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变 | 用生态地理感知海岸带变化,他们是如何做的?

南方数码 南方数码 2021-04-28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海岸带附近的开发活动越来越多,过度填海、随意拦海筑堤、乱挖乱采海砂资源、乱砍滥伐红树林、滨海湿地围垦种植养殖等行为给海岸带生存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地壳的构造运动、冰川的增长与消融、入海河流泥沙的堆积、海面上升等自然因素也降低了海岸的稳定性。


海岸线变化形成的地质地貌特征,对沿海港口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产、航运等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准确掌握海岸带的基础数据,实时了解海岸线的动态变化,掌握海岸线变化规律,对海岸带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科学管理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基于时空大数据、遥感解译等技术的海岸线动态监测


采用传统的常规手段进行海岸带动态监测耗时长、成本高。采用时空大数据、遥感解译等技术,不受地表、气候、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限制,可以获取不同时间、不同尺度的时空信息数据,保障海岸带开发利用变化监测的时效性、现势性,有效提高监测效率和降低监测成本。


利用卫星影像或航空影像以及其他地理信息数据,监测海陆分界线的空间位置移动、属性变化和利用方式,监测围填海的范围、地表覆盖和利用情况,监测沿海地表覆盖和人工养殖池等重要地理要素的变化,结合收集到的红树林、生态红线、滨海湿地等专题资料,开展专题分析。


海岸带开发利用变化监测内容包括海陆分界线、海岸线位置的扩张情况(主要位置以及趋势分析)、围填海用途、海岸线的主要构成(自然海岸与人工海岸占比)、沿海地表覆盖等。


海岸线动态监测

动态监测指标包括海岸带土地利用监测指标、海防林监测指标、红树林监测指标、海岸线评价指标、重点岸段海岸线位置与岸滩剖面监测、领海基点周边地形监测。具体指标为:

  • 海防林面积、空间分布;

  • 红树林面积、空间分布;

  • 海岸线长度(自然岸线长度、人工岸线长度)、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分布;

  • 重点岸段海岸线的位置、岸滩地形地貌特征的变化、海岸侵蚀原因、海岸侵蚀损失状况;

  • 领海基点周边地形要素监测。


例如,通过海岸带转移矩阵图中的土地利用各类数据对比,可以得出该地区沿海覆盖地类的变化情况。


海岸带转移矩阵对比


如图可知,造成该海岸带耕地、园地、林地等减少原因主要是房屋构筑物和铁路与道路的占用。2014年至2016年耕地的变化,原有耕地24402.9889公顷,其中房屋建筑物占用耕地面积为295.8074公顷,铁路与道路占用耕地面积5.649公顷;虽然期间房屋建筑物退回耕地面积有0.264公顷,但是远远不及被占用的耕地面积。



海岸带时间轴演变对比

通过海岸带时间轴的演变对比,在2013年至2016年期间,该地方存在填海造陆和占用林地建造房屋建筑物的情况,对原有的基岩、沙岸、珊瑚礁、红树林等海岸生态进行了大规模清除。此举严重破坏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海岸线后退明显。


海岸带面积统计对比


通过海岸带2013年、2014年、2016年的面积对比,可以分析得出该地区的海岸带面积呈减少趋势,可从各项指标指数中精确分析哪些地方存在问题。以城区为例,在2013年到2016年期间,耕地、林地、园地、水域等面积都在缩减,但是房屋建筑物、铁路与道路的面积却呈扩大状态。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该地区的房地产发展,如不注意科学合理保护海岸线,将会影响深远。如果海岸原生植被遭到破坏,生活污水排入大海,将会对海岸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加剧了岸线侵蚀度。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解决海岸带管理问题


海岸带是灾害频发带。海岸带内发生的灾害多数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但也有不少因开发过度或开发不当引起的。我们通过对历年影像数据的解译,进行海岸线时空变迁分析和历年影像间海岸线位置的扩张情况剖析,可以深度挖掘造成海岸线变短,海岛减少,海湾面积减小等的原因,由此可确定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内容。


总体来说,海岸带开发利用变化分析就是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的叠加对比进行海岸线的监测,明确显示海岸线变化的时间、范围、性质和程度。通过不同时相影像提取到的海岸线数据进行比较,形成相应的图、表及分析报告,帮助政府决策者第一时间感应到海洋生态红线,并做出相对应的决策。通过生态地理大数据在海岸带开发利用变化的应用,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解决海岸带的管理问题,对总结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经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