和ISLR成像性能方面与传统RD算法相当。

关键词: Fourier变换;分数阶Fourier变换;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多普勒算法;峰值旁瓣比;积分旁瓣比;脉冲压缩


FrFT-RD算法构建流程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夜光遥感支持下的城市人口核密度空间化及自相关分析


孙小芳*

引用格式:

孙小芳. 夜光遥感支持下的城市人口核密度空间化及自相关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256-2266.

摘要:基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街道社区人口统计数据、夜光遥感影像、Landsat8影像,融合核密度与回归方程,绘制30 m栅格空间分辨率的人口密度图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① 采用核密度方法对69个社区人口计算生成人口密度分布图。建立786个居民小区点的人口密度与夜光遥感的常规QQ分位图,检测出人口密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区域:五凤街道和洪山镇。② 建立人口密度与夜光遥感、Landsat8线性分解的不可渗透表面影像之间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修正两个区域的人口密度误差。③ 采用高/低聚类分析、热点分析、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得到鼓楼区人口高聚类属性,显示了鼓楼区最大商业圈区域与人口密度最大居民点区域,展示了人口聚类的空间局部差异性格局。结果:① 研究中所采用的人口空间化技术融合了2种空间化方法:核密度与回归方程。生成30 m栅格空间分辨率的人口密度图。② 鼓楼区人口密度均值分为3种类型:11 000、25 000和50 000人/ km2,人口密度分布近似正态分布。③ 当鼓楼区人口密度均值大于33 000人/ km2,不可渗透表面灰度值与人口密度相关性更强。反之,夜光亮度值与人口密度相关性更强。

关键词:夜光遥感;人口密度;核密度;回归方程;空间自相关;高/低聚类分析;热点分析;聚类和异常值分析


人口密度聚类和异常值分析三维散点图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老挝北部Sentinel-2 A/B云覆盖适宜阈值界定及其影像获取概率时空差异


刘怡媛, 李鹏,*, 肖池伟, 刘影, 谢正磊

引用格式:

刘怡媛, 李鹏, 肖池伟, 等. 老挝北部Sentinel-2 A/B云覆盖适宜阈值界定及其影像获取概率时空差异[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267-2276.

摘要:光学卫星影像云覆盖时空特征评估是衡量其作为重要遥感监测数据源的前提。Sentinel-2 A/B影像因其免费获取、多光谱(红边)、更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已在全球不同尺度陆面植被与生态监测中受到重视。相较于Landsat等同类影像产品,有关Sentinel-2 A/B的云覆盖分析还未见报道。本文利用2016—2018年老挝北部所有5288景Sentinel-2 A/B影像(Granule/Tile)的云覆盖元数据,基于不同云覆盖阈值(0~100%)水平下的影像获取概率差异确定了影像获取概率分析的云覆盖适宜阈值,并揭示了云量特征阈值水平下的影像获取概率时空差异。主要结论如下:① Sentinel-2 A/B影像获取概率分析云覆盖适宜特征阈值为20%(即云覆盖≤20%),该阈值水平下老挝北部Sentinel-2 A/B影像的逐月累积平均获取概率最高(约27.41%);② 在20%云覆盖阈值水平下,老挝北部Sentinel-2 A/B影像逐月累积平均获取概率差异在时间上与旱季(11月—次年4月)雨季(5月—10月)的时间分布较为吻合。旱季获取概率约为42.91%,3月概率(50.27%)最大,4月与2月次之,时间上与刀耕火种焚烧与橡胶林落叶特征吻合;雨季相应概率约为11.81%,6月最低(约1.26%);③ 老挝北部Sentinel-2 A/B影像逐月累积平均获取概率在空间上存在东西差异,旱季西部省域单元(如琅南塔)影像获取概率远高于东部,雨季西部地区影像获取概率则略低于东部地区。本研究既可为后续开展大区及全球Sentinel-2 A/B影像云量分析提供借鉴,也对开展联合国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排放(UN-REDD)计划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如刀耕火种农业演变、橡胶林扩张等遥感监测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Sentinel-2;云覆盖;影像获取概率;时空差异;阈值;刀耕火种农业;橡胶林


老挝北部2016-2018年Sentinel-2 A/B影像不同云覆盖阈值的年均获取概率分布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由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协办的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学报现任主编徐冠华院士,执行主编陆锋研究员。

学报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影响因子位列测绘科学技术期刊第3名,综合评价总分位列第4名。

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赐稿,欢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内外学术会议组织专辑专栏。

我在这里等您

官网网址
http://www.dqxxkx.cn/CN/1560-8999/home.shtml
联系电话
010-64888891
邮 箱
dqxxkx@igsnrr.ac.cn



长按关注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赐稿


转载自: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经作者授权转载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标题:《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年第11期佳文推介



排版:于汶佳

责任编辑:王佳雯

审编:鲁嘉颐 

终审:顾伟男   田巍   梁龙武


猜你喜欢

1.地学招聘 | 临沂大学农业规划团队科研助理招聘启事2.期刊目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9卷11期
3.地学科普 | 44年,2公斤,这一次是中国
4.会议通知 | 第四届中国名城论坛暨《中国名城》新一届编委会成立会议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我要睁大眼睛看看,是哪个小可爱也【在看】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