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顽石:究竟为何至今“骗子盛行 诚信难立”?

2016-08-20 顽石 红歌会网


  今读《贞观政要·论诚信》,深有感触。

  唐朝前期经济发达、国防强大、社会安定,以致万国来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典范和封建时代的顶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贞观政要》对此作了全景式呈现,如“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的人才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等等,除此而外,唐初君臣还特别看重诚信对整个社会道德的影响。

  唐太宗对诚信有很深刻的论述,其中有这么一段特别发人深省: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斥退皇帝身边那些奸佞小人,唐太宗对上书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为他是贤臣,你知道佞臣是谁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身边的大臣,如果谁不怕雷霆之怒,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如果谁一味依顺陛下,不分曲直地迎合皇上的意见,那就是奸佞之人。”唐太宗回头对封德彝说:“流水是否清浊,关键在于源头。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行欺诈妄为,却要臣下行为正直,那就好比是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这是根本办不到的。我常常认为魏武帝曹操言行多诡诈,所以很看不起他的为人,现在如果让我也这么做,不是让我效仿他吗?这不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办法!”于是,唐太宗又对上书的人说:“我要使诚信行于天下,不想用诈骗的行为损坏社会风气,你的话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

  顽石读这段话的时候,沉吟了很久。一个诚信社会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最关键的就是社会精英(尤其是统治者)要成为诚实守信的表率,上梁不正鲜有下梁不歪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经常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人物的人格、操守都将极大地影响社会,地位越高,出镜越频繁,影响也就越大,无论正面、反面,都是如此。

  记得2001年高考作文就是以“诚信”为话题,出题人大约是感觉到了当时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冀望通过高考作文的方式来引起国人对诚信的关注。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不仅没有建立起诚信社会,反而出现了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骗子太多了,傻子不够用”的奇特风貌。那位出题的老师可曾想过,为什么广受关注的高考作文却唤不回最起码的诚信?

  唐太宗的言行应该给我们以启示,“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当“核心”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为治国理论,当主流媒体公开鼓吹治国理政要“打左灯向右拐”,当恶名播于天下还敢公然宣称自己勤勤恳恳为国工作几十年,当大人们信誓旦旦要让百姓分享改革红利而实际上却只让百姓分享到了肥皂泡……还能“使大信行于天下”?

  2016.08.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