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换成“皇帝的新新装”?

2016-07-24 孙锡良 红歌会网

 

脱下“皇帝的新装”,穿上“皇帝的新新装”

 

一打开网媒,发现一则很显眼的新闻,题目是:《取消985211,脱下“皇帝的新装”》。初看题目,眼前一亮,然而,打开内容一看,我瞬间收平心情,无非是想为创“双一流”吹吹号角罢了!

 

党报批评985211的弊病时,除了讲这两顶光环让部分高校不知进取之外,还讲了下面一些理由:尽管高校的体量大了,但内涵与质量的提升还与预期有差距;高校里的大楼多了,但大师依然寥寥;对大学实验室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多了,但能够在国际上产生足够的影响力,甚至影响整个人类生命进程的重量级成果还很鲜见;建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声音越来越高,但细细思量,校园内的踏实和沉静却越来越少……更需要重视的,是一些大学为了保持这份所谓的优越感,势必去追求数字的好看,一味追求SCI、SSCI及各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在招生季掐尖、非理性竞争生源,片面追求学生的就业率,甚至出现了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现象,将大部分精力浪费在了“面子之争”,却忽视了扎扎实实的“里子建设”。

 

这些弊病指的对不对?对,完全对。党和政府过去知道么?知道。知道后是怎么想办法转变的?没看到,有愈演愈烈之嫌。

 

客观地讲,这些弊病的出现本身并不能怪推出985211设计,而在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定位本身就很浮躁,党报把这一进程比作“皇帝的新装”实在是很不恰当,如果硬要指出有“皇帝的新装”,我倒要下个结论:政府教育改革设计者的所谓“伟大成就”就是最标准的“皇帝的新装”。

 

党报在批985211已成“皇帝的新装”的同时,也不忘为政府新改革——创“双一流”的新提法摇旗呐喊。好象只要中国高校按“双一流”规划建设,中国大学就走进世界一流了,若不换这个新口号,中国高校就永远进不了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还是浮躁。

 

党报,你在文中提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说法——里子建设。我现在想问的是:你自己搞清楚“大学的里子”是什么吗?

 

在我看来,“大学的里子”无非指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质量,生源质量,基础教学条件建设,实验条件建设,论文质量,科研质量(包含创新能力),教学质量,国际化水平等。

 

我想了很久很久,中国大学也好,世界大学也好,除了这些主要指标,还能有更重要的其它性质的“里子”吗?

 

如果大家承认上述指标就是大学应该包含的基本里子,那么,就要承认985211建设并不是什么“皇帝的新装”,因为,在过去近二十年中,教育部工作的重心就是放在这些指标上面,当时也是基于让部分中国高校跨入世界一流,不是还有个“2+7重点建设高校”吗?至于工作是否做到位,是否做得很好,那是另一个要讨论的问题,换成创“双一流”就未必能把“里子建设”落实更好。换成创“双一流”,党报指的里子问题就会好转?

 

在我看来,不管你提不提985211,不管你提不提“双一流”,只要教育部敢于真正直面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提任何口号,中国仍然能将一些高校推进到世界一流行列。真正要面子、爱面子的不是高校,是教育部,是一层层管教育的高官,是死守不破的虚假政绩评价制度。今天的高等教育弊病缠身与“985211”没有一毛钱关系,有关系的是那些拿了政绩就拍屁股走人的官员。

 

有人提出,在过去的近二十年,985211高校享受了太多教育资源,浪费了太多教育资源,一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躺在荣誉上面睡懒觉,推出新的口号后,高校会重新洗牌,会让教育资源分配更公平。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很想告诉大家的是:当年能进入985211的高校也不是随便能进去的,都代表了当时当地最优质的教育水平,未来进入教育部重点培育冲刺“双一流”的高校仍在它们当中产生,不要以为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会有实质性的改向。

 

评价一个专业也好,评价一所大学也好,排来排去,无非就是排名那些所谓的“里子”,更多的恐怕还是会集中在“论文、成果和获奖”等主要指标上面,创“双一流”,主要也会排名这些指标,跟现在的节奏不会有大变,谁的指标靠前,教育部就向谁大量砸钱,砸到它根本不知道如何花钱为止。在创“双一流”的初期,大家都会看到一些亮点,亮着亮点,绝对又要回到“985211”工程的老节奏上面去,创“双一流”就是围绕“指标”打转转

 

为啥会这样?道理非常简单,中国高校要创成绩,现在大体离不开这么几个套路:1、赶快去国外买“大师”回来;2、赶快到世界去买最选进的实验设备回来,把实验条件建成世界一流,中国名校现在不缺钱,做到这一点很简单;3、赶快组合好国内外人才,大量写论文,把人才压残废也得快速出论文,造假都在所不惜,前提是造假还不能被查出;4、赶快抓紧抢项目,包括纵向和横向,有项目,才能出成果、出论文、出大奖。

大家想想看,谁最有条件做上述四件事?

 

答案很简单,越排名靠前的高校越有优势,因为他们有三板斧摆在那里:1、名校光环;2、财务优势,越有名的高校越有钱,越有钱就越好办事;3、名人优势,越好的高校院士越多,长江学者也越多,其它各类光环的人才越多,他们拿课题、出成果、出论文、出奖项的机率要远远高于其它高校。

 

无论中国教育管理者们如何推出新花样,我想说的是:“里子建设”重在建设,不在口号,换口号仍是不重视“里子”的表现,真要重“里子”,国家就下狠心把看得见的里子问题一查到底,要发动一切力量民主查找高校的“里子问题”,哪所高校在“里子”上面出问题,就惩罚哪所高校,老师出问题开除老师,领导出问题,开除领导,敢这样下功夫,“世界一流”在聪明的中国人面前大概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

 

党报都知道高校的里子问题了,那为何还不拿出革命的勇气去解决它呢?

 

最后,我想再重申一次:高校建设换口号,其表现形式只不过是换一下拨款方式,让教育资金在高校间的分路流量发生改变而已。

 

大家务必还要记住中国高校近几十年来的一个不变的轨迹:只要搞评比,造假就成风。

 

如果说“985、211”是“皇帝的新装”,那么“双一流”必将在未来定位为“皇帝的新新装”,如果能去掉浮躁的口号,中国教育一定能走向世界一流。

 

孙锡良微信公众号:sunxiliang2016

写于2016/7/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