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西方政治制度发展史:跨学科透视”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6-12-05 复旦国务学院

2016年12月3日,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的“西方政治制度发展史:跨学科透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主楼2801会议室召开。来自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二十余位学者参与讨论并发言。

与会嘉宾与老师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作为领导致辞。他强调,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事件的出现,意味着今天反思西方政治制度发展有非凡的意义。目前,欧美的选民面对选举、欧洲选民面对欧洲、欧洲面对世界都有一种无力感,目前都在寻求一个更好的解决途径。陈志敏希望,通过在座各位专家学者的讨论,能对西方政治制度做一个追根溯源的回顾,更好地认识今天的政治制度。


复旦大学国务学院院长 陈志敏教授 致辞


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和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荣为本次研讨会做主旨演讲。周振华指出,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现代化治理,依旧是每个城市发展的挑战。他认为,制度转型之后发展机会、城市间的竞争、人类对冒险的追求是制度转型的激励因素。而向荣则重点讨论了中世纪晚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他从有限王权、基层自治和代议制三方面讨论了英国中世纪对于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影响。向向荣认为,虽然古典时期对于近现代西方有影响,但英国中世纪的政治制度才是西方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源头。


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振华 做主旨发言



复旦大学历史系向荣教授 做主旨发言



会议现场


第一分会场的主题为“西方政治度发展史的宏观透视”。讨论由复旦大学政治学系陈云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政治学系陈周旺教授担任点评人,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军锋提出,古典政治学家对民主的批判,并不是因为所谓的出身和偏见,而是民主本身在运转过程中的确存在问题。刘建军教授则指出,对欧洲常备军制度的关注,回答了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问题,对理解欧洲的近现代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包刚升副教授通过对王绍光《政体与政道:中西政治分析的异同》一文进行了批判性思考回答了西方政治思维与政体思维的关系问题。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赵可金教授指出,西方制度出现了失灵的问题: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矛盾,不是利益型制度内部的合理性危机,而是身份型制度不足的合法性危机。



复旦大学国务学院  刘建军教授 发言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赵可金教授 发言


下午开始的第二分会场主题为“西方政治制度专题研讨(一)”,本场讨论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辉副教授担任主持,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副研究员林曦担任评议人。复旦大学政治学系王正绪教授介绍了名为国民保健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的英国公立医疗服务体系,并指出了这一体系对中国医疗改革的借鉴作用。复旦大学政治学系陈云教授介绍了德国历史的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并提出德国和中国如果希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实现创新(分权)和秩序(一体化)的新平衡。上海政法学院的郑非指出,英国的政治实践是一种“统治不可统治之地”的艺术,要善于利用武力、魅力、利益、传统、法理这种无形政治的形式。复旦大学政治学系的熊易寒副教授则讨论了目前世界政坛中的非建制派问题。熊易寒将政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阶级的政治、认同的政治、怨恨的政治。作为一种新政治动态,怨恨的政治起源于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全球化对中下层民众的冲击以及工人的“去组织化”。


会议现场


第三分会场主题为“西方政治制度专题研讨(二)”,讨论由复旦大学政治学系郭定平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的孙国东副教授作为点评人。南京大学张凤阳教授以民族概念为例,关注了政治学视野中的概念史研究,提出把“时间化”、“民主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作为概念形成的基本标志。华南师范大学的郭台辉教授探讨了西方公民身份制度的现代缘起,他指出,公民身份在每个民族国家的构建进程中都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制度形态。浦东干部学院赵杰博士关注的问题是欧洲的族群情况、认同次序与认同抵牾。安徽财经大学张斌博士认为,政治制度权力架构及其运行归根要服从于社会生产的逻辑,分析政治制度的运作和评价必须引入社会生产的变量。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戴勇斌研究员介绍了70年代欧洲的左右合流的问题,他将长波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把拉开了左右差距与分歧的十月革命爆发视为20世纪长周期的起点。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张凤阳  教授  发言


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臧志军和行政管理系教授唐亚林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臧志军指出,这次会议对于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的标志性在于历史的视角,今天报告的研究基本上可以避免根据自身关怀去随意建构历史的问题,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唐亚林回顾了本次研讨会的发言,提出了几个自己的思考,并提出,我们应该通过本次会议弘扬“大历史、大比较、大现实、大关怀”问题意识。


作为活动组织方,刘建军教授代表组织方最后发言。回顾了今天的发言后,他认为大家对于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精彩分析代表了日后中国人可以在西方政治研究上能推进的方向。他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走入真实政治的过程,表达解决真实问题的关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