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6年神仙友谊,和发小一起保研是什么体验?

携手奋进的 贵州大学 2023-05-23


 听说了吗?

   贵大有人和发小一起保研?

16年神仙友谊!这是什么体验 ?

今天,和溪溪一起

走进他们的故事吧



“我们一起保研啦!”

9月28日

文学与传媒学院

新闻191班的梁妤和高旻珩

在朋友圈一起发送了这条独特的动态



他们既是一个班的同学

也是一起合作的搭档

更是相识十多年的挚友


如今

一个保研至中国传媒大学

一个保研至上海大学

这份默契和优秀

是他们多年友情的里程碑

也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

携手同行的见证



# 个人简介 #

 梁妤,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9级新闻学专业学生,中共党员,现已推免至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通过普通话一级乙等、中国舞八级,同时也是国家二级运动员、贵州省大学生女子百米纪录保持者。曾参与的“SRT”计划项目获校级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省级立项。本科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荣获过两项国家级、十三项省级及若干项校级等近五十项荣誉表彰。


座右铭: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高旻珩,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9级新闻学专业学生,中共党员,现已推免至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曾获校“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曾担任班级宣传委员、短视频学生记者团副台长、学院溪山笔谈网络文化工作室总编。在贵州省大学生媒体创意大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省级优秀实践团队、校级二等奖、先进个人等荣誉。大三期间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主持省级大创项目1项、校级“SRT”计划项目1项、“部校共建”项目1项。


座右铭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心有灵犀,最佳搭档 #


“细细数来,这是我们认识的第16年。”小学的时候,梁妤和高旻珩在同一个学校,住在同一条街,但彼此都没想到会从普通邻居成为无话不说的挚友。初中,他们分到了一个班。“初中的三年,我们三个人称得上是‘如影随形’。”高旻珩在一篇散文中回忆中学发小三人组写道。高中时,哪怕没有在一个学校,封闭式的管理也没有阻隔他们的交流,一封封书信见证着他们的友谊,诉说着彼此的故事。最终,他们都考入了贵州大学。



十几年的友谊,让梁妤和高旻珩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我们一起递交入党申请书;我们一起参加比赛,还斩获了省级奖项;我们一起进行社会实践;我们一起当志愿者;我们一起主持科研项目……”进入大学之后,梁妤和高旻珩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一样,一张张奖状也成了他们共同进步的足迹。“高旻珩给了我一种安全感。”“有了梁妤,做事我就很放心。”他们都给了彼此足够的信任。正因如此,他们的合作总是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不管是做什么,我都愿意为他/她投上一票。”高旻珩和梁妤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相似与独特并行,他们义无反顾地支持着对方。“就像梁妤是运动员,而我运动没那么好,但梁妤比赛的时候,我一定是最大声喝彩加油的那个。”高旻珩开玩笑说。




# 同频共振,爱上新闻  #



大学以前的经历,让梁妤和高旻珩种下了学习新闻的种子。进入大学后,他们用热爱浇灌,新闻的理想也在不断萌芽,且硕果累累。


“其实,我们也没想到会同时被录取到贵州大学的新闻专业,还分到了同一个班。”高考填志愿时,梁妤和高旻珩同时报考了贵州大学,高旻珩报考的第一志愿并不是新闻学。但当看到录取结果时,他们又惊又喜,竟然又一次成为了同班同学。



就这样,他们在大学期间不断与摄像机、话筒打交道,不断明确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刚进校园,他们就一起加入了溪山融媒中心的短视频学生记者团,成为了一名校园记者。“在记者团,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摄像机、第一次拍视频、第一次新闻采写,在持续努力及磨炼中有了扎实的实操能力。”后来,他们都担任了短视频学生记者团的副台长。



怀着这份热爱,梁妤和高旻珩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在课外活力十足。他们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深度采访及《影视人类学》的视频拍摄。每当回忆起这两次实践作业,他们都既充满自豪,又不由地想起过程中的艰辛。“深度采访时,我们曾冒着雨去踩点,顶着烈日骄阳采访,被拒绝过,但依旧一起熬夜打怪;视频拍摄时,我们坐着车跑遍了大半个贵阳,历时一个多月才拍完,最终形成了20多分钟的视频。”这些合作都是他们大学期间并肩作战、共同学习的缩影,有着相同的目标,遇到困难相互鼓励,一起分享喜悦,这是他们默契的相处方式。



“梁妤和高旻珩都是努力进取、内心细腻的学生。”这是任课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大二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导师。在导师的推荐下,他们又一起到贵州广播电视台的《百姓关注》栏目实习,对新闻的热爱延续到了校园之外。




# 亲密研友,携手冲线 #



大一的时候,梁妤和高旻珩还没有坚定地走上保研的道路。“进入大学,我们就是想着做好每一件事,这是我们从小养成的习惯。”怀着这样的心态,他们的成绩一直位居班级前列,但也没想到会获得保研的资格。“我是处于保研边缘的,有一段时间一直是保研和考研两手准备。”高旻珩回忆起那段时间,常常百感交集。“但好在有梁妤他们一直在身边鼓励着我。”他感慨道。最终,他们分别以专业第3和第4的成绩获得了推免资格。


备战保研期间,保研成了梁妤和高旻珩聊天的“关键词”,他们共同备战、互相倾诉。“梁妤经常让我不要慌,放平心态。”“我的英语口语不好,高旻珩就经常帮我纠正发音。”微信聊天记录着梁妤和高旻珩这段时间的酸甜苦辣,有熬夜复习的艰辛,也有面试前的紧张与担忧,还有获得优秀营员时的喜悦与激动。



如今,梁妤选择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高旻珩选择成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的直博生,一南一北、一硕一博,他们对未来都有着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刚开始一起分享着喜悦,但突然想到要分开了还是会有点失落。”当然,梁妤和高旻珩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或许不再“如影随形”,但大家都在朝着目标勇敢奔赴,友谊的小船也会继续扬帆启航。




溪溪访谈

让我们看看

他们在聊什么呢


可以分享一下习经验吗?

首先,学习没有捷径,我永远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认真上课,这是基础。做好自己该做的,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

其次,大学没有中小学那样频繁考试的量化成绩,知识的得与否全在一念之间,因此还需要大量涉猎,开拓思维角度和视野。

最后,知识始终在象牙塔里,付诸实践很重要。多参加业内的实习、比赛以及科研项目,不仅巩固已有的知识储备,还能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学习期间如何调节情绪呀?

迷茫焦虑是人生常态,除了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说“我能行”,也可以勇敢地走出校园,带着真诚和善意去倾听别人的纷杂人生,从而对社会多一点认知。或者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方式,比如当我拿着相机驻足在大礼堂前,透过取景框看到小朋友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时,就会治愈一切的不开心。


寄语


梁妤:悦纳自我,“不要为了身处社会的主流内,选择活在自我的边缘外。”


高旻珩:我想引两段伴了我多年的诗歌与大家共勉,节选自汪国真先生的《热爱生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策划:吴丽花 赵利雄

封面:杨晴 刘月如

文字:叶鑫

编辑:吴丽花

责编:吴羿锦 高秀娟
审校:张亚军
编审:杨楠


  关于贵大,你可能还想看

   为贵州大学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