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雨夹雪最新文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为何不能用“理念”?

2017-10-09 雨夹雪 红歌会网

  近来,“理念”这个词越来越流行,甚至网上流传着一股以“理念”这个词命名将来的指导思想的风潮。然而究竟什么是“理念”,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说得清楚。如果要是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不规范语言的话还算是一个小问题,但要是舆论媒体中形成了一股以此命名指导思想的风潮我们就不能无视了。在此,笔者就想谈一谈“理念”这个词的来龙去脉,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中为什么不能在指导思想中用“理念”的问题。

  “理念”最早来自于西方传说中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其把世界分成两个世界,一个叫“现象世界”,一个叫“理念世界”。柏拉图认为,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这个实际生活的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这个理念世界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而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虚幻的投影,是由表象组成的,可以称之为“现象世界”。因此,柏拉图口中的“理念”也就是一种超自然的绝对精神本体。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柏拉图的那些著作是文艺复兴时期伪造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至少近几百年来西方学者大都把柏拉图的所谓“理念论”视之为“理念”一词的来源。

  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所谓“理念论”是典型的剥削 阶 级知识分子愚 民政策,通过伪造出一个看似有逼格的精神本体,就把广大劳动者与他们生存的现实世界自然而然的放到了下等。因此,这一理论长期以来在西方世界极为流行。到19世纪,黑格尔又把柏拉图的“理念”发展为“绝对理念”(新中国前三十年译为“绝对精神”),进一步把世界的本体架到了普通人难以接触到的神坛之上。

  然而,这种剥 削 阶 级的愚 民政策终究不可能永远欺骗下去。到了19世纪中叶,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并且明确提出全部哲学自古以来就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唯物主义,另一个是唯心主义也就是被过去的哲学家称之为“理念主义”的学派。总体来看,唯物主义是积极的、进步的,唯心主义则是腐朽的、反动的。这样一来,就把西方世界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流行的所谓“理念论”由神坛打落了尘埃,让普通劳动者占到了哲学的珠峰之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哲学讲坛上流行的“理念”一词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普遍采用了更规范的“唯心主义”乃至“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来称呼过去的“理念”。但是近些年来,由于西方世界包括港台的文化入侵,“理念”一词又逐渐的死灰复燃,乃至日益活跃起来。

  由以上“理念”一词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着浓厚的旧哲学意味,而马克思主义正是在破除了理念论的旧哲学基础上才得以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乃至非执政的共产党做过很多指导思想本土化的尝试,但是众多的本土化指导思想中从来没有以“理念”命名的。甚至连戈尔巴乔夫这样公开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在提自己的思想时也不敢用“新理念”而用“新思维”。如果要是按照网上某些人的所谓建议,用“理念”来命名指导思想,恐怕会闹出国际笑话。

——

  其实,通过“理念”这一词汇的日益流行,我们还可以发现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比一般人想象的严重得多。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转换到了资本主义的语境中。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和 平 演 变”在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除了前面所提到过的“民营qy”,还有一个常见的词是“团队”也是语言污染的结果。

  “团队”这个词和“理念”一样,同样是近年来从港台倒手转过来的资本主义词汇。其实,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之下,我们使用的是“集体”一词。这一词汇的内涵是,集体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没有也不应该存在特权。而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语境下则不能使用“集体”只能使用“团队”。因为既然是一个团队,就必须得有一个“队长”,而这个队长自然就是老板和总经理之类。于是,随着一个简单不为人注意的词汇转变,资本主义就被合法化乃至神圣化了。

  现在,话语权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其实,话语权基础恰恰是日常语言所构成的语境,受制于对方的语境是不可能有话语权的。如果我们经常使用西方资本主义语境下为资本主义辩护色彩明显的词汇,诸如“理念”、“团队”一类,那就谈不上建设中国话语权。像笔者就相信,网上某些人提出以“理念”命名指导思想的大多数人并非别有用心,只不过是在潜移默化的语言污染中自己尚且懵懂无知。

本文有所删改,查看原文请点击左下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