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范思考 | 特色文化产业应在新型城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老范 言之有范 2021-07-18

今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传承文化,科学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意引领,跨界融合;市场运作,政府扶持”为基本原则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尤其是特色街区、特色村镇、园区基地建设中,注重保护乡村原始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突出传统特点,不搞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不毁坏古迹和历史记忆。


特色文化产业是指基于民族和区域特有文化资源,由民间自发产生发展,其文化产品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文化特点的文化产业形态。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于新型城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有利于发挥城乡现有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比较优势,把本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我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积淀丰厚,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具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优越条件。


同时,文化产业具有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的特点,将特色文化产业作为新型城镇化产业布局的优先选择产业,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产城一体”与产业升级合二为一,对实现新型城镇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就业价值非常突出,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整体优化和集中。特色文化产业大多属于人力密集型产业,在解决就业上比工业更具优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每百万元固定资产,重工业安排94人就业,轻工业安排250人就业,手工艺行业则可安排800人就业。由此可见,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有利于开辟新的就业渠道,缓解我国人口多、就业难的社会问题。


例如,苏绣的发源地镇湖坐落于太湖之滨,全镇以苏绣闻名天下,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苏绣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苏绣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汇报外,还极大地带动了就业。镇湖拥有绣娘一万多名,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青春少女,没有一个不会描龙绣凤的,时至今日,这个镇依旧承袭和保持了“户户有棚架,家家会刺绣”的特有风貌,为当地居民开拓了居家就业的便捷就业方式。2012年,镇湖刺绣及旅游品销售额达13 亿元。


再次,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有利于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之间的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差异极大。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可以促使各地区依托其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防止一哄而上,避免同质化竞争,千城一面。


最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高,产业链条长,具有明显的溢出效益和带动能力,可以强有力地推动当地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地方特色经济联动发展,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优化。

——本文观点选摘自老范近日出版的专著《中国文化产业新思考Ⅱ》(光明日报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