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165pqnjb&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于6月2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军工行业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何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和深入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道路,成为我国军工集团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形成航空工业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更好地肩负起“航空强国”的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研究,将军民融合发展确定为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近日,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定》以作为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图读懂

《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骨干力量,在落实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后续有何思路和举措,一直广受各界关注。近日,《中华英才》就相关话题专访了中国航空工业总经理谭瑞松。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然选择


 

记者:今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任主任。习总书记还曾强调,要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您如何认识和理解“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



谭瑞松:军民融合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各个时期因国家战略重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越往后越贴切、越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军民融合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我国新时期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是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的必由之路。要实现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根本前提,两者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战略利益不断拓展,我国逐步迈向世界舞台中央,更加需要从全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促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和国家竞争力同步提升、相互协调、相辅相成。


二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现实需要。根据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着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除了要紧紧依靠军队之外,还必须统筹全社会的资源力量,把国防建设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获取全面而深厚的支撑,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三是释放经济建设潜力和动力的必然要求。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军工行业拥有了先进的科技研发、生产制造能力和资源,具有辐射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实力和潜力。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客观上需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把军事科技的投入最大限度地转换为国民经济效益,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注入新的动能。美国的互联网技术、核电技术、大型民机技术等,都是在军事技术研发中催生的。这方面我国潜力很大、大有可为。


综上可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根植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然选择。 


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视角在认识上有不同侧重。通过学习中央文件和企业运营经验,我自己是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和理解的:


从融合的要素看,应当是全要素融合。这显著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融合,即军工与非军工企业围绕产品研制开展合作,民口参军配套,军工转民发展。二是服务融合,随着军队改革的不断推进,维修保障、人员培训等服务都将向军工和社会转移,军工和民企可以通过合作,为部队提供社会化的服务保障。三是产业融合,即军工和民企根据各自资源优势,都能在军工产业链上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实现优势互补、效益最大、效率最优。四是技术融合,既包括技术标准的通用和兼容,也包括技术成果的双向转化和应用。五是资本融合,即依靠资本纽带,使军民市场主体在产权层面相互进入、交叉融合,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六是人才融合,包括军民两用人才的培养,人才双向流动以及共享共用。七是设施融合,即促进重大军工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提升军工能力条件的使用价值,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先进的民用科技与产业设施为军品发展所用。八是市场融合,即深入挖掘军、民两个市场,统筹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商业成功。九是体制机制融合,军工企业要深化改革,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提升效率和效益;而民口企业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满足“参军”的需要。这九个方面,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最终全部实现。


从融合的主体看,理应是多领域推进。一是军队与地方融合。应按照军民融合、平战结合、平灾结合的思路,加快打造“双融合、双动员、双预备”体系。一方面在经济建设中统筹考虑民用和军用,积极储备战争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依托军队构建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在地方应急救援、反恐维稳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军队与军工融合。从外界的视角看,军工属于“军”的范畴,但是从军队的视角看,军工又属于“民”的范畴。为此,强化军队与军工融合,也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作为军工企业,必须主动对接部队战训需求,做部队战斗力的可靠提供商。三是民企与军企融合。既包括民参军,也包括军转民,其中军工企业要有做高端集成商的魄力、能力和影响力,与民企实现全要素融合发展。四是军工与科研机构融合。这是产学研用结合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高校、各类科研机构在理论研究和技术成熟度1-3级的优势,推动军工科技自主创新。五是军工与军工融合。随着军民融合的推进,原有的军工行业体系将逐渐被打破,军工行业之间的融合将成为可能。


从融合的目的看,必须是高效益导向。首先是高军事效益。一方面通过“军转民”,推动军工资源民用化应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型号研制成本,提升装备经济可承受性,不仅确保“打得赢”,还要确保“买得起”;同时军转民创造的效益又反哺国防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民参军”和国防动员,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服务和支撑国防建设,厚植军事力量根基。其次是高经济效益。国防工业集中了大量前沿技术、知识等资源,整体水平“高、精、尖”,通过技术溢出能够有效带动民用产业发展,形成可观的经济效益。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等重大军事项目,都在民用领域取得了成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航空工业积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记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骨干企业和“国家队”,也一直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践行者。请问,近年来集团在推进军民融合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绩和经验?



谭瑞松:航空产业具备军民融合的天然属性,也是最具军民融合发展潜力的行业。中国航空工业重组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在技术融合方面,通过实施产学研结合创新工程,不断加大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及企业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建设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在国内,先后与空军工程大学、北航、南航、西工大、燕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中科大、国防科技大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等十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飞行、材料、制造等多个领域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一批成果在型号研制中得到应用。在国外,先后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技术研究协会、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高校和机构,围绕材料表征、加工及仿真、结构设计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促进了我国航空工业与世界科技资源的互通、互动、互补,力求在研发、设计和制造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


在产品融合方面,围绕重点航空产品项目与国外先进企业开展对等合作,双方共担风险、共同投资、共同研制、共同受益、共享市场,对吸收外部先进技术和推动产品市场成功意义重大。我们与欧洲直升机公司对等合作,联合研制EC175/AC352中型双发多用途7吨级民用直升机,已经在2016年底实现首飞,填补了国内直升机7吨级谱系的空白,成为先进航空产品对外合作的典范,项目市场前景良好。为支撑服务大型客机研制,主动与国际主流民机系统供应商就10多个重大项目展开50/50对等合作,先后与美国GE、霍尼韦尔、柯林斯、派克、汉胜等世界知名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作为研制配套任务的合同主体,提升了我国航空工业在世界航空产业链条中的位势。


在产业融合方面,依托研发、设计、总装、品牌等核心优势,不断提升资源集成、产业组织能力,以自身有限的资源“撬动”广大的社会资源,引领产业发展,推动军民融合。以某型号项目研制为例,在1000多家参研企业中,民口企业达600多家,其中400多家民营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参与了项目攻关,一大批军民两用技术得以应用,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再如,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全机共有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近120万个标准件,98%的结构及系统零件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国内共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科研人员参与了项目研制。


在资本融合方面,大力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一是积极推动所属企业上市,自2008年起,共计完成20项资产重组项目,涉及集团超过70家单位,注入资产净值551亿元;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从15%上升至60%以上。截至2017年3月31日,我们共拥有27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超过4600亿元,控股市值约2300亿元。9年来通过资本市场合计募资超过540亿元,其中14家航空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294亿元,所募集资金的70%以上投入到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等相关产业领域,有力地促进了航空主业发展。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启动的沈飞公司整体注入中航黑豹项目,将进一步拓展军工企业融资渠道,促进航空主机单位快速发展,增强军工核心竞争力。二是在产业整合中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先后与多个省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吸引地方投入100多亿资本金参与航空企业股份制改造,较好地推动了航空单位改革发展。譬如,2010年组建中航通用飞机公司时,广东粤财投资公司、广东恒健投资公司、珠海格力航空投资公司共计出资30亿元入股,共同承担起发展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使命。三是务实推进企业并购,围绕航空主业发展,并购了以奥地利FACC、美国西锐通用飞机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企业,推动军与民、内与外的融合发展。



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真正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

  

记者:在新形势下,中国航空工业将如何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肩负起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继续探索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怎样在这方面作出新业绩和新贡献?



谭瑞松:去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看齐意识,立即深入学习研究中央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工作要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集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带队到民营企业听取诉求和建议,了解民口配套单位相关能力与项目进展,深入调研集团内部单位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在2017年集团公司工作会上,对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今后,我们将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坚决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真正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


第一,把握原则,担当作为。一是解放思想。坚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谋划和推动军民融合,在思想深处进行彻底“革命”。关于谁融合谁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谁有“优势”谁主导,没有长处就该“被融合”。对于那些暂时还看不清谁更具优势的领域,也不会强求主导权,将以契约形式交由市场决策。二是主动作为。目前国家配套政策还在陆续出台,但航空工业将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自觉把军民融合作为深化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敢于担当、勇于探索,力争在新一轮军民融合大战略中,抢占先机、多作贡献。三是效率优先。深刻领会中央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精神实质,坚持效率优先、市场原则、结果导向,以服务主业发展、提升效率效益、肩负航空报国使命为根本宗旨,该融的就融,怎样融更有利于发展就怎样融,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有序推进。在态度上坚决坚定、积极主动,在行动上严谨细致、循序渐进。坚持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绝不搞一窝蜂、一刀切、绝对化;同时将注意总结评估试点案例,逐步积累经验,形成模式和规范。


第二,明确路径,加速推进。一是顶层规划与试点先行有效结合。航空工业将从顶层加强对军民融合的政策研究、战略规划和整体布局,正在研究制定具体文件,明确总体思路、方向路径和方式方法,为所属单位提供政策指导和底线安排。同时已决策启动一批军品市场化配套试点,其中包括机电系统公司、沈飞公司这样的重量级单位,鼓励先行先试,倡导开放合作,在积累经验、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范围、拓宽领域。二是产业融合与产权融合同步推进。在产业融合方面,一方面是落实好强军首责,对接好军队装备建设需求,提供好用管用、买得起、打得赢的先进装备,并积极跟踪军队改革动向,有效承接好军品维修保障服务任务;另一方面,主动向非国有资本开放重点项目投资和加大社会化配套力度,提升保军的效率效益。大力推动军用航空技术民用化应用,打造由航空优势技术和优势资源推动的产业集群,支撑航空防务,引领产业发展。在产权融合方面,可以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上市等形式,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军工建设发展的同时,促进军工企业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集团党组已经决策,下属的宏光公司、安吉公司将作为试点,率先放开股权,引入社会资本推动转型升级。三是军品产业链和军工设施全面开放。大力推动军品产业链低端向高端逐级融合。产业链低端如基础原材料和标准化零部件,率先向社会开放,2018年后,集团公司不再核批投融资新增非核心零组件能力建设。产业链中端如非核心分系统、重要零部件,可按照相对控股、参股或项目合作等方式,向社会开放。产业链高端可在确保国家控制力的前提下,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借助资本市场,吸收各类资本共同参与。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有偿使用的基本原则,积极推动重大军工设施对外开放共享,促进国内科技创新、制造业升级和实体经济振兴。


第三,规范运作,规避风险。推进军民融合必须积极主动、努力作为,但也要保持头脑清醒,强化规范运作。合作中既要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嫌,又要审慎选择合作对象。一是选择有诚信、有信誉的企业,避免信誉风险。二是选择志趣相投、文化相通、理念相近的企业,以求长远合作。三是选择有能力的企业,特别欢迎民品业务有品牌、有能力的企业“参军入伍”,与我们一道承担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此外,我们将持续加强对国家政策文件的跟踪研究,强化与政府和军队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深入研究航空工业军民融合面临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不断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加快形成航空工业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更好地肩负起“航空强国”的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本期内容来自《中华英才》、航空工业新闻办

 编辑/姚旭东   监制/谢林轩

猜你喜欢

巴黎航展 中国航空工业如约而至

昨天,新闻联播用170秒讲述了这位来自航空工业的家国栋梁

绝版老报纸 | 中国航空工业“进军”巴黎航展30年的N个瞬间

航空工业黑科技亮相世博会,习近平与哈总统共赏“国画”

已获600架订单 航空工业旗下的这款喷气机缘何备受青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